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的教学浅析
2016-05-14刘伶俐
刘伶俐
内容摘要:《西方文化专题》课程要求将西方文化以“专题”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专和精”,教学方法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考核方式则需要多样和开放,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让此课程的教学富有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西方文化专题》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西方文化专题》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是为了应用型和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此门课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辨能力。因此,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就《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思考,提出教学建议。
一.《西方文化专题》课程与《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区别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是一门传统课程,开设多年;而《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相对而言是一门新课程,两门课程都是对西方文化的讲授,有诸多相同之处,由此《西方文化专题》课程可以借鉴《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经验,但是两门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概论”简而言之是概括地论述,是对某事的通盘考虑或处置,强调课程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一定的章节体系,对西方文化概括地进行描述。一般情况下,《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时间发展线索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部分进行介绍,在教学目标上侧重于学生对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了解,是一门基础核心课程。因此,《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是作为学位课程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对学生修习本课程的进行文化识记、文化分析等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专题”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也就是说《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突出的是问题教学,即按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章节体系,选定若干问题即专题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在教学目标上侧重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是一门选修课程。因此,《西方文化专题》课程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开设。
可见,《西方文化专题》课程和《西方文化概论》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上都存在差异,因此《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都有其独特性,教学内容要专、要精、要凝练,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也必须突破传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的教学内容
《西方文化专题》目前并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采用,西方文化涵盖的内容又十分广泛,《西方文化专题》课程教学“专题”要专、要精,则需要凝练,主要有三种方式:
1.来源于对西方文化内容的凝练。这是最基本的方式,要求教师在西方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提炼“专题”,自编讲义。这是教师通过对西方文化专业知识的掌握,依靠自我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专业所长进行创造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西方文化可以包括一些基本专题,例如宗教、教育、科技、文学等等。教师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进行初步编排讲授。
2.来源于学生的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课堂讨论、课下答疑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就教学内容呈现出来的问题,有些可以转化为“专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教学敏锐性,善于发现、提炼问题,并加以转化。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编排时,预留出机动课时,将这些“专题”恰当合理地穿插在教学内容中。
3.来源于学术研究。教师可以将学术研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结合自己和其他学者的学术研究课题和成果,选择适合学生、适合课堂的某些问题,以“专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西方文化从学术层面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见,《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既是对教师专业功底和教学能力很好的考验,同时也能很好地验证教学互长的原则。此外,考虑到课程课时的限制,“专题”的提炼还需要体现“精”的一面。西方文化的知识从古到今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上得到讲授,因此课堂上讲授的“专题”要求“少而精”,即能够展现西方文化的精神,体现西方文化的精髓,通过分析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西方文化的本质。
三.《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求《西方文化专题》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
1.讲座式教学。有些专题可以设计为讲座的形式,重点在于打破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唱独角戏的模式,营造轻松灵活的氛围,生动、通俗、自成体系地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开设提问环节,让学生将课下或课上未理解的知识提出来,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例如教师自行回答,或者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
2.以课堂翻转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堂翻转是指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例如爱课程网等(爱课程网上与西方文化相关的视频课程有《西方文化概论》、《古希腊文明的兴衰》、《西方文明的源头》等),让学生课下先通过观看视频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学习,课堂上教师先就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再次观看,然后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西方文化专题》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三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积淀,思辨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讨论时应遵循“i+1”输入理论,讨论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在学生已经具体的能力上有所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并结合实际情况,展开讨论环节,制定讨论目标,以便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充分利用文学作品、影音作品展开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通过外国文学等课程的学习,对各时期西方文学作品都比较熟悉,可以利用这些文学作品分析其中蕴含和体现的西方文化。同样的,也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电影作品、歌曲等作为教学材料,节选其片段对西方文化展开介绍。《西方文化专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相对其他专业课程而言,此门课程的专业性略显不足,存在学生们对课程不重视的消极学习状态,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利用文学作品和影音作品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可见,《西方文化专题》课程为了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多样化,立足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
四.《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的考核方式
《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的教学内容灵活开放,教学方法丰富多样,那么《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必须突破传统,有所创新,需要体现出多样化和开放性,实现对学生能力的真正考察。
多样化主要指《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占30%)、中期成绩(占30%)和期末成绩(占40%)综合而成。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三个部分组成。中期和期末都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的方式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
开放性主要指中期考试以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题型全部为分析题,即对西方文化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观点正确,逻辑合理,论证充分、具有层次性。期末考试则以闭卷考试和口试的方式结合进行,闭卷考试为笔试,既包括主观题也包括客观题;口试则是教师和学生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例如通过看相关简短的视频、听一段文字材料或教师直接提问等,要求学生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考察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见解,同时也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观点正确,表达流畅。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专题》课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业知识上和教学技能上都要求教师更“专”,这个“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创新”,因此《西方文化专题》课程也让整个教学体系富有个性色彩,有利于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功底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本门课程的教学。以上只是对《西方文化专题》课程教学的简单粗略的建议,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老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验证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纳倩茹.论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6,(1).
[2]杜庆华.教学组专题教学的实践及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3).
[3]蒋荣,代礼忠,胡同泽.专题式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语言文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