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亟待加强生命教育
2016-05-14段云凤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科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有关生命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各种生命,从而进一步追寻生命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帮助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帮助学生们去感知生命,珍爱生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处处都可以发现生命的影子,学习语文也能帮助学生活得更加真实。
一、挖掘课本素材,引导学生思考生命
对于高中生而言,接触社会的机会还是比较少,因此缺乏社会经验,更多的时候心态容易受挫,从而出现践踏生命忽视生命的情况。在当前课改过的语文课本里,不难发现许多文章都具有人文意识,很多文章歌颂了生命的意义,以激发学生们重视生命。例如,在学习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站在史铁生的角度,去剖析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一个人活着的价值所在。对于作者史铁生而言,他从小患病,又因疾病导致身体的缺陷,一辈子都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在年轻的时候,他也一度自暴自弃,甚至想过放弃生命,但是,坚强地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选择了生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这就是史铁生活着的意义,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不就是学生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吗?又比如,在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通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充分证明了一个人生命的含义和价值。
二、感悟文学,领略真善美的真谛
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注意对课本中人文主义加以讲解,以保证对学生的心灵和精神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其获得感悟。在当下的课本里,不乏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都是作者们通过自己的思考不断领悟得出的人生真谛。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加以挖掘分析,不能单一地停留在表面文字上,而是要带领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得出结果。例如,在学习古文《逍遥游》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书本上的另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进行结合比较阅读,从而进一步了解到有关道家的生命思想。再比如,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小说时,通过阅读文章来了解作者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中国的探索和革命道路的不懈追求。再比如,阅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通过文字来了解民国时期湘西地区那淳朴的民俗以及女主人公翠翠和爷爷以及镇上各种人物之间的生活,从而进一步感知那纯粹的生命之美。
三、开展活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
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说过,心智技能的形成有赖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涉及了各种各样的文学资源,也不缺乏名言佳作,学生们学习语文课文实际上就是在享受一场中国文学的盛宴。教师作为领路人,不仅要教会学生们基础知识,认识一些句法和生字词,还要帮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或是观赏视频等形式,来学习蕴含在课文当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比如,在学习《窦娥冤》、《雷雨》、《鸿门宴》等充满剧情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来准备编排相关情节的话剧,通过欣赏表现的形式来学习文章内容,从而使得学生们眼前一亮,提升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们通过编排话剧,扮演角色,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该剧的主题思想。例如,在编排话剧《祝福》时,同学们通过扮演祥林嫂拆了土地庙门栏这一情节,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气和祥林嫂内心的活动。其实,这些课堂上的表演或是讨论,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文知识的学习。
四、写作渗透,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之余,在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之后,教师要抓住时机,要求学生动笔把自己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也可以帮助教师检阅最近的人文教育对学生们是否有实际的收获。例如:在学习了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假如我是海伦凯勒,我只有三天的时间了,我该怎么办?我将如何安排这最后的三天时间?这样的开放式作文,可以使得学生们勇于思考,勇于创新,去表达各种各样的想法,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进一步领会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再或者,有这样的一篇作文:在文革期间,有两位音乐家,一位通过种草来锻炼自己的节拍感,而另一位因为不堪压迫而选择了自杀。那么,大家更赞同哪一种做法呢?说说你的看法。这种话题性作文一出,学生们便纷纷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也潜移默化地展示出对于生命的认知。
我们生活在的地球,离不开生命的滋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语文,是了解人文主义的重要途径和不二方式。学习语文知识,对于高中生而言,不仅充实了他们的精神领域,同时也帮助他们减压,摆正心态,面对今后即将面对的高考这一难题。
(段云凤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永修二中 3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