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纳百川的荷兰新闻传播业

2016-05-14陈力丹王之月

新闻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电讯报荷兰

陈力丹 王之月

摘要 地理位置和商贸精神让荷兰一度成为世界的海上殖民强国,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交流形成了独特的“荷兰式宽容”的文化传统。荷兰曾经历以宗教/党派划分“柱群”的时期,每个柱群均有自己的媒体,互相间不往来但也不对立。20世纪60年代以后柱群解体,原来的柱群媒体公共化,同时商业化媒体涌现。荷兰宪法赋予公民充分的新闻自由,目前荷兰的新闻传播业仍然呈现着自由、包容、多元的特点。

关键词 荷兰;新闻传播业;柱群;《电讯报》;NPO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荷兰王国位于欧洲西北部,本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其中1/4低于海平面,素有“低地国”之称。人口1685万,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居民中29%信奉天主教,19%信奉新教。中世纪时期,荷兰属于神圣罗马帝国。1463年正式成为国家。16世纪之前,荷兰长期处于割据的状态。1568年发生尼德兰革命,北部七省于1581年建立尼德兰联合行省共和国。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共和国。17世纪时,荷兰成为海上殖民强国。18世纪随着英国成为新的海上强国,荷兰的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国势渐衰。1848年,荷兰通过自由主义的宪政改革,成为君主立宪国沿袭至今。

荷兰虽然是低洼的蕞尔小国,但曾是称霸世界的海洋大国。荷兰人漂洋过海,通过贸易交流见识大千世界,养成了他们彼此沟通时的包容与多元。这种国民性让荷兰一度成为欧洲报刊与印刷业的集散中心,现在对世界新闻传播业还有一定影响。术也空前繁荣,这就是荷兰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时代”。也是在这一时期,“荷兰式宽容”得以集中显现。“宽容”首先发生在宗教领域。1579年的《于特列赫特联盟宣言》第13条规定:不会因宗教信仰而遭受逮捕或迫害。在同一时期欧洲其他国家政治专制、宗教迫害和书报审查制度下,荷兰吸引了各国宗教难民前来躲避宗教迫害。宗教的宽容为言论自由开辟道路,荷兰几乎不存在出版业审查,各国不能在本国出版的印刷品在荷兰出版后,再偷偷运回本国传播售卖。

因而那时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莱顿等城市诞生了许多畅销欧洲的报刊,甚至英国、法国等国家最早的报纸都是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

发生于1618年的三十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成为催生荷兰报纸的重要契机。是年6月14日,荷兰的第一份报纸为在阿姆斯特丹不定期出版的《来自意大利、德意志等地的新闻》(Courante uyt Italien,Duytslandt,&rc.)。该报刊登了两则报道,一则是来自布拉格的关于引发三十年战争的新教徒起义的消息;另一则来自维也纳,内容是哈布斯堡王朝对该事件的反应。该报开创了“科兰特”(Coranto)一报纸类型的先河,它刊登全欧洲的新闻,特别关注战争、贸易和自然灾害等题材。1620年12月2日,荷兰人彼得·范登凯尔(Pieter Van Den Keere)出版英文版科兰特《来自意大利、德意志等地新闻》(Corant out of Italy,Germany,etc.)。这份报纸是荷兰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译自荷兰文科兰特,目的在于给海峡彼岸的英国人提供三十年战争的消息。17世纪在荷兰还出版了较多的荷兰文科兰特在欧洲北部传播,例如1670年创办的《阿姆斯特丹新闻》(Amsterdamsche Courant)、1686年创办的《莱顿新闻》(De Ordinaire Leydsche courant)。

荷兰最早定期发行的报纸是1656年《欧罗巴周报》(Weecklijke Courante van Europa)。1664年,这份报纸改名为《哈勒姆真理快讯轶》(Oprechte Haarlemsche Couran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报被迫与《哈勒姆日报(Haarlems Dazblad)》合并,目前属于电讯传媒集团。

