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味
2016-05-14叶婷
叶婷
连下了几天雨,街头巷尾,满街满巷子,都是埋怨、唠叨,连猫和狗也说着这个天气的坏话。今天白天才停了一会,心里便高兴起来。待到晚自修一结束,谁知又糟了。对雨的味我向来十分敏感,不管你相不相信,雨很有味儿。
我夹在回寝室的人流中,慢慢地走着。从我身边经过的每个人,脚步都是那么匆促,和他们相比,我太松散了。终于,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因为刚入春,树梢处只有几片新芽,两排路灯就隐在梢尖之处,发着昏黄的光,远远望去被一帘蒙蒙细雨笼着。夜,那么安宁,那么柔和,地面上已经积了一层水,被灯光一照,晶莹透明,看不到往日那个疲倦的影子,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小时候,一下雨,门前就会出现很大的泥水洼。我们赤着脚在水洼旁,看我们的纸船儿任风雨飘摇。一旦让大人发现了,可就少不得一顿屁股挨打。大人们总自以为是,他们怕我们的衣服弄脏,怕我们淋雨、感冒。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用手接屋檐上掉下来的水珠,一滴一滴的,好像从来不会出任何差错;有时,就在雨雾蒙蒙中,编织一篇童话,虽然蹩脚得可以,却要故作神秘,对着妈妈的耳朵说上半天。
那是在春汛的季节里,夜里,门前的那条小河滩又涨水了,河水也浑了,河床也宽起来了。要在过去,第二天早上说什么我也无法安睡,早早就起来,揉揉惺忪的眼,然后背上鱼篓,早饭都等不及吃,就偷偷地跟上大哥哥们捕鱼去啰!
过去的日子确实令人回味,但一个个还是毫不怠慢地走了。下雨天,住校生的麻烦就特多。要洗衣,要打开水、拿饭盒,而雨呢,总是滴滴答答下个不停,你得没完没了地撑伞。几百人挤在一幢寝室楼里,走廊上撑满了伞自不用说,还得充分利用空间,在屋檐下也挂上几顶。于是里里外外进进出出都湿了个透,挤挤挨挨的,又潮又湿。江南的雨呵!本来快干的衣服也湿了,湿衣服没有干的日子,走进去,一股霉味儿!
也许,该卷起些什么了。尽管在爱做梦的年龄中,在执着的追求里,而我脚下踏的仍是大地,身边流动的依然是忙忙碌碌的人群。在热闹中处久了,便不想再热闹,甚至无端地对热闹生出些恐惧。
几个同学聚在寝室里,说起雨天,我不得不参与这种闲聊,甚至想不起曾有一次闲聊得很有味,只是还保留着一个依稀温馨的回忆。那时也是一段下雨的日子,那时的日子里还没有那么多喧嚣的机器。雨天大人们不出工,几个妇女就坐在屋檐下,打毛线,纳鞋底。我就倚在母亲的膝上,静静地想眼前那些有趣的事儿,至于她们都说了些什么,我压根儿不会知道,乡下女人总有聊不完的新鲜话题。
也许,是该收起些东西。谁也不可能因为留恋,再返回故时的雨中。最期盼的是一场场秋雨了。秋声中,看打落窗前的雨滴,独自呆呆地出神。看雨中飘零的落叶,已经学会了低低叹息。细雨绵绵的暮色里,爱宁静的人们,窗子里总亮着橘红色的灯光,仿佛一只只昏昏欲睡的眼。在夜的钟声第一次敲响的时候,只有我还趴在桌上,细细聆听窗外雨打芭蕉滴滴答答的声音,只觉梦魂归处,好恬适,好静穆!
要卷起的只是过去,今夜已经换上新的雨色。
全文以“雨味”为文眼,用朴实、自然、轻快、流畅的语言,以风格细腻的笔调,写出了不同时期、不同雨天在心灵深处的纯真感受。那种“该卷起些什么”“该收起些东西”的娓娓叙述,很自然地透出一股子少女听雨时“梦魂归处”说不清的味儿。这是那种“刚懂得埋怨,懂得烦恼,开始留意梅雨天和人间故事、敏感纤细”的少女感受到的雨味。
指导老师:张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