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05-14刘万霞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8期
关键词:劳动家长幼儿

刘万霞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既包括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子女或其他年幼者的教育,也包括子女晚辈对父母及其他长辈的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或年幼者施加教育和影响的社会活动。通常所说的家庭教育一般指狭义的家庭教育。

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问题

笔者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过思考与研究,并且广泛参阅各种相关资料,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发现安徽省当涂县劳动村幼儿家庭教育的问题有:

(一)留守儿童数量多,隔代教育质量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有较大的转变,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在笔者走访的100位家长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46%,母亲外出打工的占19%。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占21%,父母都未出去打工的占14%。家长为了挣钱而长年奔波在外,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围,容易染上不良习惯,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恶习,孩子扭曲的心灵和形成的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靠金钱、溺爱来补偿子女,只会适得其反,可谓得不偿失。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幼儿,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父母外出打工致使一部分幼儿被托付给祖辈们照料。于是,这些家庭的教育重任也自然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上。幼儿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根本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这些家庭的隔代教育往往含有很大的溺爱、娇宠成分。笔者将隔代教育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归纳为:无原则的满足、过分的包办代替以及盲目的干涉袒护三个方面。

(二)父母教育方法落后

在被调查的幼儿家长中,具有大专及本科学历的占4%,高中学历的占16%,其余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受调查学生父母的学历都明显偏低。由于他们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因此,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时也力不从心,家庭教育方法更无从谈起。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动鲁莽,语言粗俗,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孩子就会慢慢滋长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现于言行举止上。

在“兴趣爱好”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回答看书的寥寥无几,其中包括言情和武打类小说的忠实读者。在“是否顾及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大多数家长回答没有顾及过,从没有想过父母吵架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爱模仿的天性注定要受到家庭成员和家庭文化的影响。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不具备高素质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教育好子女又从何谈起?在笔者访谈的家长中,有许多家长持棍棒式教育方法,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奉行“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既挨“体罚”还受“心罚”的现象在劳动村是司空见惯。在家庭中经常使用“不争气的东西,蠢蛋,笨蛋……”等尖酸刻薄的语言来教育孩子。

从访谈中发现,没挨过家长的打或骂的几乎为零。这些家长以权威和命令的形式来教育孩子,凭自己的情绪来教育孩子,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谈不上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时更是适得其反。

也有一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与棍棒式教育相对,是溺爱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更多地表现在父母对男孩子的教育上。在劳动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仍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地存在。他们把爱理解为迁就,把孩子当成“皇上”“宠物”,他们信奉“树大自然直”的理念,普遍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自然就“不学而知,不学而会”了。连犯错误也成了一种“敢尝试”“有创造”的美德了,这类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染其苍则苍,染其黄则黄”,往往骄横野蛮。这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耐挫能力特别差,而且自尊心又极强,老师批评不得。在幼儿园,同学间一点小摩擦就搬来家长,而家长往往也极尽护短之能。

(三)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劳动村幼儿家长不仅在家庭教育方法上重言教轻身教,而且在教育投资方式中重“物质投资”轻“精神投资”;教育内容上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在健康上重机体轻心理。劳动村现有3家服装厂,初中毕业就能找到年薪3万多的工作,而许多大学生反而工作难找,所以有一小部分家长认为“读大学无用”,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习做服装。

(四)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家庭教育投入不足

一是语言环境有待净化。在劳动村,家长和孩子很随意就“出口成脏”,脏话流话就像“家常便饭”。二是学习环境需要营造。在劳动村,很少看到家长捧上书本,孩子在一边写作业,而家长在一边看电视或打麻将的现象非常普遍,学习氛围很淡薄。

(五)家长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培养和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不闻不问,对学习表现都漠不关心,更谈不上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校表现。在调查中发现,家长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的仅占4%。其实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表现优异,老师虽然可以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或某个学习阶段的心理变化,但没有家长的配合,老师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细致地说教,毕竟孩子太多。

三、解决农村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幼儿的父母在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或者就地就业

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幼儿的父母在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服务模式和庭院经济,或者实现劳动力的就地就业,余出更多的时间来教育幼儿,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强安全感。现在,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厂、灯泡厂已向内地转移,劳动村就有3家服装厂,政府应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机会,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农民工就地就业。同时当地政府应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即让农民与食品厂建立合同,由食品厂提供种子和技术,农民种植食品厂的特色经济作物,农作物收购后按合同价格卖给食品厂。这样,能达到教育孩子与增收致富两不误的效果。

(二)探索建立农村寄宿制幼儿园,使留守幼儿身有人爱,难有人帮,心有人护

劳动村的留守幼儿比较多,建议建立一个寄宿制幼儿园,教育部门培训一批精干优良的师资队伍安排在寄宿制幼儿园,从学习、生活、心理成长等方面全方位关心留守幼儿,使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孤独的心灵找到停靠的港湾,使他们身有人爱、难有人帮、心有人护,既解决外出父母的后顾之忧,又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建设一支较强大的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提高农村家长的科学文化素质

劳动村应建设一支较强大的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以提高农村家长的科学文化素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做合格家长,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然而,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尚未形成,人员缺乏,家长培训无法开展。为此,首先要强化政府统筹,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运行机制,真正把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予以高度重视。其次是幼儿园与社会联合,开办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幼儿园在职教师的作用,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这样,既提高了家长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扩大了幼儿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使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四)发挥农村特色,建立新型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模式

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诸多的天然优势,而农村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只是一味地埋怨自己不能像城市的父母那样给孩子买较多的玩具,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其实,家长可以带幼儿与附近的特色农家建立联谊农家,每次活动请农场主实地指导幼儿农业知识,有时让幼儿亲自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幼儿在自然愉悦的气氛中感知了事物,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兴趣及意志品质,而且家长也从中了解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掌握了一些幼儿教育的方法。

家长还可以发挥自己所长,组织一些民间游戏。在劳动村,蕴藏着许多历史悠久的民间游戏,它们地方色彩浓郁、成本小、准备简单、喜闻乐见,对场地、材料要求不高,一颗石子儿、一根棍子都是游戏的材料,所以在劳动村具有强盛的生命力。这些游戏对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制作民间游戏的材料刚好是农村家长所长。在劳动村幼儿家庭教育中,加入民间游戏,可以让孩子在自由游戏中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

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应主动承担起指导当地妇女的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当地妇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她们的错误家庭教育观念,改变她们对固有的、不正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从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劳动村妇女联合会的张阿姨就经常走访幼儿家庭,和经常打骂幼儿的家长妈妈交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幼儿妈妈:打骂未成年尤其是幼儿是违法的,应该耐心教育他们,和他们讲解其中的道理,并且自己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

(六)家长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交流

家长不妨把老师的电话号码记在自己的号码薄上,在繁忙工作之余打个电话询问一下孩子的近况。大多数老师都是有着强烈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人,她们会认真地交流孩子的情况,不错过鼓励孩子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幼儿园举办的家长会去了解孩子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一起与老师协商解决。总之,多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便于更好地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村委会设立监督小组

监督小组要由资深幼师组成,对于家长的积极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给予奖励,并开展经验交流会,请他们发言,“讲经”;对于家庭教育问题严重的家长,小组成员可实行家访,给家长做思想工作;若家长不改正,则给予警告或惩罚处分;仍无作用,则送交村委会,由全村公论;对于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违法行为,则在以上方法努力无效的情况下送交法院。

猜你喜欢

劳动家长幼儿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热爱劳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