二、启蒙时代的新闻业

18世纪,欧陆各国的出版业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较大国家的君主专制仍然强大、书报审查越发严苛。而在荷兰,自由主义商人阶层比较强大,独立、自由的报刊业在荷兰境内得以持续发展,多个荷兰城市成为启蒙思想重镇。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激发了荷兰国内的“爱国者革命”。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乌德勒支等城市的日报和其他出版物增加到150种以上,荷兰报刊业的规模跃居世界首位,荷兰报刊的消息常被国外报刊引用,被译成外文销往海外。

荷兰的报刊对周边国家起到传播启蒙思想的作用,一些报纸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对荷兰的宪政改革发挥了一定的影响。马克思曾为荷兰的新闻出版自由辩护,反驳普鲁士莱茵省等级议会的一位诸侯等级议员对荷兰报刊的无理指责,写道:“他斥责荷兰报刊,因为它是历史地发展起来的。它本应当阻止历史进程,使荷兰防止沉重的国债!这是多么不合历史情况的要求!……要求报刊防止国债,如果再进一步,连个人的债务也应当由报刊来偿还了。这种要求正像一位作者总是暴跳如雷地责怪他的医生只是给他治好了病,却没有同时使他的作品不印错字一样。”

荷兰最早的日报创办于1752年7月29日,即《吕伐登新闻》(Leeuwarder Courant)。1842年之前,该报是荷兰北部弗里斯兰省唯一的严肃报纸。该报直到19世纪一直保持着较为温和的风格。起初主要刊登经济和国际新闻,19世纪起开始刊登文学评论,并且增加了弗里斯兰的地方新闻。该报作为地方报纸,直到现在仍在发行,并于2013年获得“年度欧洲报纸”奖。该报现在为北方日报集团所有。

创办于19世纪前期的荷兰重要报纸还有阿姆斯特丹地区的《通用商报》(创办于1828年)和《鹿特丹新闻报》(创办于1844年)。它们当时均为自由派报纸。1970年,这两份报纸合并成为现在的《新鹿特丹商报》(NRC Handelsblad)。

荷兰报刊多种语言报刊并存,外文有法文、德文和其他文字,其中法文报刊最多。1685年大量胡格诺派教徒涌入荷兰,并用法文创办诸多报刊,从荷兰发行到其他国家。这类报刊的代表是“莱顿公报”和“阿姆斯特丹公报”。

“莱顿公报”(Gazette de Leyde)是《各地特别新闻》(Nouvelles extraordinaires de divers quartiers)的俗称,1680年就在荷兰发行,由胡格诺教徒弗兹(de la Fonts)创办,1738年转手同一教派的吕阿特(Luzacs)家族接手。这是一类本册状、每周出版两期(周二、周四)的8页小册子,每页两栏。该刊按信息源和日期分类刊登经济和政治报道,也包含一些日常琐事、社论和广告。该刊反对法国君主专制、支持宗教自由和民主改革,对美国独立和1791年波兰五三宪法大加赞扬。该刊在法国入侵荷兰三年后的1798年4月23日被停刊,后来以不同的名字短暂存在过几段时间。“莱顿公报”在莫斯科、伊斯坦布尔、马德里等欧洲大城市都能找到抄本,甚至传到了美国,销量最高时达到1万份。18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读者最高达到10万。托马斯·杰佛逊称它为“欧洲报纸之冠”(the best in Europe)和“唯一值得阅读的报纸”(the only one worth reading)。这份报纸在18世纪的影响力和声誉堪比19世纪的《泰晤士报》和20世纪的《纽约时报》。

1688年创刊《阿姆斯特丹公报》(Gazette dAmsterdam)由布勒伊(Jean Tronchin Du Breuil)创办,是影响力仅次于“莱顿公报”的欧洲报刊,为6页半月刊。该刊是启蒙时期欧洲国际报纸主要的政治信息源,一直出版到1796年。该刊对法国政府保持中立,与它同时期的其他报纸指出,该报所倡导的自由并不彻底,同意接受审查或在很多场合接受法国政府的“建议”。

启蒙运动带来的自由主义思潮也催生了大量的文艺期刊。范·艾芬(Justus Van Effen)是荷兰的一位政府官员,同时也是作家和翻译家,主编了若干法文期刊。他于1731年在阿姆斯特丹创办荷兰文期刊《荷兰旁观者》(Hollandsche Spectator),传播启蒙思想。该刊涵盖了一切可能吸引咖啡馆读者的内容:政治、宗教、道德、流行和幽默,通过轻松愉悦的写作风格,提出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引导着正在形成的荷兰中产阶级文学和道德发展,对荷兰下一代杂志文章和散文的写作风格造成深远的影响。

