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圆圆,为乡村插上互联网翅膀

2016-05-14

中国广播 2016年9期
关键词:陈圆圆关村歌会

附:广播特写

获2016年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IBD)广播电视奖

“关注摆脱贫困”主题最佳广播节目奖

【微信视频连线申请提示音,压混

石刚情:孩子们,叫爷爷一起来跟爸爸聊天,爸爸发视频来了。

吴国江:你们在干嘛?……压混】

旁白:周末,刚吃过晚饭,石刚情换上侗布礼服,招呼女儿、儿子、公公围坐在一起,和远在城里打工的爱人吴国江视频聊天。

女儿:爸爸!

爸爸:你的学习还好吗?

妈妈:期末考试没有考好,都不及格。

爸爸:怎么这么差?

女儿:不是这样的,我考了80分,还可以……

妈妈、爷爷(笑):是考了80分……

旁白:这是在中国西部、贵州省黎平县一个叫“铜关”的村子里。吴国江,在浙江温州打工,那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座城市。夫妻二人远隔1700多公里。

妈妈:时间不早了。在外面注意身体,再寄点钱回家。

爸爸:好的,先挂了。

【大山里蝉鸣鸟叫,孩子们快乐地唱侗歌《蝉之歌》:“静静的听我模仿蝉儿鸣,希望大家来和声。我们的声音虽不比蝉好听,却让我的生活更开心。”

旁白:铜关村,地处大山深处,只有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能通往黎平县城。这条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沟险壑。每年雨季,这条路都会因为山洪或者塌方而中断。

【电闪雷鸣声、大雨瓢泼

旁白:今年的雨季来得更早,雨下得更猛。上一场雨造成的塌方还没修复好,新的险情接踵而至。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足足花了3个小时才从县城来到铜关村。在村里转了一圈,我发现,这里不论男女老少、识不识字,几乎人人都会用手机、玩微信。

【手机开机、按键操作的声音

旁白:铜关村村干部吴珍刚告诉我,通过微信群,村民还可以买卖农产品。

吴珍刚:这是我们微信群上的一个。你看,他有田螺,他要卖螺蛳。

记者:小寨卫民家,5斤左右,预购从速。马上就有人问多少钱一斤。他说5块钱一斤,然后还讲价,少点行吗?

吴珍刚:4块一斤。好的,就全部脱手给你了。

记者:就这样,20块钱的生意就做成了。

吴珍刚:对对对……

旁白:村民们是怎样学会使用微信的?又是谁教会了他们使用互联网?村民告诉我,是一个叫陈圆圆的城里姑娘。

【深圳,车水马龙,间或出现汽车鸣笛声

旁白:陈圆圆,就职于中国一家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繁华的深圳与偏远的铜关村,直线距离将近1000公里。

陈圆圆说,最初,是公司开展的扶贫公益活动让她和这个遥远的乡村结了缘。

陈圆圆:按照传统的公益观念,就是要去偏远的山区展开扶贫工作,所以当时选了贵州。

旁白:回忆起7年前刚开始做志愿者到贵州扶贫时的情形,陈圆圆说,他们热情满满到山区捐款捐物,可是捐出去的钱就像泼出去的水,没多久就蒸发得无影无踪。

陈圆圆:我找到了一个小学,跟校长也通了电话,然后洋洋洒洒写了十几、二十页的方案。但是当地政府却说,你这20万捐赠给职业学校才行,对于我要帮扶小学的想法表现得特别不积极。来来回回商量了几个回合之后,挺让我失望的。这个项目最后也没有实现……

旁白:接连做了几个公益项目,陆续投入了几千万块钱,但并没有给乡村带来真正的改变。公司认为,这样的公益扶贫探索并不成功,打算放弃。

陈圆圆:因为我当时跟这个项目已经3年了,我觉得很舍不得,于是我申请自己去(黎平)挂职。

旁白:到黎平县驻村扶贫,意味着陈圆圆要放弃公司里的“总监”职位和升职机会。更让她为难的是,自己生孩子的计划也要先放到一边。

陈圆圆:领导还觉得我挺“奇葩”的(笑)。我就是想,即使它做不了,也应该由我去证明它做不了,而不是别人告诉我不行了。起码要做最后的努力。

【火车行驶声

旁白:那是在2011年,32岁的陈圆圆脱下高跟鞋和职业套装,换上T恤衫、牛仔裤,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从深圳来到黎平县城;她又换乘汽车,走上那条唯一的盘山路,一路上不断地拐弯、拐弯,扎进深山里,来到了“铜关村”。

【铜关村里鸟鸣映衬着流水和蛙鸣的声音,压混

旁白:这片深山连绵百里,村民多数是侗族。他们依山傍水,建起了住房、鼓楼和风雨桥。风雨桥下,水车随着流水不停地滚动。像河水一样流淌不息的,还有歌声。

【蛙鸣、水车声、水流声、村女吴文花清唱侗族大歌《蝉之歌》

旁白:铜关村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原生地。逢年过节,村里人都要组织歌会。陈圆圆第一次来到铜关村,正好赶上村民们筹办“十八腊汉歌会”(腊汉为“青年人”之意)。

