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互动,绽放精彩
2016-05-14肖桂兰
肖桂兰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面对新课标对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要求,教师应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完成情境创设、精彩呈现、片段共享、互动开放、评价反馈、展示交流、拓展教学资源、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使电子白板与学科资源有效融合,真正服务于语文阅读教学,并开创群文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电子白板;互动;群文阅读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悄然进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而巧妙地使用电子白板技术,不仅可以使语文群文阅读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课堂感染力增强,还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充分实现互动交流,让群文阅读课堂绽放精彩。
一、合理运用电子白板,创设情境,激发群文阅读兴趣
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精心选择好用于群文阅读的文本,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悦耳的声音、多变的图像、绚丽的色彩和屏幕标注、画面截取、拖放隐藏、聚光灯幕布等功能,通过电子白板的强大交互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群文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在生动有趣的画面中、良好的视听效果下自觉进行群文阅读。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素材图片根据需要进行隐藏,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在电子白板上通过纹理笔的擦除功能,使图片一幅一幅地逐渐显现出来,学生的阅读兴趣陡增,在欣赏美图的同时,对课文描绘的情景于无形中印入脑海,难以忘怀。
二、活用电子白板,呈现精彩,构建群文阅读环境
群文阅读是指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指导学生品味,并得出自己的感悟,最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在电子白板进入课堂后,利用它强大的存储、便利的拖放,最终完成教师布置的群文阅读教学任务。
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这一组文章时,我先出示本组文章阅读的主要议题:怎样通过生活琐事的对比来突出父母的爱。紧接着,播放视频片段:父母为子女准备的一桌好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最后定格画面: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维艰,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教师顺势用电子笔在白板中将事先隐藏的题目文本《背影》显示出来,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阅读中……
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开始就把准备的阅读材料展示给学生看,而是应该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科学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和选文,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让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更为高效。
三、巧用电子白板,共享片段,增强群文阅读能力
教师在群文阅读过程中,要巧妙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利用电子白板的图、文、声、像、动画并茂的众多优势,通过其聚光灯效果、幕布下拉等工具,进行多种形式如选择、填空、拼图、连线等练习,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享阅读成果,激发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
四、妙用电子白板,开放互动,促进群文阅读生成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电子白板教学,可让教师在课堂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与理解,加之可以使用轻松的背景音乐,这会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关于爱国主义的群组诗歌时,利用电子白板先播放歌曲《精忠报国》,之后出示议题:诗歌中如何表现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接着,利用Flash制作出组诗杜甫《春望》、杜牧《泊秦淮》、文天祥《过零丁洋》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滚动字幕效果,同时辅以饱含激情的配乐朗诵,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作者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通过精心制作、巧妙安排的各个贴切图片和音视频片段,声情并茂地诗歌朗诵等,既让学生对诗歌意境有了清楚的认识,又促使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愈加浓厚,激情高涨。
五、善用电子白板,反馈评价,展示群文阅读成效
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安排适量的难易适度的阅读练习题,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背影》时,将用Flash制作好的单项测验题插入电子白板课件中,在阅读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予以展示,让学生在白板上写出答案,然后用电子笔拖动将遮盖的参考答案显示出来,学生通过对比即能搞清正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反馈。
总之,教师要想将电子白板技术运用到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就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精心选择和安排好选文及其阅读顺序,合理设计与精心制作满足教学所需的电子白板课件,充分发挥其优势,促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让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永远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周洁娜.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