1837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些文艺界人士创办《向导》期刊(De Gids),这是一家文学评论刊物,早期推崇浪漫主义,后来逐渐走向多元。1885年10月1日,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的文学家创办期刊《新向导》(De Nieuwe Gids),挑战老《向导》,标榜要与“陈腔滥调”的浪漫派分道扬镳,反对文艺为说教和道德服务,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该刊内容广泛,文、史、哲、艺术、思想,甚至科学方面的优秀文章都刊登。该刊一直出版到1943年。

三、柱群化时代的新闻传播业

19世纪下半叶,荷兰新闻业实现集中、快速的增长;同时,社会出现了柱群化(Pillarization)的特征。柱群化源于荷兰新教加尔文教派的牧师、政治家亚伯拉罕·凯波尔(Abraham Kuyper)的“领域主权”(Sphere sovereignty)主张,他认为每个生活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责任、能力和权威,并且与其他生活领域平等并列,互不干涉。1879年,他建立反改革党(Anti Revolutionary Party)作为其宗教运动的政治辅助力量和新教社群的政治核心,荷兰的柱群化由此开始。

19世纪末,荷兰形成四大宗教/政治派别:新教派(Protestant)、天主教派(Catholic)社会民主派(Social-democratic)、自由派(由不属于以上派别的人,包括新教和无神论者中的不拘泥于宗教教条的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人士)(the Liberal或General)。它们逐渐演化为政党,拥有自己的政治和宗教价值观,建立各自的学校、社会组织、医院、媒体等社会机构。荷兰社会的柱群化是一种非种族的社会隔离,将社会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四大宗教/政党有如柱子一般支撑着国家的大厦,不同柱群相互独立、共同存在,基本上只有政府层面的交流,有些柱群下属的公司只雇佣本柱群的人,甚至许多人与其他柱群的人没有任何私人交往。“柱群化”从19世纪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对当今荷兰仍有影响,为后来的荷兰形成包容、相对多元化、非对抗性的社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新闻传播业受到柱群化的影响,大多数报刊、广播电台都具有党派性质,荷兰语有“带观点的报纸”(opinieblad)一词,以与独立报纸区分。带观点的报纸和广播成为了柱群化的基石。柱群化时期荷兰全国形成较为稳定的媒体格局,那时创办的一些报刊、广播电视组织直到今天仍然十分活跃,但后来或改变编辑方针或演变为商业性质,那时所确定的广播电视组织形式(公营、民营并存),则沿用至今。

(一)报刊

荷兰“柱群化”社会中,4个柱群(自由党、社会党、新教党、天主教党)分别发展了自己的报刊。自由党的主要报刊有《共同商报》(Algemeen Handelsblad)、《电讯报》(De Telegraaf);社会党的主要报刊有《自由大众报》(Het Vriie Volk)、《誓言报》(Het Parool);新教党的报刊有《忠诚报》(Trauw)、《尼德兰日报》(Nedorlands Dagblad);天主教党的报刊有《人民报》(De Volkskrant)。这些报纸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人民报》、《自由大众报》、《电讯报》。

《人民报》创办于1919年,1945年以后在阿姆斯特丹出版。20世纪60年代,该报成为左翼报纸代表。目前该报仍在发行,2013年的发行量22万,为荷兰第三大日报。

《自由大众报》的前身是《大众报》(Het Volk),1945年3月1日在南部北布拉邦省的埃恩霍芬创刊,1946年1月28日整合成为一份在全国发行的报纸,并一度成为荷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拥有300多位编辑记者。1958年后,该报读者锐减,1970年全国版报纸停刊,1971年,只有鹿特丹版存活下来。