寨佬(宗族首领,一般由部族中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陈圆圆:一个70多岁的寨佬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些东西,说他们这里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寨佬:相传,十八腊汉(青年)、十八乜(少女),为了躲避父母包办的姑表亲联姻(姑姑的女儿必须嫁给舅舅的儿子)这一封建婚俗,他们相约逃婚,最终被发现全都死在了后山坡上。后来就有了这首《十八腊汉歌》。

【《十八腊汉歌》歌声响起:“遥远的高坡上,有眼不干涸的泉。我要约上我爱的人,逃婚到那边,一起把歌唱。我准备了糯米饭,也备好了腌咸鱼,就是为了和我爱的人,逃婚到那边,一起把歌唱。”

陈圆圆:当时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他们就想举办一个歌会,邀请“铜关五百地方”2000名歌手一起唱歌,纪念这个故事。当时,大家都觉得很棒,还有这样的事情!但是,一说到钱,就傻眼了。

旁白:2000人一起唱歌,那场面一定很壮观!但这么多人,光吃饭就得花费6万元。钱从哪来?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陈圆圆想起可以借力互联网。

陈圆圆:我就说,我们腾讯网可以把你们《十八腊汉》的故事和风俗,做成一个专题。然后可以面向网友征集,让他们过来参加这个盛会,钱就能收回来了。

旁白:结果出乎陈圆圆的预料,也让村民们大开眼界:专题网页推出仅一周,就征集到了200名网友参加歌会,“众筹”到了举办歌会的全部资金。2011年11月11号,《十八腊汉歌会》如期举行!

【2011年“十八腊汉歌会”现场,女歌手清唱侗族大歌《想情郎》:“你要对上我的歌,我才会给你把门开。”

男主持:精彩吗?谢谢大家热情洋溢、鼓励的掌声。

【掌声、锣鼓声此起彼伏

陈圆圆:村长告诉我,以前都是“过节穷三年”。因为过节要杀猪宰牛宰羊接待客人,客人走了以后,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一次他们一共收入14万,不仅超过了预计的成本6万,还剩下了一些钱。后来用这笔钱修了寨门。

【“十八腊汉歌会”现场音

旁白:这场带有互联网“众筹”性质的《十八腊汉歌会》,是铜关村第一次借助互联网与外界连接的成功尝试,也为陈圆圆帮助山里人摆脱贫困提供了新的方向。

陈圆圆:他们喜欢唱歌、又愿意唱歌,他们需要一个舞台。所以,当时包括县长在内的很多人建议我们,如果真想帮他们传承侗族大歌的话,建议我们去建一个“生态博物馆”。

【2012年在博物馆建设地现场,陈圆圆与设计师交流声

陈圆圆:这里我们会把这块地全部征下来,然后我们的房子就从山的那边一直砌过来,一直到稻田边。

设计师:(指向稻田)这里要改成宾馆?

陈圆圆:不不不,这还是农耕的,还是农田。这条河,河水这样改道过来就很好看了。

【建筑工地的机器轰鸣声响起

旁白:2012年7月,铜关村“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正式奠基。陈圆圆与铜关村的乡亲们一起劳作,学会了选木料、盖房子;与铜关村的乡亲们共同生活,找到了山村贫困的根本原因。

陈圆圆:你说乡村缺钱?它缺;缺物?它缺;可是它真正缺的是什么?那么多企业捐钱捐物,可是乡村还是没有改变,为什么?我们在做这个分析的时候,提炼了一个关键字,乡村其实是“失联”了。为什么乡村失联?为什么它不能发展?它跟什么失联?这都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旁白:为了解决贫困村与外界“失联”的问题,陈圆圆提出为铜关村“插上移动互联网翅膀”。

陈圆圆:怎么插呢?我们先找到中国移动,他说我们首先给你们村建一个4G的基站,这个要投入100多万。中兴通讯给我们捐赠了500台手机。准备好硬件和网络以后,我们做什么事呢?我们去培训,教他们使用微信。我们弄了两台投影仪,现场演示怎么用。

旁白:2014年底,铜关村的“网”路通了,互联网应用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这里。刚到铜关村那晚,我打算买点蚊香,却惊讶地发现,村里的日用品商店贴着二维码,可以扫码进行互联网支付。

【几个小孩在商店门口唱着儿歌《拔萝卜》,手机传来提示音

记者:这里居然有4G信号。

老板:扫这个二维码,还可以微信支付……

旁白:有“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有“网”,有微信,来铜关村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民宿旅游有了市场。为鼓励村民发展民宿,陈圆圆承诺,为每个建成的民宿提供10万元的物资。

【石秀兰家的民宿改建施工还在进行中,压混

旁白:村民石秀兰的家,就在博物馆门口的大路边。去年初,她开始动工改造民宿,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还没有完工。

记者:你家的民宿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的?

石秀兰:去年的2月份就开始建设了。

记者:现在都弄完了吗?

石秀兰:就差一点点,就要完工了。

记者:这么长时间没弄完,是因为什么?

