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教学
2016-05-14顾海波
顾海波
摘 要:对大部分语文老师来说,如何将语文课程教好是一个不太容易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并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很多学生甚至将理科性的课程放在中心位置。因此,这就给语文教师带来了一些困难。这些困难的造成主要还要“归功于”语文课程教学的不成功。针对这种问题,教师未来教学的方向主要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改进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感性教学
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课程不像其他一些学科那样生动有趣,主要是因为缺乏感性教学,使学生的兴趣大大降低。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进行感性教学迫在眉睫。
一、通过深情朗诵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共鸣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句话教导我们,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应当注重多次阅读,同时加以朗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对于学生而言,在朗诵的同时最好还要加上眼睛的配合。
很多教师通过为学生朗读语文课文的方法进行教学,让他们体会课文中所包含的感情。比如,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有深意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让学生走进朱自清的情感世界。接着,就可以让学生朗读,学生通过自己朗读的方式,对于文中的感情也会有一个自己的理解,进而学生就能通过感受文章情感的方式体会文章关于父爱的主旨。通过这样的一种感性教学,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也会更加有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二、教师要充满个性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自身的一些特点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一个优秀并且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而言,对于教哪一门课,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学生都会喜欢其教学风格。学生对于教师是否有一定的好感,对于教师能否顺利开展教学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决定该课程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对于自己所喜爱的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很多情况下,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来自于教师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现如今,有许多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往往只能做到照本宣科,而无法让学生理解深刻内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自身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深刻理解不足,因此,不能启发学生。除此之外,教师对于语文上的一些独特见解也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如,写作、朗诵等方面的特长。举个例子来说,有的教师对于语文课文的朗诵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可以将课文朗诵得娓娓动听,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语文教学之中,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可以说是基本完成了。但是,这类教师还是很少的,虽然在这方面不能强制要求教师,但应该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可以选择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而那些年纪较大的教师,可以选择为学生传授经验,利用自身的长处进行教学。
三、结合移情体验进行感性教学
胡适在《我的母亲》这一篇文章中,着重用笔墨描绘了一个为儿子读书而吃尽苦头的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位母亲不仅自己为儿子付出了许多,同时,对儿子的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胡适的母亲在胡适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给了胡适温暖的人生,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很容易地体会其中的母爱。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种温暖的气氛。接着,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将课本中的母爱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想起自己母亲对于自己的教育和关爱时,理解文章的深刻情感,增强学生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
移情体验在感性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构建,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而能更好地为学习课本知识服务。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运用感性教学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主动学习。一般来说,人类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容易受他人的情绪感染,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引导学生的情绪。因此,实现感性教学,教师可以选择移情体验及激发学生共鸣这两种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丰富的情感和文学趣味。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难免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无趣,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通过感性教学这种方式带领学生进入文章中的感情世界,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这样,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斌帆.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教学方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
[2]王爱芬.语文情感性教学策略探微[J].中等职业教育,2009(20).
?誗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