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6-05-14秦月乔刘西川

金融发展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Tobit模型运行效率

秦月乔 刘西川

摘 要:基于5省15个县160个样本村的调研数据,本文采用DEA和Tobit模型考察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作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重要制度内容,成员入股、民主管理、微型金融运营方式和政府支持在影响因素分析中被给予了足够重视。研究发现:(1) 样本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技术效率普遍不高,且省际差异较大,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规模效率偏低是导致技术效率不高的原因;(2)理事会成员入股比例对组织效率起到关键性作用。(3)灵活的还款制度以及小额贷款能够有效提高互助资金组织效率。(4)政府增股配股政策具有改善组织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运行效率;DEA;T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09-0051-07

一、引言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以下简称“互助资金组织”)是由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地方政府动员试点村村民自愿出资入股,以社会无偿捐赠资金为补充,共同形成互助资金组织的货币资产,交由互助资金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共同使用、共同管理、持续周转的生产发展资金。自2006年试点以来,互助资金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无论是从覆盖范围还是从推进速度来看,其所表现出的势头在我国财政扶贫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农村金融的新生事物,互助资金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如资金动员困难、偏离贫困群体以及贷款风险高等问题(陈立辉等,2015)。可以说,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组织的治理制度密不可分,进而会影响到组织效率,而组织效率直接关系到互助资金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策层,都非常关心互助资金组织的重要制度安排如产权激励、民主管理、微观金融运营方式以及政府的支持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功能与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实证研究互助资金组织运行效率以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互助资金组织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本文运用四川、贵州、安徽、河南、山东5省160家样本村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互助资金组织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在效率评价方面,本文采用DEA模型依次评价160个样本村互助资金组织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在影响因素方面,本文从互助资金组织治理的特殊性出发,提出成员入股、民主管理、微观金融运营方式以及政府支持等四个方面的理论假说,并根据数据特点采用Tobit模型进行检验。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在回顾这一领域效率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四个具体待检验假说。第三部分介绍DEA方法与tobit模型及其具体运用。第四部分概述所使用的数据来源、研究变量及指标选取方面的情况。第五部分为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先根据DEA计算结果评价互助资金组织效率,然后解释和讨论其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一)互助资金组织效率测算研究

关于互助资金组织效率测算,国内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刚刚起步,尚未达成共识,且这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刘西川、杨奇明等(2014)从贵州和四川两省互助资金组织调查数据出发,测算了35家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发现大多数互助资金组织运行效率较高;李媛娟(2013)则研究认为,互助资金组织效率普遍不高。

另外,宋春晖等(2014)运用黑龙江省6市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地调研数据,测算了不同类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效率,发现内生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效率较低。而鞠荣华、许云霄(2015)运用DEA模型测算了五类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扩展性和财务可持续性效率,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技术效率优于村镇银行。

(二)互助资金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互助资金组织效率的因素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考虑。从外部来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外部监督机制。张敬石等(2013)发现,不断完善的组织外部监管机制有助于提高组织绩效。(2)政府支持力度。李媛娟(2013)指出,政府扶持力度对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并表示加强政府的宣传以及扶持能够有效提高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3)配股增股政策。曹洪民(2007)指出,政府通过给贫困农户增股、为一般农户配股、由富裕农户购股的方式等能有效提高互助资金组织绩效。

从内部来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产权安排。已有研究已经认识到产权安排之于互助资金组织效率的重要性。例如,杜晓山和孙同权(2010)认为,产权结构的不完善会导致农户参与组织的积极性不高。(2)民主管理机制。曹洪民(2007)发现,农户以“海选”方式民主选举出管理人员,且村干部一般不担任管理工作等制度安排能有效提高组织绩效。(3)运作方式。互助资金组织在贷款产品设计方面借鉴了非政府小额信贷的有益做法,如采取小金额、短期和生产用途贷款等,这些考虑和设计有助于降低成员借款的信用风险。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第一,在样本量方面,已有研究因样本量较小而存在研究结论不可靠的问题。为此,本文将采用一个更大样本的调查数据来衡量和分析互助资金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第二,在效率衡量方面,针对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效率方面,本文试图更为全面、细致地考察互助资金组织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其样本地区之间的差异。第三,在影响因素方面,已有研究忽视了互助资金组织内部制度安排的特殊性。由于互助资金组织与其他金融组织目标定位的差异,其治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研究其独特的治理制度对效率的影响所带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更大。

