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再启“匠心之旅”
2016-05-14郭沛沛
郭沛沛
有些路,一走就是一辈子;有些事,一做就是一生。
9月26日至2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联合开展的“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奔赴辽宁,这是继今年7月份继上海、青岛之行后的第二次大规模探寻之旅。中央新闻网站及部分商业网站的25名编辑记者,深入沈阳、鞍山、大连三地,挖掘工匠故事,传承匠人精神。
还没来得及休息,刚一出站的记者们就直接奔赴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这是一个与历史结缘的名字”,中国台湾网记者李帅说,“劳模,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他们用一生,换来了祖国重要的30年,这注定将是一场有意义之旅。”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人民网记者孙博洋去了有“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之称的鞍山钢铁集团,采访的正是“时代楷模”、被誉为“工人发明家”的冷轧厂4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李超。“师傅说,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什么没有做好,自己就先会脸红”,想想自己在人民网也已经8年,虽事事尽心,“但也很难再找到这份‘羞耻心了”,孙博洋若有所思,“这可能也是‘匠心中不可缺少的一‘心吧。”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是第一次外出采访,“我以前只觉得网络媒体发稿要快,孰不知‘品质才是核心。”在深入“沈鼓”一线作业一下午后,张群感叹:“媒体是精神食粮的制造者,承担的责任远比我们想象的重,重工业生产不能出错,媒体发文也不能有失误。”
心无物欲,坐有琴书。“这个活动我最有发言权了”,《工人日报》记者窦菲涛说道,“关注职工是《工人日报》的职责,我采访过很多坚守在一线的劳模,别看他们的荣誉那么多,其实心最简单不过了。”这次的采访再一次证实了窦菲涛所言,在采访完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三冶集团的田印福后,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哪儿有什么目标,就啥也没想踏踏实实干呗”。从进厂工作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田印福一干就是21年,期间从未换过工作。“这对我们这些80、90后来说,太难以想象了。浮躁,是我们首要克服的问题。”
这样的故事不绝于耳……车上、路上、餐厅、酒店,记者们聊着、记着、写着、想着,短短几天内,25名网媒编辑记者共采访了沈阳、鞍山、大连三地19位工匠,中央媒体商业网站齐齐发力,文字、图片、视频、H5全部上阵。大连的雨夜依然阴冷,记者下榻的房间却依旧彻夜通明。“我们一定要把这样的好声音好故事传递出去,中国梦正在进行,工匠精神还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媒体有必要讲述并学习工匠精神,以匠人的姿态追寻大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