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围挡互动式设计探析
2016-05-14陈玮陈新华
陈玮 陈新华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施工围挡作为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成为施工方和市政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如今,围挡的设计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但是在这种表象的背后同时存在市民关注度不足,甚至反感的现象。互动式围挡设计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主导,通过巧妙地构思和流程安排,使围挡设施能与人产生感官、情感等的相互交流。缺乏生命活力的围挡,有了人的参与,才能成为富有感染力的景观设施,进而融入城市大环境,引导城市建设向更为积极健康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关键词:城市;围挡;互动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指导项目】“基于公益目的的城市围挡创新设计研究”(批准号2015SJD405)阶段性成果。]
围挡阻隔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施工环境,使得施工环境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从而减少对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施工围挡作为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成为施工方和市政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如今,围挡的设计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但是在这种表象的背后同时存在市民关注度不足,甚至反感的现象。人们经过围挡时,通常只是作为看客,无法产生亲近感。这种情况下,围挡只是作为区域划分的遮蔽物,无法成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究其原因,多数围挡设计只是局限在外观形式上,即视觉层面的设计上,人与围挡之间缺少互动性和交流的通道。
在城市环境空间中,以人为主体所参与的活动是景观功能的一种特征表现。缺乏人的交流互动的围挡设计是没有生气的,也不符合现代人居环境建设要求。所谓的互动式围挡设计,就是指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主导,通过巧妙地构思和流程安排,使围挡设施能与人产生感官、情感等的相互交流。缺乏生命活力的围挡,有了人的参与,才能成为富有感染力的景观设施,进而融入城市大环境,引导城市建设向更为积极健康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一、感知层次
互动性围挡的设计,首先要在内容的设计上突破常规模式,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的感官刺激,导出发人深省的内涵,使设计内容在人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完成信息交换的过程,变被动感知为主动体验。
视觉是最容易引起注意和兴趣的感官活动。人的视觉不仅仅是被动接收外界信息,更要甄别具有吸引力的事物并激发积极的探索。围挡设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地域环境采取不同的创意方式,突破常规形态,在视觉上建立有效的刺激,最终触及心灵形成互动。柏林博物馆在修缮期间,施工围挡极富个性化:围挡上每隔一定间距,开设三个孔眼。三个孔眼分别能看到建筑原貌、当日施工现状以及工程竣工后景象。这种“西洋镜”式的设计,目的是吸引儿童驻足观看,施工围挡的身份由遮蔽物转化成了建筑课堂。每个经过这个“观察窗”的儿童都能够非常直观地接受建筑施工教育。这种互动性设计使围挡突破了功能局限,成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通过触觉去感受外界事物所获得的反馈,具有其他感知方式无可比拟的真实性体验。超越平面的触觉设计令受众在获得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拥有了实质感与现场感。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触觉一般无法独立存在。但是通过多重感官刺激,单纯的平面视觉元素,有了触觉的参与而被赋予了生命力,变身成为现实物质、跃然出现在可以互动的情境中。原研哉设计的东京银座围挡广告,围绕“有手感的广告”这一主题,所有的信息均用刺绣的方式展现在毛毡材质的广告布上。在每块广告布的边缘设计类似拉链的装置。施工逐渐完成,“拉链”也随之开启。这种情景式的互动设计,超越了视觉刺激带来的感官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改变外观形态,同时通过人与物的交互关系,加深受众的参与感。通过受众的真实感受,设计意图最终得以实现。
二、情感层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情感需求得到了空间的关注。人们不再局限于物质需求的满足,转而追求情感层面的沟通与互动。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认为:“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一种生理的反应,是由需要和期望决定的。当这种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心与心的情感连接,是最强的沟通方式。它能传递感情、给人惊喜,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体验。成功的围挡设计,必须要打动人心,将情感深植于人们的内心。
