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班级建设

2016-05-14陈迎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积极心理学高校

内容摘要: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优秀品质和发展潜力的科学。它为高校班级建设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基本理论创新高校班级建设的目标、内容、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校 班级建设

高校班级作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基层组织,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组织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中明确提出,“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可见加强高校班级建设对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优秀品质和发展潜力的科学。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建设民主开放、积极向上的有凝聚力的幸福班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潜能,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为高校班级建设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其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不同,积极心理学不再以治疗和矫正为目的,消除了消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它提倡积极人性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代表了未来心理学研究发展的方向。谢尔顿和劳拉·金(Sheldon & Laura King,2001)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将其发挥出来以全面展现人的完美品格。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面上的积极主观体验研究,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快乐和幸福,重点是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二是个体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特质,包括爱、乐观、宽容、毅力、智慧、交往技巧、工作能力等。三是集体层面上的积极的组织系统研究,包括家庭、社区、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提出这些系统的建立要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二.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班级建设

1.学习领会积极心理学基本内涵,创新高校班级建设目标

目前高校班级建设主要包括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党团建设等几个方面,但是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普遍实施和社团组织的发展、辅导员职能的泛化、以及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和个性品质的差异性,班级管理难度加大,高校班级建设面临挑战。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班级建设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发展潜能和价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特性。在班级建设中,辅导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确立和尊重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信任学生、理解学生,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班级建设的根本目标。它要求班级管理者要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关心学生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积极优秀品质、发掘学生内在潜能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落脚点,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场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建设理念,首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不管性格、年龄、民族等差异。其次,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是具有多种优秀潜能的个体,管理者采取积极的方法引发和帮助学生的潜能向现实转化。再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班级建设中,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引导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2.利用积极心理学基本理论,创新高校班级建设内容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关注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中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的养成和积极环境的创设。1、关注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在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下,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当做工作的出发点,发现学生出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结果不但造成了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而且学生也开始注意和关注自己的消极方面,忽视自身的积极品质,产生消极情绪,破罐子破摔。积极心理学注重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要求教师要积极看待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教师要利用积极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尤其是三难(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学生的信心,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教师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才会产生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才会以更加积极和包容的心态投身于班级建设中。2、关注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养成。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有24种,包括爱、乐观、交往技巧、工作能力和创造性等。在班级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通过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发掘自身所具有的积极人格潜力,促进积极人格的养成,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班级建设,创设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懂得关爱、协作、感恩,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融入班级之中,在努力培养班级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特质的养成。3、关注积极环境的创设。积极的环境对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积极的力量。积极的社会和校园环境对班级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高校要加强校园物质和文化建设,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生活环境。此外,在班级建设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3.利用积极心理学基本理论,探索高校班级建设的方式和途径

在高校班级建设中,教师要利用积极心理学基本理论,不断探索高校班级建设的方式和途径。1、赏识教育的应用。赏识教育可以充分体现积极心理学基本理论。赏识教育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赏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的潜力,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发掘自己的积极品质,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在高校班级建设中,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即使在学生犯错时,也不要感到失望,要用宽容理解的心态对待学生,鼓励、提醒和期待学生,使学生产生被重视、被信任、被鼓舞的积极心理效应,从而变得自信自强,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开展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心理素质不稳定,情绪起伏较大,经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在高校班级建设中,可以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可以增强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感染力强,实践性强,影响力大,效率高,适应范围广。团体辅导以活动为载体,突出感受性,在各类课外活动、班级管理和团队活动中都可以应用。班级团体辅导是每位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任务需要开展团体辅导,让学生通过团体活动发掘个人的积极品质和内在的潜力,同时也为班级营造积极开放的氛围,可以增强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建立积极的班级管理制度。辅导员和学生共同商议制定班规和班级建设目标,既然是大家共同制定的班规,就可以确保其公平公正,大家应当严格执行,积极遵守。辅导员和班委负责监督落实,要正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4、创建积极的班级文化。积极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的班风。积极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潜在的积极力量,有利于班级管理。辅导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共同研究制定班歌班训、班级的奋斗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辅导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召开,营造积极的自我教育的氛围。此外,辅导员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比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可以让学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从而促进班集体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勇强,黄金来.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班级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1,(6).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4]邬旭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班级建设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16).

(作者介绍:陈迎娟,武汉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积极心理学高校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