三、互助资金组织治理制度特殊性及理论假说

(一)互助资金组织治理制度特殊性

互助资金组织的治理不同于一般的公司治理,一般公司治理主要探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背景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互助资金组织的治理面临多重利益关系,包括管理者与成员、管理者与借款者以及净储蓄者与净借款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其中,管理者与成员委托代理是指互助资金组织是由不同农户组成,互助资金组织的日常管理需从组织成员中选出一些代表,组成组织的日常管理人员。当管理人员与组织其他成员的目标函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管理者与成员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而管理者与借款者的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于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等引起的贷款风险导致的。互助资金组织根据投入资金与借贷资金的相对数量来划分净储蓄者与净借款者,由于两者在组织中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因此,在组织当中其最优决策将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导致净储蓄者与净借款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为了应对以上的治理问题,互助资金组织从组织的特殊性出发,发展出相对应的治理制度,包括治理结构以及治理机制。具体特点包括:第一,鼓励成员入股,成员的入股不仅可以扩大组织的资金规模,而且能够促使成员关心组织的发展,因而能有效提高成员监督互助资金组织管理人员的日常经营行为的积极性,有效解决成员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所产生的问题。第二,从管理方式来说,互助资金组织强调的是民主管理,具体表现为按照“一人一票”民主原则制定出管理章程,以及从组织中选出合格的管理者承担组织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另外,互助资金组织的成员拥有剩余索取权,按照各自所占的股份分配红利。这些民主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组织的三个委托代理问题。第三,政府将项目运作交给社区内部,重大事宜均由社员和村民自我决策,成员为自身量身定制合适的金融产品,互助资金借鉴微型金融如非政府小额信贷的做法,设计出适合该地区和参与成员的贷款产品,如小额度、联保、分期还款、市场化利率等,这些无疑都是其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陈立辉等,2015)。第四,互助资金组织的首要目标是“扶贫”,而不是实现最大利润。考虑到贫困地区农户因自身条件等原因缺乏入股资金,政府通过赠股以及配股的方式将贫困农户加入到互助资金组织当中,使得贫困农户能够及时获得贷款,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另外,政府作为组织的引导者,在支持互助资金组织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外部监督作用,因此,能有效缓解互助资金三个委托代理问题。

可以看出,互助资金组织在成员入资、民主管理、运作方式以及政府扶持四个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上述制度安排理论与实践是否一致?这四个方面的制度特点对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目前少有文献去实证分析这一问题,但其对于互助资金组织可持续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的理论假说将主要从成员入股、民主管理、运作方式与政府支持四个方面展开。

(二)理论假说

1. 成员入股。成员入股比例的多寡会对互助资金组织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但不同类型成员入股比例对互助资金组织效率的影响却有所不同。互助资金组织的管理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间接控制了互助资金组织的决策权。理事会成员一般由大户构成,他们不仅在成员代表大会上拥有更多发言权,而且还可能利用在理事会担任职务的便利为自己谋利(刘西川等,2013),本质上并未代表广大普通农户的利益。因此,对于互助资金组织而言,可能理事会成员持股比例越高,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越低。但对于普通成员来说,他们更在意的是自身利益的保护,监督动机更强,反而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但是,鉴于目前互助资金组织的普通成员出资比例相对较小,激励作用可能并未发挥实质性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说1:普通成员出资比例对互助资金组织效率影响不显著,而理事会成员入资比例与互助资金组织效率负相关。

2. 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互助资金组织的重要特征,其要义是尊重组织各方的权益,并通过协商来解决成员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成员自我管理有助于增强社员对互助资金组织的归属感,提高其参与、管理互助资金组织、监督理事会成员日常工作以及其他借款者贷款使用情况的积极性(刘西川等,2015)。但值得一提的是,互助资金组织当前基本是以净借款者为主,更倾向于降低贷款利率、放宽贷款条件等,而忽视组织的分红,净储蓄者的利益并未得到充分保护。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互助资金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本文提出假说2:民主管理对互助资金组织效率影响不显著。

