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2016-05-14张建康
张建康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112-01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那些方面呢?一个方面是创新的意识,也可称为创新的精神。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这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另一方面是创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创造想象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做呢?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深入,“以课堂为中心,以教为基础,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立足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师生的课题研究中,构建教育的互动系统,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促进体系,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它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第一,要实现学生之间的教育互动,即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信息交流和成果分享,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相互促进和教育互动。第二,要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互动,即师生合作学习。布鲁纳认为现代教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前苏联合作教育派的教育家们指出,教育过程应该是“人际交往的过程,正是师生关系的问题已被提到了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之一”,素质教育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必须以平等为基础。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放下架子,与他们诚恳对话、交流,同他们合作,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合作,强调学法,重视研究如何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有更多学习机会,更多思考空间,更多发表独立见解的余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在这种师生合作中,教师“培养”了学生,学生“促进”了教师,教师双“提升”了学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二、改变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展创新性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全面开放课外活动设施。课外活动要为学生施展创造才能提供舞台,使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有资料、有设施、有场地。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开展导读服务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内学得的知识得到印证和拓宽,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2.创办学生自己的报刊、电视台、广播站、少儿剧团。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创造力要靠教育和实践来挖掘。放手让学生创办自己的报刊、电视台、广播站、少儿剧团(课本剧),主动充当小编辑、小记者、节目主持人、小演员的角色,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发挥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到开展工作。浓厚的兴趣、主动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为不断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它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地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打破了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生环境,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教育活动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学习态度,为学生今后的更高层次的独创能力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的情境,又要增强教育观念,树立人人都能创新的意识,把自主探索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