高中语文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激发
2016-05-14林冬侠
林冬侠
摘 要: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也相应地增加,这就考验着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中语文相比于其他的科目较为简单,但是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语文;内驱力;学习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动力,为了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必须从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上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活力,让他们能够真正喜欢上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究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成绩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他们获得学习语文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许多的途径,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和学生经常地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不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寻找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每个学生喜欢的上课方式不一,所以教师应该学会整合学生的意见,选择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得高中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不断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开展阅读式的教学
阅读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阅读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经过长期不断的坚持,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也会大大地提高。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很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可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语言知识,逐渐探索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然而,阅读教学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坚持才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拥有长远的发展眼光,通过不断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来说,仅靠单纯机械式的记忆是不能达到学习语文较高层次,而且占用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达到的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边阅读边学习的方式,能够形成潜移默化的效果,长期坚持下来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这是因为逐渐的积累而形成的比较坚实的语文功底。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中,阅读理解和文章的写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阅读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阅读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每一种类型文章的特点,逐渐学会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的思路。但是阅读教学的开展不是让学生盲目地选择阅读的资料或者数目,而是形成群阅读的学习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寻找与课文有密切关联的阅读资料进行阅读。例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作者的生平资料,或者将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会相应提高,而且在以后碰到相同作者的作品时能够快速地把握主旨,从而消除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畏惧,增加其内驱力,所以阅读式的教学方式能够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
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不足,通常是因为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心理上产生的变化导致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应该及时了解,并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在很多情况下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动力,学习语文的本身就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指导,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语文科目的这个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师生之间的沟通重在两者之间的平等,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应该顾忌到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主动倾诉自己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够使得沟通的环节更加有效,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所以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十分重要,因为高中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为他们减轻心理压力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断综合多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所以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的重要,尽量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教育,这样可以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王玉.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3(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