3. 运营方式。已有金融扶贫实践经验表明,小金额、生产性贷款用途、整借零还被视为微型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法宝”。值得一提的是:小额贷款主要是指互助资金组织贷款范围一般在一万以内。小金额以及灵活的还款机制等金融办法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互助资金组织成员的信贷约束,减轻互助资金组织成员的还款压力,并且有助于提前甄别信贷风险,降低组织运营风险,进而改善组织效率。此外,由于互助资金组织的贷款利率稍低于或等于市场利率,从农户需求角度来看,贫困群体因受当地市场、地理条件及自身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常常缺乏有效资金需求( 刘西川等,2013)。从供给角度来看,互助资金组织的管理人员从营运风险以及可持续角度考虑,贷款对象更多偏向于中等及以上收入的农户,而脱离贫困农户。这种做法在短期内能够有效提高互助资金组织的绩效,但却失去了互助资金组织“扶贫”的应有之意,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互助资金组织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假说3:小金额贷款以及灵活的还款办法对互助资金组织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利率对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影响可能不显著。

4. 政府支持。根据国开办组发[2007]9 号文件,互助资金试点的首要目的是“扶贫”,即通过一系列方式给予入股群体便利,以提高贫困群体参与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实现“扶贫”的目的。但考虑到贫困群体缺乏入股资金,一些试点地区采取了配股或赠股等方式,直接将财政资金补贴给贫困群体,以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政府通过赠股或配股的方式,降低了农户加入互助资金组织的门槛,使得农户获得贷款的资格,提高农户的自身发展能力,同时提高了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4:政府赠股或配股对互助资金组织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

四、数据、模型及指标选取

(一)数据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对互助资金组织2012年治理情况的调研。该调查覆盖四川省、贵州省、河南省、安徽省以及山东省及其下属15个县、160个样本互助资金组织。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成员、资金、覆盖性、可持续性、治理等方面。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样本村互助资金组织理事会相关管理人员。

(二)DEA指标选取

本文在规模可变的条件下选用DEA数据包络分析中的BBC模型测算互助资金组织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根据产出法、组织特殊性、数据可得性,结合相关文献(刘西川、杨奇明、陈立辉,2014)的做法,选择办公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作为投入指标;在产出指标方面,本文选择存款利息与贷款利息。

(三)Tobit模型

围绕研究目标,本文采用Tobit模型估计影响互助资金组织的因素,其具体形式如下:

[yi*=xiβ+εi] [εi?N0,σ2]

[yi=yi*=xiβ+εi 0

公式(1)中的yi与xi在本文里主要表示互助资金组织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成员入股、民主管理、运营方式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其中,yi*表示潜在的互助资金组织效率,服从正态分布;yi表示实际互助资金组织效率。当0

(四)变量选取

互助资金组织除了受投入产出的影响,还受组织的产权结构、民主管理方式以及微型金融运营方式等组织制度影响。根据假说、已有研究及相关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的具体指标如下:

1. 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上文计算得出的技术效率(TE)。

2. 解释变量。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有四个方面:成员入股、民主管理、微型金融运营方式和政府支持。(1)成员入股。本文选取成员入股比例(member)与理事会成员入股比例(board)作为该变量产权结构的代理指标,预期成员入股比例符号为正,理事会成员入股比例为负。(2)民主管理。本文选取成员代表大会是否拥有决策权为民主管理的代理变量(dema)。(3)运营方式。本文主要从贷款金额、还款机制以及利率来选取代理指标。贷款金额主要是互助资金组织的小额贷款金额(loan),预期符号为正。在还款机制方面,选取是否集中还款(fopa)作为代理变量,如果组织制度在还款机制上选取集中还款,会提高互助资金组织成员还款压力,提高组织的运营风险,故可能会降低组织效率,预期符号为负。利率指标方面,本文主要选取互助资金组织的年贷款利率(rate),预期符号为负。(4)政府支持。本文选择政府赠股与配股数量(dsa)作为代理指标,预期政府赠股与配股数量越大,其组织的运行效率越高。

3. 控制变量。选择村庄规模、农户特征、与金融网点的距离(dist)以及组织支出(cost)作为控制变量。其中,采用农户总数表示村庄规模(tofar)、农户特征主要是以农户的收入(income)以及耕地面积(squa)作为代理指标。

五、实证结果与讨论

(一)互助资金组织效率测度结果分析

1. 样本村互助资金组织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从表1来看,样本村互助资金平均技术效率为0.345,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694,平均规模效率为0.446。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有效样本互助资金组织有9个,占总样本的9%,纯技术效率的有效样本互助资金组织有98个,占总样本的61%。

表1:样本互助资金组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测度结果

[效率指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0.345\&0.694\&0.446\&有效值\&1\&1\&1\&频数\&9\&98\&9\&频率(%)\&6\&61\&6\&]

