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2016-05-14崔卫红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崔卫红

摘 要:在基础教育中,小学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对此,文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17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小学生这些特点,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一、亲近学生,理解学生

在新形势下,教师和学生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亲近学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产生动机的基础,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重要动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的形成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比如,在课堂上,如果一个教师表情严肃、呆板,不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甚至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崇拜他,进而喜欢听他的课。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天性,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理解他们。这样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也会对教师充满信任。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教师要意识到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有效的教学手段能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要伴随着最佳心态进行,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可以在教学中贯穿一些游戏或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使他们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学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听,难以找到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把游戏贯穿到课堂活动中,提高课堂的参与率。比如,在教学“一元钱的价值”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通过游戏和学生进行互动,在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小组选择开玩具店,有的小组选择开小吃店,有的小组拿着一元钱去买东西,最后让学生共同探讨用一元钱买哪些东西最有价值。又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然后提问:“数一数小红去超市买了几个苹果?”然后,学生回答说“10只”,教师接着提问 “小红和小丽是好朋友,她把苹果分给小丽3个,你们数一数小红还有几个苹果?”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智慧,开发他们动手的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启发学生,提高观察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由于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因势利导,让他们认真观察事物。一些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语言组织能力也不好,回答的问题不够准确,在这时候,教师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提问学生,逐渐教给学生组织语言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事物的特点,发现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才能提高观察的有效性。如果只是浏览一番,学生难以找到事物细致的特征。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怀疑学到的知识,并提出独特的见解。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提高想象力,勇于创造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实践证明,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有时会因为自己的独特想法而感到不自信,当他们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见解后,如果没有得到重视和表扬,而是受到批评和嘲笑,就会限制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鼓励和赞扬他们,对他们看似不合理的想法要及时肯定。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果教师说:“别再瞎胡闹了,好好想想。”另一个教师说:“你的想法真新颖独特。”这两种评价效果会大不同,第一种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不敢再提出独特的想法,而第二种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学生的创造能力将会得以提升。

五、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认真探索,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主体学会知识,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非常重要,通过课堂练习能反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很多,比如,自我反思、作业认真、及时完成、课前预习、书写工整等。拥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综合素质较高。因此,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对问题会理解得更加透彻,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培育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创新,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玉芳.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1).

[2] 沙莉.畅游数学王国探索数学奥秘——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

[3] 周素芬.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3(29).

[4] 钱咏梅.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1).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