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早期教育

2016-05-14邹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智力开发培养教育身心

邹霞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46-01

现今的家长们是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鼓励孩子多学知识、增长能力,课外班、特长班、英语班遍地开花,里面的学员越来越低龄化。但是,对孩子过早地进行早期教育,真的对他们的发展有利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早期教育呢?

一、早期教育是否越早越好

很多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于是,就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超前教育和超前智力开发,在孩子出生不久就教孩子认字、算算术,让四五岁的孩子学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有些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到3岁,比如“0岁识字,3岁扫盲”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做法。根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0岁至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如果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效果不好,也没有那个必要;不仅没有必要,还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应该根据孩子年龄和身心发育规律教育,不应盲目地让孩子过早背上身体和心理包袱,过早地接受力所不及的学习任务,使幼儿学习兴趣减弱,自信心不强,甚至造成幼儿厌学、消瘦、性格呆板,这将严重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 、早期教育不是超前智力开发

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早期教育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是,这种科学的早期教育应该特别慎重,尤其在教育内容上,不能错误地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超前智力开发。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人,各方面素质不是孤立的,各方面素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各方面的素质只有和谐发展才能获得充分持续的发展。如果在早期教育中只注重智力开发,强迫孩子去学习超越他们年龄阶段的东西,尤其是过早地进行专门化的智能训练;那么,这种片面的教育和训练,必然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发展课题,人为地加速或强化某个方面的发展进程,只能是以牺牲 、丧失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任意进行超前智力开发,强制性让孩子去学习掌握他们这个年龄段不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这是有害无益的。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创造条件促使孩子身心发展,也有责任有义务呵护孩子的童心、童趣,保留他们“固有的东西”,这就需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让孩子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成长,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获得发展。

三、早期教育应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一个人的成材,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培养教育都是很重要的。它要受多种因素制约,不是某一个因素可以决定的。家长培养教育孩子,不能忽视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素质,而应当持续不断地进行培养教育,应当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我们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命运的影响。例如,一些高等学府出来的高材生,智商怎么样,不用大家说。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生活的应变能力,走上社会后连正常的工作都不能胜任。又如少儿离家出走,少年犯罪,少年自杀等等。要知道,人才是“人”和“材”的高度统一,须先成“人”,方能成“才”。如果说智力因素是成“才”的基础,那么我们毫不夸张地说,非智力因素是成“人”的关键。因此,我们在重视幼儿智力发展的同时,更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情商培养(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之,过早地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并不能达到切实提高孩子全面素质的目的,反而对孩子的发展不利,对我们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利的。科学的早期教育,应该不仅是根据孩子年龄和身心发育规律的教育,还必须包含有品德、性格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劳动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即教幼儿学习做人,学习生活,学习求知,学习劳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智力开发培养教育身心
探讨中国舞蹈考级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的价值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教育微论坛
幼儿美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协同式创新探析
身心八要
要多做些培养教育工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