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拼什么
2016-05-14
【当下中国创业者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市场的占有率和持续融资的能力,而最关键的,则是选择一个可以依附的巨头。】
记得电商大战最激烈的几年时间,京东商城一直饱受争议。这种争议,既有来自媒体与分析人士的质疑之声,也有来自同行的冷嘲热讽。在烧钱最厉害的一段时间,当当网李国庆直指京东创始人CEO为“傻大黑粗”,其背后充斥的羡慕嫉妒恨就不必咂摸了。
复盘电商的战国时代,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是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刻了。该脱颖而出的脱颖而出了,京东商城凭借早期的军备竞赛和颇为激进的布局,基本上甩开竞争对手几条街了。甚至,可以和阿里系的天猫各有所擅。
背靠连锁巨头苏宁云商的苏宁易购,在丛林中艰难突围,如今依赖苏宁乃至阿里的佑护,竟然也跻身于第一梯队。
亚马逊中国和当当网虽然勉强位列第二梯队,但优势却并不明显。尤其是后者,在这一波中概股回归潮中,对于自己不到6亿美元的市值极言被低估,正筹谋着私有化。
而那些模仿Groupon模式的团购网站,也都或死或转,活着的,尤其是活得好的,基本上都抱到了大腿。比如,美团、大众点评联合体和百度糯米。
上述这些活着的,或者说活得好的公司,生存逻辑都是有迹可循的。在“互联网+”时代,抱定小富即安态度的创业者,最终的宿命都是令人唏嘘的。大势未明之前,你很难判断一个市场的竞争已经尘埃落定。投资者们青睐于只投市场的龙头,最多也就是前三甲。创业者们需要不断地融资并且保有充沛的现金流,来应对激烈的竞争和防御潜在竞争者的出现。
像最近登录新三板市场的神舟专车,虽然估值也逼近300亿元,但目前来看仍然只是纸上财富(详情参见本期封面文章《神舟竞速》),在其之前,是滴滴和Uber这样的巨无霸,无论是背后的靠山,还是融资的能力,皆是其无法比拟的,就更别提虎视眈眈、掀起新一轮价格战的易到。
在互联网创业领域,有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行业规律。那就是,与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直接竞争抑或是没有结盟关系的创业者,基本上都举步维艰。纵览本地生活服务的细分市场,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景都被 BAT把持。钱,要么通过他们的平台与通道,要么是直接进入了它们的循环系统。
新晋创业者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市场的占有率和持续融资的能力,而最关键的,则是选择一个可以依附的巨头。所以,在一个市场被发掘之前,新的创业者首先要在技术上做好储备,在用户上迅速完成积累,剩下的就是选择投(bao)资(da)者(tui)了。千万别相信小公司能够仅仅凭借自身的商业模式而无往而不利,至少是在当下的中国商界,在BAT们和你对着干之前,还是和他们搞好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