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梦他乡重庆人 个体织就中国梦

2016-05-14

网络传播 2016年9期
关键词:重庆精神

2014年底,中宣部启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拉开了国家寻找正能量、凝聚中国梦的宏大序幕。而重庆,将这种寻找,定格为“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

自2015年6月18日起,在重庆市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下,全市多家媒体开始刊播“逐梦他乡重庆人”的故事,整个播映将持续到2017年6月18日,共播映520期人物故事。通过全球寻访,精心讲述个体追梦、筑梦、圆梦的历程,巧妙切入、以小见大折射民族梦、中国梦,既与国家所倡导的主旨高度契合,又独树一帜,体现着重庆的“辨识度”。

乡音承载故乡情 全球寻访串起中国梦

作为对重庆直辖20周年的一份献礼,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人和中国家庭的精彩故事阐释‘中国梦”的要求,贯彻中宣部关于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的具体部署。2015年2月,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联合市外经贸委、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组织启动了“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

此次寻访的人物中,有众人瞩目的明星大腕,有成绩斐然的学术大师,有保家卫国的军中健儿,有平凡无奇的普通人士。有的人已经获得了鲜花掌声,有的人还在创业路上继续砥砺前行。这些逐梦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坚韧不拔、负重自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通过记者们的报道,搭建起家乡与游子的乡情传递桥梁,通过这一精心策划的逐梦活动,串起了一支身在他乡的重庆精神梦之队,他们身上那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最终将化为这座城市的理想加油机和梦想孵化器。

这次全媒体采访大行动将持续两年半时间,在全球釆访报道520位逐梦他乡的重庆人。从2015年6月18日开始,“逐梦他乡重庆人”的精彩故事通过全媒体介质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呈现和传播。统计数据显示,相关内容51.2万余条,新闻跟帖7万余条。微博#逐梦他乡重庆人#话题,参与讨论量超180万人次,点击量超1.32亿人次。

截至2016年7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共联合组织了16轮35批次、213人次,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和12个国家及地区,采访了390位在他乡创业就业的重庆人。

囊括万千好故事 精心讲述传播中国梦

“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刊播活动选择了在他乡逐梦、奋斗的重庆人,在这些人身上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精神特质、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正是重庆城市精神的表现。报道刊播后,这些精彩的故事和奋斗的精神引发受众共鸣。

马识途是重庆忠县人,年少时出国寻求救国之道,2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中共地下党革命活动。同时,他在文学创作上辛勤耕耘,创作出版了《在地下》《找红军》等作品,是电影《让子弹飞》原著作者,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他还是一位酷爱书法的文人。除人物故事精彩之外,逐梦让马识途更真实,民族独立梦已经实现,马识途的文学梦、书法梦也都一一实现。

江苏电视台主持人、重庆人孟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一句“随遇而安”道出了重庆人天生的乐观和积极向上的个性。他说道:“随遇而安不是消极认命,不是意味着做事可以不认真,世上哪有不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呢?重庆人是能吃苦的!”

殷光清是重庆垫江人,从小爱好厨艺,青年时到沿海地区闯荡,从餐饮学徒做起,经历十几年磨炼,到担任国内五星级酒店的中餐总厨。2008年,不甘寂寞的他又到新西兰打拼,从最初的普通厨师到筹备自己的第一家餐馆,“大厨梦”支撑着他不断前行。

驻守在中国版图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的边防战士赵小斌、左爽、程宇,三人都是重庆长寿区人,同年入伍,同在“北极第一哨”,挑战严寒、挑战寂寞、挑战极限,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展示中国军人的坚毅和顽强。

“每一个人物都是重庆形象的最好诠释,他们作为重庆人、作为中国人,每一个逐梦、追梦、圆梦的过程,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缩影,他们也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波表示,“每一个‘逐梦人的精彩故事,既是一次对广大受众的精神洗礼,也是一次成功的城市形象营销、一次生动的爱国爱乡文明教育,更是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和践行。”

全面展示大图景 以小见大折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和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阐释了国家、民族、个人三者在实现中国梦中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潘岗认为,“逐梦他乡重庆人”寻访报道生动再现了重庆人在异乡追梦、逐梦的精彩故事,反映了中国人自信、自强、和善、友爱的精神,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逐梦”报道不仅体现了他乡重庆人自强不息的性格特质,也反映了重庆新闻工作者执着的情怀。

“逐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时代元素,“重庆”则立足本土,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点。正如新闻战线总编辑万仕同所说,“逐梦”和“重庆”有机联系,既拓展了报道资源,又充分利用了本地报道线索,更加贴近满足了本地受众。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蔡雯则认为,“逐梦他乡重庆人”寻访活动选择地方化的独特视角,聚焦在他乡逐梦的重庆人,以系列化的人物报道契合了中国梦宣传主旨。这为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和主流媒体的转型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

中国梦串起了一个个逐梦他乡的重庆人,也使每一个报道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主编从玉华看来,“逐梦他乡重庆人”选取了520个他乡重庆人来记录,事实上,它要记录的是整个重庆的精神,是整个中国的影子。

2015年底,“逐梦他乡重庆人”寻访活动在宣传“中国梦”的同时,又落实了中宣部“走转改”、国务院新闻办“讲故事”的要求,被推选为全国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之一,这些故事和案例,传递着一种力量和精神,是对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

重庆精神
重庆客APP
虎虎生威见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拿出精神
重庆非遗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