2. 大部分互助资金组织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表2统计了160个样本互助资金组织规模报酬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规模报酬递增的样本互助资金组织有113个,占总样本的70%;规模报酬递减的有28个,占比18%;规模报酬不变的有19个,占比12%。这表明,对于大多数互助资金组织来说,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规模能有效提高组织的规模效率。

表2:样本村互助资金组织规模报酬分布状况

[规模报酬情况\&数量(个)\&比例(%)\&均值\&规模报酬递增\&113\&70\&0.478\&规模报酬递减\&28\&18\&0.025\&规模报酬不变\&19\&12\&0.879\&]

3. 互助资金组织技术效率低下主要是由规模效率导致的。表3进一步统计了样本村互助资金组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67%的样本村总效率低于0.5,而68%的样本村规模效率低于0.6,67%的样本村纯技术效率高于0.6。

4. 互助资金组织效率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表4统计了贵州、四川、山东、安徽和河南5省的互助资金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水平。四川和山东两省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均高于样本平均水平。

表4:省际互助资金组织效率水平的比较

[省份\&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贵州\&0.254\&0.679\&0.371\&四川\&0.571\&0.911\&0.589\&山东\&0.471\&0909\&0.473\&安徽\&0.354\&0.676\&0.488\&河南\&0.146\&0.416\&0.344\&均值\&0.345\&0.694\&0.446\&]

(二)影响因素估计结果分析

本文的具体估计思路是:逐渐加入成员、理事会、成员代表大会、还款、贷款、利率和政府扶持7个解释变量,其目的是观察各个方程解释变量正负号与显著性的变化,具体结果见表5中的模型(1)—(7)。以下重点分析模型(7)的估计结果。

1. 扩大成员入股比例将是完善互助资金组织的重要发展方向。模型(7)中成员的入股比例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因可能有:第一,互助资金是个新兴组织,目前政府财政扶贫资金占主要地位;事实上,从调研数据来看,农户入股比例大部分都未超过40%,显然,农户自有资金尚未真正发挥作用。第二,最主要原因是互助资金组织目前主要是净借款者为主导地位,净储蓄者的利益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净借款者在决策时更倾向于自身利益,而并不会考虑组织的长远发展问题,长此以往,对互助资金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

2. 理事会成员入股比例对组织效率起到关键性作用。模型(7)理事会成员入股比例负向影响互助资金组织的技术效率。这说明,理事会成员的入股比例越高,互助资金组织技术效率会越低。这进一步说明互助资金组织成员与管理者以及管理者与借款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突出。从调研数据来看,理事会成员基本是当地的社会精英、村主任或者具有一定经济地位的社会能人。在互助资金组织发展过程中,理事会成员会借助他们在村庄及组织中的优势地位,在规章制度制定及具体实施中,难免会倾向自身利益而非普通农户的利益,势必会降低农户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加剧组织的信用风险,进而降低组织的运行效率。基于此,假说1得证。

3. 民主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模型(7)成员代表大会拥有决策权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与预期假说是一致的,即使成员代表大会拥有决策权,互助资金组织民主管理的透明度会加强,但净借款者作为当前互助资金组织的主导者,更多关心的是自己能否贷到款,而不是组织的发展,且组织净储蓄者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根据调研数据,多达80%的互助资金组织分红机制不完善,长此以往,会降低互助资金组织成员入股的积极性,增加组织的运营风险,降低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因此,假说2得证。

4. 灵活的贷款机制以及小额贷款能够有效提高资金互助组织的效率。模型(6)显示,集中还款通过显著性检验且负向影响互助资金组织的技术效率,说明了整借零还的还款制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模型(7)显示,小额贷款正向作用于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首先,整借零还的还款机制以及小额贷款能够有效避免农户不能一次性还款而造成拖欠、违约等现象的出现,降低了农户还款的压力,提高资金运行的安全性,降低组织运营的风险,从而提高组织效率。其次,小额贷款以及整借零还缓解了贫困农户的信贷约束,贫困农户及时得到贷款的同时,自身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从可持续角度来看,能有效提高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

5. 贷款利率对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从模型(7)可以看出,贷款利率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是由于农户需求不足和供给方的贷款合约设计问题导致的。假说3得证。

6. 政府扶持在改善互助资金效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扶持正向作用于互助资金组织的技术效率。一是政府通过配股以及赠股避免贫困农户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加入互助资金组织,从而无法获得贷款资格的现象出现;二是政府在外部监督机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互助资金组织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政府的监管能够有效缓解互助资金组织内部的复杂利益群体之间的问题。假说4得证。