《电讯报》1893年创办于阿姆斯特丹,是一份早报。二战期间,该报的亲德立场导致被禁止发行30年,但在1949年这项禁令被撤销,该报重新发展为荷兰最大的报纸。《电讯报》刊登严肃的经济新闻,同时也发表轰动性的消息和体育新闻,这些新闻大部分来自八卦杂志《隐私》(Priv 6)。1995-1996年,该报发行量一度达到70万份;2013年发行量为49万份,仍是荷兰发行量最大的日报。该报属于电讯传媒集团(Telegraaf Media Group)。

(二)广播

据荷兰媒介历史学家考证,荷兰最早的广播节目是在1919年11月6日由位于海牙席凡宁根海岸的一家无线电商播出的,不过这属于试验性质。最早维持播出的荷兰广播电台,是一家位于阿姆斯特丹东南26公里的希尔弗瑟姆市(Hilversum)的广播电台。20世纪20年代,不同柱群开始设立属于自己的广播协会。1924年,新教党成立荷兰基督教广播协会(Nederlandsche Christelijke Radio Vereeniging),其广播电台每周有一晚播放宗教节目。随后,天主教党建立天主教广播电台。社会党、自由党分别在1925、1926年分别建立劳动者业余广播协会、自由新教广播电台。这些广播电台每周共播出40-50小时的节目。其他柱群所属广播电台还还有罗马天主教广播电台、荷兰自由广播电台等。每个广播协会的听众对自己所在柱群的广播公司都十分忠诚,同时也为广播公司提供资金支持。20世纪30年代,荷兰政府开始监管广播系统,以保证每家广播公司拥有同样的播送时长。这些由柱群创办的广播公司(或叫广播电台),均平等地纳入国家公营体系,就此,荷兰形成了一种半公共的广播体系。

(三)通讯社

1934年12月11日,荷兰日报协会(De NederlandseDagbladpers)创办荷兰新闻社(Algemeen NederlandsPersbureau),这是荷兰最大的通讯社,报联社体制。该社全天候地提供来自荷兰国内和全世界的新闻报道、信息图表和新闻摄影等内容,成为荷兰最重要的新闻提供者。

(四)二战中的荷兰新闻传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入侵传统的中立国荷兰,大量报刊停刊,另一些报刊在纳粹钦点的委托人接管之下同纳粹政权合作。与此同时,反抗纳粹统治地下报刊也涌现出来,这些报刊战时的发行量相当高,部分报刊战后仍然继续发行,较为著名的有新教党的《忠诚报》和社会党的《誓言报》。1944年8月,纳粹警察包围《忠诚报》秘密社址并逮捕了近130名送报员,被捕人员全部被处决。战争中该报不定期发行,战后《忠诚报》改为日报,并由对开报纸改为小报发行。目前该报属于荷兰出版集团(De Persgroep Nederland)。德国纳粹给荷兰带来了广播许可证收费制度。当时政府敦促各广播组织相互合作,并建立了荷兰广播联盟(Netherlands Radio Union,NRU),共同生产广播节目。

四、二战后的新闻传播业

荷兰二战后进入政治和经济的重建期,各政党开始思考柱群化对社会的影响,并考虑建立政党联盟,坚固的柱群逐渐发生动摇。电视的出现,直接促成了荷兰社会柱群的解体,也削弱了教会的道德权威。《自由大众报》的前主编赫尔曼·维恩伯德将电视给现代荷兰带来的冲击,类比为教会在广播和电视出现之前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当时的教会为民众设定价值标准,不服从的就是罪人。而现在对很多人而言,电视就是参照的准绳。”

报刊失去了所属柱群的支持,广告收入被新兴的电视夺走,印刷媒体的经营难以为继。荷兰政府曾一度采取措施,将部分电视广告财政收入暂时重新分配给印刷媒体。荷兰报刊最终以减少种数、将不多的广告集中的方式获得生存。《自由大众报》1991年同《鹿特丹新闻报》合并成为《鹿特丹日报》,2005年再并入《共同日报》(Algemeen Dagblad)。2005年,《莱茵与豪威报》、《海牙快讯》、《乌得勒支新闻报》等报纸并入《人民报》。到21世纪初,荷兰5家媒体公司拥有全国96%的日报发行量。