上海闵行区地铁站施工期间,围挡以系列插画的形式,描绘城市新貌。最后一块围挡则凸显巨大的文案:“感谢绕行!为了未来的畅行”。精美的插画设计用阳光的未来城市气质去感染行人;带有歉意的文字,放低施工者的姿态,以期消除因道路不畅带来的负面心理。这种巧妙的构思给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情感上排解了施工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愉悦感。通过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围挡实现了自身形象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其社会价值也得以体现。
三、空间层次
围挡设施作为构筑城市城市公共环境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必须与城市的整体风貌协调一致。不仅要在外观上融入城市环境,还要在内涵上与城市的品质和文化气息相互协调。正如评论家柏涅克所言:“凡意图使设计独立于现实而存在的人,必须先了解设计本身就是生活条件的交集。”对周边建筑、公共环境的关注以及围挡设计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是围挡作为城市景观的真正魅力所在。
出色的公共设施设计,不仅要具备实用性,还需要激发人的主观活动,使行人能够切身体会到城市建设者对人的关怀与服务,从而塑造城市富有亲和力力的新形象。第二届“紫金奖”文创大赛获得银奖的作品《一米围“街”记——工地围墙再激活策略》,将沿人行道一侧的围墙和用地红线之间的一米空间,变成功能丰富、充满活力的临时街道。通过模块化组合,配合防尘滤网和降噪板材组件,按需组合成多样的形式和功能。如临时公交站台、自助提款机、临时商铺等。工地开始施工,街道生活也随之展开;建筑物落成,拆除的模块返回工厂维护翻新后进入下轮循环。这个设计将原本消极封闭的工地围墙转化成为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能让市民产生亲近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
围挡的设计可以从地域特色、民俗文化等角度入手,使围挡成为城市景观的载体,赋予城市空间更多的生命力和人文内涵。上海松江仓城历史风貌区,300米长河岸围护景观墙,涂上了以传统山水画为主题的特色绘画。画中,树木峥嵘,亭台楼阁,流水潺潺。画风与墙后的民宅融为一体,虚实结合间,仿佛将这些明清风格的老宅也融入了画里。它与建筑、植被、水体等元素共同构筑了城市景观的视觉形象,丰富了城市景观环境。其呈现的人文内涵及精神,彰显了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气质,给未来环境设施设计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新技术层次
随着科技的发展,设计元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以无限延伸。围挡与行人陈旧的互动方式将被新的交流方式所取代,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将得以实施。新时代的互动方式利用技术上的优势,打破围挡平面媒介的局限,让受众通过参与而获得关注,用娱乐化的方式延续关注,甚至可以掌控他的关注。
新技术创造新的互动方式,给人带来新鲜的体验,普遍受到年轻族群的关注。2015年南京万科南站片区施工期间,以围挡作为启动原点,制造话题,吸引全城关注。百米围挡上,除了有“3.0”字样外,别无他字。悬疑围挡即刻引来大批网友和市民围观。万科顺势在公众平台推出创意围挡PS征集活动,并提供围挡原图,供网友发挥“创意才智”。前后陆续吸引数十万人和二十多家网络媒体加入南站围挡PS吐槽大赛。整个事件过程中,万科利用市民的好奇心理,以围挡为发声点,通过大型体验式互动,增强人们对3.0概念的了解。这种体验式互动强调新颖度、话题点、互动性,为该地产项目聚集更多的关注度与向心力。
围挡设施是舞台,建筑与城市环境是背景,而城市中生活的人,不仅仅是城市景观剧目的旁观者,更是参与其中的“演员”。城市围挡的设计,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围挡设计经历了从单一的防护功能,到关注视觉美,再到关注人们的生活空间和体验度的转变。这一转变正是当代环境美学的关注点从整体空间向个体转移的表现。在城市面貌快速演变的过程中,城市施工围挡设计所要体现的人文关怀、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以及对建筑物周边生活空间的关注,正是其环境美学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杨静伟.突破观赏走向互动——现代城市互动景观设计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2]余维君.城市工地围墙视觉文化环境设计——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2,(04):120-122.
[3]彭珂珂.户外广告设计的互动性创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陈玮,无锡太湖学院讲师。
陈新华,无锡太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