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2016-05-14何小凤
何小凤
摘 要:农村英语教学往往受条件的限制而成为一块“难开垦的处女地”,而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有望以点带面,开创农村英语教学的新局面。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及教师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成为决定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方法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对农村中学来说,阅读教学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是阅读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基础,也让学生能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英语改革风起云涌,作为衔接和过渡的初中英语,如何让教师的阅读教学更行之有效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材
安徽现有初中所用课本为2015人教新课标教材,相对于以往的教材而言,新课标教材具有阅读容量和难度逐步上升、阅读内容主题富有时代感、阅读时注重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等特点,这样的教材设计,更加注重材料的新颖贴切,并加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
作为一名乡村中学教师,本人深深地感觉存在的危机。一方面深深感觉到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可另一方面却面临知识老化的危机却无能为力。身处乡村,信息技术落后,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意识也在逐渐弱化,这些不是几次“送教下乡”之类的活动所能弥补的。
3.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乡村的小学英语课程往往形同虚设,他们的基础相对薄弱,甚至会存在因系统知识性错误而难以更正的情况。面对新课标教材,他们往往显得格格不入。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材中所涉及的新鲜的事物或话题,会让他们有明显的距离感,无法引起他们深切的感受;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活动的互动环节中,他们往往会显得被动滞后,很难释放应有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广。
三、农村中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再也不用担心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了。农村中学初中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乃至人格魅力。研究表明,大多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更行之有效
学习的行为从根本上讲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农村中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往往会成为阅读时的“拦路虎”,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让阅读无障碍,还能增加词汇量的积累。(2)学会英汉思维的转换。汉语与英语在使用的习惯上有很大差别,作为初中生在阅读时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就是思维的转换。阅读和练习时多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时间久了,就能养成思维转换的好习惯。(3)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在农村中学,很难形成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如果平时用英语交流,就会被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因此,对于说英语,教师有必要多多加以倡导。
3.注重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学会阅读
农村学生的基础本来就薄弱,如果再没有高效的阅读方法,只会让学生对阅读逐渐失去兴趣,乃至于一看到阅读就头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学生能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阅读就so easy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渐进,不能贪多贪快。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能体现分层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选做不同难度的阅读题,在经过一定量的训练后再提高训练的容量和难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其次,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培养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选读、预测推理;通过解句法或句子结构弄清段落大意;结合文本类型辅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阅读选文的主题。再次,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乡村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条件采用不同的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可以在班级办一份手抄报,每个月一次,让每个学生亲手抄录一份自己喜爱的英语美文;可以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每月出一期英语黑板报,最后进行黑板报的评比并予以一定的奖励等等。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有着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培养情操等重要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教师,着眼于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可以使自己的英语课堂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明显,教学积极性得到提高。只有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相长,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打开农村英语教学的新局面,才能在农村英语教学的广阔土壤上看到一根根新苗在不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方亚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6).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