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报刊改变了原有的编辑和经营方针。天主教日报《人民报》变得更为激进、自由。新教党日报《忠诚报》则转向泛基督教主义,定位为“道德和精神引导”式报纸。一些报刊不再在全国市场上竞争,转而到地区性的细分市场中寻找读者;还有一些报刊采取折中路线,摒弃原来的宗教和社会价值观,牺牲明晰、深刻的报道质量,刊登一些轰动的、花边的和体育类报道以促进销售。

二战后广播风靡,各类商业的、社区的广播电台涌现。到1949年,荷兰收音机社会拥有量133.7万台。广播的普及使得各广播协会播送节目的说教性降低,内容更加通俗流行。NRU 1947年开设Hilversum1、Hilversum2两个广播频道,1965年开设Hilversum3,后来又开设Hilversum4、Hilversum5频道。1967年荷兰政府出台一项广播法令,按照各广播协会所拥有的成员数量分配了播送时长[当时技术上频道是有限的],确定了广播为公众提供信息、娱乐、教育和文化内容的官方框架。广告收入由专门的独立第三方机构STER负责管理。

1969年NRU同1951年成立的荷兰电视基金会(Netherlands Television Foundation,NTF)合并成为荷兰广播基金会(Nederlandse Omroep Stichting,NOS),承担起协调公共广播电视系统合作的任务。2002年,为加强行业内的合作与协调,伞状组织“公共广播”(Publieke Omroep,PO)成立,并由NOS管理。2007年,PO被合法分离出来,命名为荷兰公共广播基金会(Nederlandse Publieke Omroep,NPO)。NPO接替NOS的组织协调功能,成为荷兰公共广播电视系统的主管组织(章程规定到2020年)。而NOS成为NPO的成员之一,与其他广播电视协会在同等条件和环境下运作。

荷兰最早的电视节目播出于1951年10月2日,但直到1960年电视才普及。荷兰公共电视系统沿用了广播的组织构成。但与广播不同的是,人们看完属于自己柱群的节目之后,仍会一直开着电视机,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机会看到其他柱群的节目。1992年,荷兰政府宣布商业电视台合法化,公共电视的市场份额在两年内由85%下降到50%。20世纪90年代,美国SBS6、卢森堡RTL4、RTL5等商业电视频道的节目大受欢迎,抢占了观众市场,使公共频道的广告收入锐减。各党派的电视广播协会不得不放弃意识形态的色彩,使自己的节目更加通俗化。荷兰人对不同柱群的观点和理念有更多的了解和兴趣,政治、宗教意识形态柱群之间的间隔逐渐被电视销蚀。

二战末期,即1944年由临时政府设立的荷兰通用新闻局(Algemeen Nederlandsch Fotobureau)是一家图片通讯社,战后私有化,1989年停止运营。

五、当前的新闻传播业格局

荷兰宪法保证新闻出版自由,报刊、广播电视和各种互联网传播形态全面发展。媒体脱离了柱群化时代宗教/政党的控制,原本属于柱群的广播真正公营化;报纸都商业化了,主要由媒体公司所有。电讯传媒集团(Telegraaf Media Groep,TMG)是荷兰最大的媒体公司,拥有大量印刷媒体,收购了较多的广播电视台,也将业务拓展到互联网领域。其他规模较大传媒公司还有韦格纳报业集团(Koninklijke Wegener NV)、荷兰出版集团(De Persgroep Nederland)、北方报业集团等(NDC Media Groep)。荷兰的媒体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甚至有许多报纸、电视台由外国公司控股。]政府从宪法层面保障新闻出版自由,因而可以说荷兰新闻传播业仍然呈现出自由、包容、多元的面貌。

(一)报刊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荷兰所有的报纸均为民营,分属于不同的传媒公司,现共有日报近90种,其中全国性日报9种。地方性的报纸也有长足发展,规模较小的新教社区也创办自己的报纸。按照发行量排序,荷兰的主要日报有:《电讯报》、《共同日报》、《人民报》、《新鹿特丹商报》、《忠诚报》、《金融日报》(Het Financieele Dagblad)等。近年电讯传媒集团旗下的免费报纸《Spits》颇受欢迎。