石秀兰:建着建着,手里就没钱了……

旁白:村干部罗永光曾经向陈圆圆提出过一个“折中”方案。

罗永光:我就给他们提出个建议,是不是就8万块钱的物资和2万块钱的现金给她,让她尽快地做下去。陈圆圆说,不行,得按协议办。(笑)

旁白:陈圆圆拒绝接受这种变通的做法,说好民宿建成后才给10万元物资,就不能改变!

陈圆圆:我们不能纵容她的这种想法。农民特别希望我们靠得住,但他们又经常反悔,背弃自己的诺言。所以,我们就要示范给他们看,如果你没有做到我们的要求,我们也不会兑现我们的承诺。这是用契约来约束。

旁白:村干部说,就是在这样的摩擦、碰撞中,村民们的思想观念悄悄发生了改变。

吴珍刚: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大家从思想上和认知上都提高了。因为大家看的微信多了,大家发表意见的多了,我想,这个观念也是逐步逐步地改变。

旁白:这种改变,恰恰是过去捐款、捐物的扶贫方式没有办法实现的。

陈圆圆:其实,真正做社区营造,应该是从人的“观念”做起的。要给他们一些利益,但要控制好、管理好他们的预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投入的重要性。以前捐款、捐物的扶贫方式之所以不成功,我觉得都是因为没有做到这一点。

旁白:既然互联网给铜关村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那么,更多的“铜关村”是不是也能借力互联网摆脱贫困呢?

【2015年8月19日,“为村”公益开放平台全国发布会现场音乐

旁白:去年夏天,“为村”公益开放平台发布会在铜关村举行。(We Country,因为英文的“WE”与中文的“为”同音。直译为“我们村”,即用我们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连接世界,连接为乡村)

杨锦麟(资深媒体人、发布会主持人):陈圆圆这6年来在这里扎下了根,克服了很多困难。现在,有请陈圆圆来跟大家分享。掌声应该热烈一点,这个姑娘很不容易!

陈圆圆:谢谢!谢谢各位媒体来宾。今天讲的是“为村”,讲的是“互联网+乡村”。“为村”这个项目,我已经陪伴她走过了6年时间……

旁白:“为村”公益开放平台,是一种互联网社交工具,由陈圆圆倡导成立。乡村只要开通了移动互联网,建立了100人以上的微信群,就可以成为“为村”平台的成员。“为村”平台将为它的成员免费定制一款微信公众号,帮助他们连接更多的社会资源。

杨锦麟:大家一起把手放在大屏幕上。从贵州开始,“为村”开启。一、二、三!让我们一起为“互联网+”乡村的全面启航鼓掌,期待“为村”开放平台能为更多的乡亲带来互联网的希望……

旁白:如今,中国有1300多个乡村正在申请成为“为村”平台的成员。去年10月,湖南省湘西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扶贫办的唐其昭先生主动找到陈圆圆,把“为村”平台带到了湘西州。当年,就帮助试点村的村民增加了收入。

唐其昭:去年整个柑橘类水果卖得特别不好,后来倒掉的很多。但“为村”的试点村比尔村,价格就非常好。批发价每斤没有低于过1块钱,一般是1.4元,甚至1.8元。参加“为村”项目以后,我们的村庄名声大增,到处都知道。

【深圳腾讯公司总部,陈圆圆穿高跟鞋走入办公室,打开电脑音

旁白:2016年春节前,陈圆圆回到了深圳,重新穿上了高跟鞋和职业套装。如今,她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就能与遍布全国各地的“为村”保持着联系,指导他们利用好互联网,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陈圆圆:接下来,我们会慢慢退出这个舞台,把舞台交回给我们村庄的村民,有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退伍军人、乡村教师,他们会成为这个舞台的主体,让大家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

【歌曲《蓝莲花》响起,压混

旁白:这首《蓝莲花》是陈圆圆最喜欢的歌。她告诉我,她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好好调养身体,孕育健康的宝宝。下次再见,陈圆圆就是一位幸福的妈妈了。

陈圆圆:我自己内心一直很渴望生孩子的。(笑)我想,如果有了孩子,就一定要给他一个足够宽松的环境,让他做他想做的人。(笑)

【歌曲《蓝莲花》响起,渐隐

创作人员名单:

策 划 :彭忠蛟 王 慧 关 键

采 访 :关 键 许 伟 邓文辉

撰 稿 :关 键 许 伟

编 辑 :王 慧 彭忠蛟

制 作 :王 敏 路 菲

视频制作:关 键 路 菲 许 伟

业务指导:李 宏

英文编审:冯 颖 李慧容 蔡 骏

监 制 :刘智力

(本专栏与中央电台广播学会合办,

栏目主持:李宏 栏目编辑:饶雷)

猜你喜欢

陈圆圆关村歌会
闻喜关村
家乡的夜歌会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梦想在关村起航
——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
三月歌会好热火
东梓关村体系化修复古建筑群
古韵新居
爱情,我干杯你随意
相亲宝典失灵记:真爱无需预设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本解读——以《云南的歌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