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加速机器人总动员

2016-05-14钱玉娟

中国经济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钱玉娟

在政策引导和红利支撑下,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利润空间将逐渐打开,参与者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的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单调繁重的工作让工人们几乎变成大机器生产中的螺丝钉,在轰鸣的厂房里,工人查理日以继夜地工作在流水线上……这是电影《摩登时代》中的一幕场景,更是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段缩影。

中国工业制造创造的诸多奇迹亦是如此,靠人的双手一步步来完成的。不过,现今面对亟需解决的各种问题,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了“智能化”创新,尤其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不仅引发了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更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在此期间,我国努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不仅出现了适用于诸多方面的工业机器人,连家庭生活中都可以有迷你型机器人的参与。

可以想象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像科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清扫型机器人“瓦力”一样可爱的机器人们,将会出现在你我身边日常的方方面面,而从事着清洗、救援、陪伴等工作的服务型机器人绝不再是稀罕物件。

政策红利引导

显而易见,在人口红利持续消退的当下,机器人产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机器人产业正在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在赛迪顾问分析师张凌燕看来,国内机器人产业才刚刚起步,进口替代的空间还十分广阔,在政策引导和支撑下,国内机器人产业利润空间将打开。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于4月6日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后文统称《规划》),进一步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规划》提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五年总体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另外,《规划》还从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规划》的发布将加速提升机器人产业的集中度,利好细分行业龙头。

毋庸置疑,此次《规划》摆脱了以往的笼统概念,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更加明细,“基本奠定了未来五年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方针,是一次战略和战术上的规划”。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李进科强调指出,《规划》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要求,这在以往的产业发展政策中很难见到,这将更加完善我国机器人产业链,为机器人产业走向高端奠定政策基础。

对此,张凌燕也表示认同,她还预计,未来国家应将集中力量培育少数细分行业龙头,看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本体生产商以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商。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相关方面了解到,我国机器人市场除伺服系统有15%市场占有率外,其余零部件市场主要由美日等科技巨头所主导,随着相关支持政策落地,“本土布局机器人零部件的企业将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和打造自身品牌,进而向高附加值的研发和品牌两端爬升,打开利润空间。”杜伟指出。

市场空间巨大

无疑,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相关企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有数据指出,预计机器人市场在未来4年内仍能以30%左右的增速实现高成长,另外,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市场也有望在2020年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下游行业应用或将从早前的汽车逐步渗透到3C、家电、物流自动化、食品医药制造等多领域。

未来,中国机器人的“江湖”或分化出东西南北四大“门派”。日前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版《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称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和中西部四大区域集群。

仅就工业机器人来看,《白皮书》还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新装机量有望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同比增长率为30%。而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统计,中国是新增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占全球的56%。预计未来5年仍将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工业机器人市场年需求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约80万台。

随着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金属和机械等领域,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是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未来实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保障。“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面临技术开发迎合市场需求、产品功能满足主导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深化等发展趋势。”张凌燕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鉴于此,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预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在过去几年高速发展,而且未来仍将快速增长。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产量接近2万台。

短板与瓶颈期仍在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我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机器人需求呈现井喷之势,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

但在深圳市多来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杜伟看来,虽然我国已将机器人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但目前机器人产业体系还有待完善,在规模、质量等方面仍与外资差距较大。另外,他还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国产机器人企业要取得长远发展,需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偏向中低端的掣肘,打破“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一点还浮在表面”的局面。

“不管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都要实实在在能解决问题,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是关键。”杜伟坦陈,《规划》及《白皮书》等相应的政策及行业标准推出之后,使得研发更具有针对性,不仅规范相关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以用户为导向,并在高速发展时控制好量与质的关系,“一哄而上的结果未必好。”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并生产制造机器人的企业参与者之一,杜伟深知,只有在这个行业的细分领域做专做精,切实解决用户的痛点需求,将产品与市场同步抓,才能为高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从闭门造车到以合作的心态”促进产业发展是杜伟最强烈的建议,他还举出了一个最大的案例,像优必选这样擅长硬件的企业与擅长软件的科大讯飞展开合作,各自发挥优势提升项目推进速度。

尽管政策红利的到来,相关的机器人制造研发企业得到了相关的资金扶持,“但市场一直是机器人项目落地的短板。”杜伟认为,政府部门还应该进行针对性引导,尽量为企业打开市场,使得机器人研发出来可以获得相应的市场反馈。

猜你喜欢

工业机器人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