虽然柱群化的政治体系在二战后逐渐解体,但该体制对现在的荷兰社会仍残留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荷兰归正教会(Reformed Churches in the Netherlands)仍然有自己的小学和初中,并且发行自己的官方报纸,还设立工会等其他组织。

目前荷兰有9000多种杂志,其中电视节目导览、女性杂志、青年杂志、八卦杂志最受欢迎。荷兰最大的杂志出版商是芬兰Sanoma媒体集团,该集团收购原尼德兰联合出版社(Verenigde Nederlandse Uitgeverijen)的70多种期刊(包括典型的荷兰杂志《雏菊》、荷兰版《花花公子》),并主导了周刊市场。其他全国性的期刊出版商还有Audax、Weekbladpers。荷兰主要的新闻杂志有四种:《自由荷兰》(Vrij Nederland)、《绿色阿姆斯特丹人》(De Groene Amsterdammer)、《埃什维尔周刊》(Elsevier)和《HP时代》(HP/DeTijd)。

(二)广播电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荷兰的电视广播覆盖率100%。当初NRU设立的五个公共广播频道2007年以后分别改名为NPO Radio 1、NPO Radio 2、NPO 3FM、NPO Radio 4、NPO Radio 5,还设立了NPO Radio 6和FunX两个音乐节目频道;公共电视台主要包括NPO 1、NPO 2、NPO 3以及一些数字频道。

荷兰的公共广播电视系统,除了NPO管辖的全国性公共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原来诸多柱群广播电视组织也属于公共广电的系统,它们为公共频道提供广播电视节,例如福音广播电台(Evangelische Omroep,EO)。这样的广电组织有几十各,均由NPO统一分配播送时长并负责协调关系和分配资金等等事宜。目前最大的广电实体是NOS,主要提供每日新闻节目、重大事件报道、体育和文化节目。

自1992年商业广播电视合法化以来,商业性的广播电视台也大量出现。主要的商业性广播电台有天空电台(Sky Radio)、维罗妮卡电台(Radio Veronica)等;全国性商业电视台主要包括RTL集团、SBS集团开设的电视频道。全国性的商业广播电视台占50%的市场份额,公共频道占有约40%。

荷兰的12个省分别有自己的地区公共广播台和电视台,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社区广播,由地方税收进行补贴。荷兰的商业广播大多数都是针对年轻受众的音乐广播,只有商务新闻广播(Business News Radio,BNR)一家商业广播电台只播送新闻节目。

(三)通讯社

2000年,荷兰新闻社(ANP)成为私营公司,2001年起在媒介市场中独立运作。2003年,荷兰NPM资本公司购买其60%的股份,一年之内,又将15%的股份卖给比利时的Halder投资公司。目前,ANP向大量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网站、甚至是移动应用等提供新闻稿件,每年生产16万条新闻报道和10万张摄影作品,以适应不同风格和需求的新闻媒体,其目标是追求迅速、客观、可信和准确地提供新闻。

荷兰还有一些自称通讯社的组织,这些组织同时为商业利益和宗教利益服务。例如博格奥多恩网站(Borger Odoorn Web),为用户提供新闻,同时也提供诸如聊天、信息链接、本地社区声明等一系列服务。再如新银行网络通讯社(Nieuwsbank),向订阅者提供阅读和发布新闻报道文章的机会。

(四)互联网和新媒体

荷兰的各种互联网传播形态发展很快。几乎所有的报纸、期刊、电视台和广播组织都有新闻背景信息、互动平台、音视频的网站,大部分报纸提供数字版报纸的订阅,公共广播组织也提供一些数字频道。荷兰每个月有640万人访问新闻网站。新闻网站中访问量最大的是在线标题新闻网站Nu.nl,排名第二的是《电讯报》网站;在全国所有网站的综合排名中,这两个网站分别排名第8和第12。RTL和NOS广播的官网综合排名第27、28。荷兰的新媒体中,评论博客Geenstijl.nl以其辛辣的笔触、离经叛道的观点表达而受到欢迎。

猜你喜欢

电讯报荷兰
凡·高
错印别家报纸版面,报社怪印厂
真绅士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
枷锁 ——阿伦德(荷兰)▲
一起滑
软盘 人像
耐寒信使
五名索马里海盗被引渡至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