(三) 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两种方式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见表5)。一是分子样本估计,子样本的选取主要从5个省份里选取样本较多的县,避免造成集中于某省或因样本较少造成的统计结果偏误,因此本文依据样本具有代表性以及该县样本量多的原则,选取山东省平邑县和泗水县、四川的仪陇县、安徽的霍山县和太湖县、贵州的思南县和江口县以及河南的光山县和新县,估计结果为模型(8),可以看出核心变量显著性和正负号并没有发生变化,结果是稳健的。二是增加控制变量。本文认为互助资金组织规模对效率也有显著影响,理论上认为,金融业是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其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经营效率也就越高(褚保金等,2007)。本文选取互助资金组织总资产(tca)表示互助资金组织规模,预期符号为正。结果如模型(9),可以发现互助资金组织总资产对效率确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他变量的显著性与正负号并没有明显变化,可以证明结果是稳健的。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采用DEA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样本村互助资金组织效率及治理制度对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互助资金组织的技术效率普遍不高,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不高是由于规模效率偏低导致的,且省际效率差异较大。第二,成员入股对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并没有影响,但理事会成员的入股比例显著负向影响互助资金组织的技术效率。第三,灵活的还款制度和小额贷款等微型金融运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组织的技术效率,但利率并不能影响互助资金组织的技术效率。第四,政府的增股以及配股政策能有效改善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

(二)政策建议

建议从扩大规模、调整产权结构、健全民主管理体制以提高微型金融产品质量等方面来改善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

第一,合理扩大规模。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扩大规模进而提高规模效率对互助资金组织的效率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1)针对不同的群体,政府应该设计不同的成员入股政策,更大范围地吸收不同成员参与,扩大组织规模,如可以针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实行赠股或配股方法。(2)农户应该借助互助资金组织所提供的低成本金融服务优势,实行规模化生产,提高农户的生产发展能力。

第二,调整互助资金产权结构。(1)扩大农户的入股比例。(2)尽量避免村两委对互助资金组织的行政干涉。(3)对于理事会精英控制局面,政府应就理事会及成员选择等方面给出明确规定,维护一般农户的利益。

第三,健全民主管理体制。在成员代表大会拥有决策权的前提下,应考虑到互助资金组织净储蓄者的利益。为了维护净储蓄者的利益,互助资金组织应鼓励成员入股并合理引入分红机制。

第四,提高微型金融产品质量。在保证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借贷机制的设置上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加强农户规模化和组织化生产,提高农户的还款能力。另外,政府在进一步落实配股增股政策的同时,还应给予运行效率高的互助资金组织以奖励等。

参考文献:

[1]陈立辉,杨奇明,刘西川,李俊浩.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治理:问题类型、制度特点及其有效性——基于5省160个样本村调查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15,(11).

[2]刘西川,杨奇明,陈立辉.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机制及实施效果分析——基于贵州、四川两省机构的调查数据[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

[3]李媛娟. 四川省农村扶贫资金互助社运营效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3.

[4]宋春辉,颜华,郝云霞.基于DEA模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绩效研究[J].中国农学报,2014,(35).

[5] 鞠荣华,许云霄.中国商业性和合作制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比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6).

[6]张敬石,韦可游,李万明,郭沛.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机制及绩效分析——基于安徽省109 个机构调查数据[J].新疆农垦经济,2013,(3).

[7]曹洪民.扶贫互助社:农村扶贫的重要制度创新——四川省仪陇县“搞好扶贫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试点案例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9).

[8]杜晓山,孙同全.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J].农村经营管理,2010,(8).

[9]陆汉文,钟玲.组织创新与贫困地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河南、安徽试点案例研究[J].农村经济,2008,(10).

[10]刘西川,陈立辉,杨奇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治理:问题、结构与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11]刘西川,陈立辉,杨奇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目标、治理要点及政府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2015,(10).

[12]褚保金,张兰,王娟.中国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7,(1).

猜你喜欢

Tobit模型运行效率
CFB锅炉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讨
影响电厂锅炉运行效率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中国乳制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实行医院晨会制度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执行力
基于大数据的电网综合评估系统研究与开发
以督察督办为抓手提高行政运行效率
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综合评价
演进视觉下的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Tobit模型研究进展
中国对外移民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