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与分化
2016-05-14
科学研判“下半场”
短期来看,预计下半年我省经济有望缓中有升、缓中向好,全年GDP增速在7.5%左右。
工业经济在平稳运行中量质齐升。
企业效益改善有望提振企业信心。与此同时,工业复苏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多,如基础面工业品价格指数仍未转正,政策面对量大面广的小作坊的清理等等,都是影响工业企业预期的关键因素。预计今年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达到7.0%左右。
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有望缓慢复苏。
1—5月我省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40.3%,比去年同期提高22.1个百分点,大批基建项目落地,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15%以上。民企投资信心有所恢复。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13.0%左右,民间投资增速约为7.0%。
消费增长预计较为平稳。
下半年G20、国庆节、圣诞节,以及全面二胎、天猫双十一等叠加效应将对我省网络购物、旅游、交通运输、餐饮等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房地产销售回暖有助于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
另一方面,消费领域的“小暗涌”不容小觑。伴随高房价的挤出效应,日用品、化妆品、服装纺织、电影票房等消费存在着下行风险。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0%左右。
出口稳增长压力依旧较大。
一是国际环境并未实质好转。二是目前的海关出口货品中可能较大部分已非浙江制造。三是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利好有限。预计2016年全年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为3%左右。
物价继续低位运行。
受生长周期性和短期季节性因素影响,地产蔬菜瓜果供应量增加、猪粮触顶回落等现象陆续出现,下半年食品价格涨幅较为温和。预计2016年CPI涨幅将在2.5%左右波动,PPI涨幅在-3.0%左右。
从改革端出发
浙江历来为改革先行区,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更要高举改革大旗,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把激发民间投资信心和投资动能作为当前经济的中心工作。尽快稳定民间投资形势,是当务之急。建议抓紧出台配套措施: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重点参与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林水利等投资建设领域。二是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收费正面清单制度,降低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企业物流成本和财务成本。三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积极探索以政府制定标准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企业承诺备案为主要内容的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
——去产能要充分考虑浙江小商品经济发达的实际。对我省而言,块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发达,量大面广的小作坊和家庭企业才是整治重点。由于小作坊关系到千家万户城乡居民,“三去一降一补”可能会带来大量低端劳动力和小业主失业,影响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和增收,尽管失业风险总体可控,但改革的阵痛不能都由小企业主和低收入者承担,政府应及早做好后续安顿和风险防范。
——助力新经济需从产业干预转向“良政+善治”。不同于过去30年的草根创业,近年来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为主体的新生力量正在加速崛起,带来了新技术、新产业革命。在此背景下,政府的角色也要从单纯的产业干预转到“良政+善治”上来。一是要谨慎出台过多过细的产业规划。避免用定量化的行政目标代替预测性的规划,避免代替企业选择市场的技术方向和产品,避免反市场主义的直接干预。二是减少或控制开发区、产业平台数量。建议产业园区要聚焦于精细分工、量身定制和制造服务化,重在获取更高利润率,而非一味抢占市场占有率。三是把扶持重心向科创小微企业倾斜。近年来特色小镇风生水起,创客空间、咖啡工场风起云涌,需要关注和适应这些新事物,包容创新型小企业成长,让“星星之火”在浙江大地燎原。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