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知识迁移
2016-05-14刘冬年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课内文言文,还要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使他们学会运用课内的文言知识来阅读与比较课外文言文,做到学以致用,厚积薄发。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一篇课文的不同片段或两篇课文(或两篇以上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寻找相似知识点的异同,以旧引新,以旧推新,新旧糅合。这是一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阅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课内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检测到他们是否对文言知识有系统化的归纳与整理,是否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甚至还可以看到学生对文章是否有更深层次的感悟与发现。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中考就以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对文言文知识进行考查,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精神。而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课内文言文,还要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使他们学会运用课内的文言知识来阅读、比较课外文言文,做到学以致用,厚积薄发,举一反三。
那么,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引导学生从容自如地应对课内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呢?
一、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课内文言文文质兼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音朗读课文必然大大增强文言作品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学生可以从老师那时而舒展时而紧蹙的眉宇间,时而高亢时而柔美的喉音里获得朦胧的审美体验。此外,教师如果能在学生之前将课文行云流水地背下,在他们面前往往是有一定的震撼力和说服力的。以读、背促学,是可以给学生增添学习文言文的好感的。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引发学生兴趣。如学习《出师表》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三顾茅庐和白帝托孤的故事,不仅利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还可以用名言警句导入。小学阶段,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名言名句,在初中古文教学中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引入,以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参与意识。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竞赛、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只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面对完全陌生的课外文言文时,他们就不会有畏难情绪,而是乐于去阅读。这就为比较阅读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预习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文言文的写作年代距离现代太遥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时候,预习就显得尤其重要。而预习的基本要求是依靠注释和工具书来解决生僻字的读音,认读词语,并注意通假字、多音字等文言现象,进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大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个习惯,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这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进而发展成为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课后布置比较阅读的题目给学生,让他们阅读难度适中:篇幅短小的有注释的文言文。有了这个习惯,相信他们做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调动各种感官,再现文言作品中的人与物,对语言进行直接感知,读出古文的味道,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而熟读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这样他们就有可能吃透教材,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进而迁移到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去。因此教师应采用不同的形式,或学生互查,或教师抽查,督促学生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三)培养翻译的习惯。学生只有自己翻译,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妙处,才能真正掌握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在指导翻译时,要让学生朝着信、达、雅的目标努力,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式以及方法,如直译就要根据原文逐一进行翻译,保持原句的语气和句式,不随意增加内容,也不随意漏掉内容,而意译则可以结合语境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句子或段落的意思,不要求词语的一一对应。只有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才有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归纳整合与积累的习惯。文言文学习应从整体目标出发,做到点面结合。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二者之间存在许多相同之处,所以真正需要归纳整合与积累的其实是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的区别。因此,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实词的变化,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文学常识,成语,写作手法等进行归纳比较,指导学生前串后联,求同寻异,构成知识网络。接着再进行记忆积累,加深理解。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到了比较阅读时,面对课外文言文的相关问题,学生们就可以运用课内知识进行理解解答,自然而然地进行迁移,真正地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三、加强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课内文言知识之后,并不能自如地完成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如何学以致用、厚积薄发相当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如解释某个课外文言词语时就可以掌握以下这种方法。首先充分调动积累,好好回顾课内学了这个词的哪些用法和意义;接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代入文中读一读理解一下,看它在这篇文章中是什么用法;最后还可以找成语来帮忙。成语中有些词语保留了古汉语的用法,如“登门造访”中的“造”一词,解释为“到……去”;“不能自已”中的“已”意思是“停止”。了解了这一特点,学生应对课外文言文就比较轻松了。
有了一定的方法指导后,接着就要加强比较阅读相关训练,强化知识,内化知识。而训练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可以从主题的比较入手,劝说类、抒情言志类、山水游记类、写人记事类等;也可以从文体的比较入手,记叙文、议论文、游记、寓言等;还可以从字词、句式的比较入手。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让学生主动去质疑解难,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学会迁移,灵活运用,这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方向与目标。教学过程中只有以课内文言文为基准,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在积累当中不断总结规律,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厚积而薄发,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古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国友.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1) .
[2]倪春云.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7(04) .
[3]程立海.文言文教学主动权的发挥与运用[J].教育科研论坛,2008(09) .
[4]周安民.新课标理念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01) .
[5]王立刚.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09(10).
(刘冬年 福建省泉州市第九中学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