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5-14赵敏
赵敏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教师在教学中面临新一轮的挑战。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思考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的技巧等,以便为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故此,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创新
初中语文学习阶段是学生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很多初中生虽然比小学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还是感性认识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学生开始有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辨别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并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此,本文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以便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课堂教学中探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仅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还能增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容易突破,提升课堂学习成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整合教材的教学内容,更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就采用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的方法,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在教师的提点下,想象春天的景象:小草是什么样的?春天的风是怎样的?春天的花是什么味道的?春日的人们是怎样的表情?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发挥想象的积极性,在脑海中勾勒有关春天的景象,帮助学生加强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思维的空间,调动学习热情。最后教师通过布置景物描写的小作文来巩固学生课堂上听课的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创作,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时,要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对语文知识进行吸收和整合。在吸收、整合的过程中就必须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然后把听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接着能在实际运用中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采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而使学生表达出他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教师提出问题:“故事中的皇帝明明什么也没有穿,而他的大臣和臣民都说他的衣服是最美的,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只有小孩敢说真话?这则故事讽刺了哪些人?”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定同类型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加强学生思维分辨能力的训练,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都是很好读物。
三、在教学中的实现对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注入新鲜的血液,有了创新思维,学生就不会再墨守成规,而会寻求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注重自身全面方面的发展。而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授《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作者运用细腻的手法描绘了苏州园林的景观,使得没有去过的人也能从文字的阅读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教师根据文章的内容,要求学生也仿照作者的描写风格写一处景观,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教师检测学生的作业发现,有的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来进行景观的描写,而有的学生会结合其他的写作手法将景物描写与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进行整合,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活力,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此时教师就要表扬学生的创新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其他学生进行效仿,也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并不是一味地接受和模仿,而应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创新。
综上所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对学生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并灵活地运用到平时的知识学习中,从而实现巩固学习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衍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3).
[2]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56-58.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