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海绵城市的建设

2016-05-14赵帅

中华建设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

赵帅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内涝问题频发,看似完善的排水系统,在大雨来临时并为起到很好的作用,雨水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海绵城市的提出是雨洪利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在改善我国城市逢雨必涝的同时又能利用雨水资源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城市生态环境

Tal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s sponge

Zhao Shuai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ZiboShandong255037)

【Abstract】Current problems of waterlogging city frequently, seemingly perfect drainage system, rain comes in and as play a good role, rainwater can not be effectively recycled. Made sponge urban rainwater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theory, the new era is to enrich and improve water management ideas. Sponge urban development while improving our urban heavy rains, floods can use rainwater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Sponges city;Rainwater recycling;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 引言

城市的内涝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利用海绵城市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这将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

2. 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而人均水资源严重贫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也是目前不少城市鲜明写照。然而,城市面临的水生态问题远不止洪涝灾害,还有水资源短缺和水安全问题与之并存。

(2)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业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而这三个“自然”实际上是强调利用生态的方式加强城市雨水管理能力。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势如破竹,至今,全国已有至少30座城市在建海绵城市。

3. 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4. 城市内涝是如何产生的

(1)在原始自然的条件下,大部分的雨水由地面吸收并渗入地下,然后由地表和植物表面被蒸发,回到大气中,多余的雨水从地表缓慢流入江河湖泊中。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逐渐改变了这种自然循环,由于不透水屋面和硬质铺装的铺设,能够吸收雨水的地面和水面急剧减少,地下水越来越匮乏,从而导致了地表径流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内涝的威胁(年轻流总量控制率概念示意图见图1)。

(2)同时因为城市排水管道为硬质设施,很难配合多变的降雨变化量,所以就会产生内涝问题,尤其在现阶段很多城市排水建设不够规范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了。

(3)当然也有很多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对城市排洪系统进行了改造,包括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可是,年年进行改造年年屡遭内涝,如果传统的方式是人类驯服自然,那么如今应该转变为人类遵循自然了。

5. 如何利用海绵城市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5.1海绵城市有何好处。

海绵城市的首要优点是将雨水“变废为宝”进行收集利用。例如新加坡,人均水资源211m3,占世界倒数第二位,该国利用蓄水池收集雨水回收利用,对自来水的依赖可以减少40%,

海绵城市强调雨水下渗和雨水回用,保证安全的地下水位,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而且海绵城市的建设减少对市政管网的依赖,减少管道铺装的投入。

以美国波特兰为例,以替换管道升级传统排水系统将耗费$250万,而实施海绵城市排水系统进$200万,大大减少管网投入。

5.2如何形成海绵城市建设的框架。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予以保护,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的江河湖泊、湿地、沟渠等生态区域,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水的林地、草地、湖泊等,维持城市开发前的生态空间,对已经收到破坏的水生态、水环境,采取退耕还河、退耕还湿地,修复和恢复流域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空间比例。

(1)建设渗流系统,建设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以及透水的停车场和广场等。

(2)建设滞留系统,建设下沉式绿地、广场、植草沟、绿地滞留设施等,实施低影响开发雨水滞留措施包括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工程。

(3)建设净流系统,建设人工湿地,改造“三面光”、不透水的硬质铺砌城市河道,清淤、改坝将有条件地区拓宽以及建设沿岸生态缓坡。

5.3海绵城市的设施建设。

5.3.1建设海绵城市需要达到四大指标,分别是下凹式绿地率,其面积要大于等于50%;透水铺装率,公共区域的透水铺装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面积要大于等于70%;绿色屋顶的覆盖率要达到20%~50%;下垫面径流系数,即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与释放示意图见图2)。

5.3.2如何将海绵城市利用在设计中:

(1)雨水花园的运用:雨水花园是利用自然形成或人工挖

掘下凹绿地,将雨水汇聚,并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

(2)植草沟的运用:植草沟适用于道路两旁绿化隔离带等狭长地带,更容易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

(3)渗透池的运用:适用于绿地面积较大的开阔空间,渗水池能有效消减径流峰值,更好补充地下水。

(4)铺装材料的运用:除了设于绿地的雨水管理措施,在硬质地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或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净化的雨水可以消化在水景观中。

6. 海绵城市建设建议

(1)财力上:加大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

(2)规划上,加强各专业和部门协作,科学分析水文特征为先,合理配置空间资源;

(3)法规上,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到开发有法可依,管理有法可循。

同时海绵城市关乎到每个人的自身利益,需要提高全面参与的意识,做到“人人参与、人人保护植被、维护相关设施”,只有提高全民建设海绵城市的意识,才能使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好地落实,建设更加美丽的家园。

7. 结语

作为新的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的理论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还需要深层次的展开进一步的思考,研究符合我国不同地域特色的具体方案,以促进该理论体系更好地完善和实施。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式研讨
PPP产业基金平台模式方案设计
建造"海绵城市" 下雨不再"看海"
基于“海绵城市”构建的盐城市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研究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