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016-05-14刘淑红
刘淑红
摘 要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有以下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读;开展活动,让学生乐读;指导技巧,让学生会用。
关键词 提高 阅读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02
在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到了高年级阶段,语文阅读理解的考试却令许多小学生头痛。因此,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就进行渗透培养。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
1.营造阅读氛围。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喜爱,对书的渴望。
2.利用榜样的力量。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根据农村学生的思维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读
1.学会精读。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所能解决的。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作为教师,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在课堂上可以进一步的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述课文的大体内容。
2.广泛阅读。①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②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3.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首先,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的好方法。但这里的背诵不是死记硬背,是在阅读时进行准确地感知和透彻地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背诵课文。如采用提纲式的方法进行背诵。对于一些名言警句、诗歌,有的学生目视口诵记得慢,可以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其次是摘记法。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只有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三、开展活动,让学生乐读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
1.说一说。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
2.办一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赛一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指导技巧,让学生会用
1.答题前先读题,试做题。因为有时候的阅读题不全是文章中的,个别题不阅读就可以先消灭掉,这样为阅读积累了部分时间。
2.带余留问题第一遍阅读文章。在第一遍带着问题去阅读时,如遇到生字、词不要紧张,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