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新兴产业基地的“牛鼻子”

2016-05-14王运宝范琦娟

决策 2016年9期
关键词:牛鼻子战略性新兴产业

王运宝 范琦娟

把握关键点

《决策》:安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培育一批具有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如何把握“具有前景”这个关键词?

宋道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创新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引领发展作用全面凸显。具体到合肥高新区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势发力,成为经济产值增加的重要因素。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四大方向。第一是电子信息产业。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落户合肥高新区,从国家到省市层面,都十分重视。语音产业增长速度快,具有极强的吸附效应。基地正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吸引更多的人才更多的相关企业。为促进智能语音产业基地发展,合肥市、高新区均出台了针对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的相关政策,纳入合肥1+3+5及高新区2+2政策体系,对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引进、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第二是软件产业。与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相比,合肥的工业制造可以比肩,短板在现代服务业。合肥高新区的软件产业具有基础优势,已拥有科大国创这样的上市企业。我们将软件产业视为未来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第三是量子通信产业。这个产业被全国人民熟知是在量子卫星上天后,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合肥视察,对量子通信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给予高度肯定。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达成战略协议,建立量子通信国家实验室。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延伸,一批量子通信企业将会成长壮大。

第四是集成电路产业。在合肥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中,集成电路布局稳,发展快,全市共有一百多家企业,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三四年前,合肥的集成电路产业与全国相比,可谓空白。现在的合肥集成电路在业界、学术界和国家部委都拥有较强影响力。下一步重点推进集成电路产业中的芯片制造。芯片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口产品,超过石油,芯片制造符合国家发展的方向与市场需求。

《决策》: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高、带动性强,代表产业升级方向,具体工作中应如何抓住基地发展的“牛鼻子”?

夏广北:从滁州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来看,可以从产业与产品两方面为着力点。

首先从产业看,家电产业链条长,特别适合以“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形成基地”的思路进行布局。最要紧的是紧抓龙头企业,完善配套企业。二者相辅相成,做大龙头引领配套,配套做强后,主机产业顺势而来。滁州智能家电基地已形成从装备制造,到生产、研发、设计、检测一条龙的智能家电全产业链体系,拥有较强的国际品牌承载能力,所以滁州智能家电产业能够在全省上报的95个各类产业基地中脱颖而出。

其次从产品看,低端家电产品的市场趋向饱和,家电产品牢固耐用,更替周期长,三五年也不会去更换。另一方面,高端系列产品却大受欢迎,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故基地以加快推进创新能力建设为抓手,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双轮驱动,围绕“互联网+”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扔掉“粗放”“低端”的帽子,勇攀行业制高点。

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

《决策》:安徽省已构建起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组织、创新和人才体系,产业集聚的前提是要素集聚,其中的关键点是什么?

宋道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科教资源,更关键是如何用好,发挥好。

一方面是加快现有创新平台的产业化进程。未来主要依靠科技力量支撑新产业的发展,在合肥有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制造院,中科院技术创新研究院。这些研究院脱离了大学和研究院的文化氛围,离市场更近,产业化步伐更快,已走在全国前列。

另一方面,高密度吸引外部科教资源到合肥集聚,合肥高新区与哈工大、北航等知名大学都有合作项目。在此基础上,用市场化的体制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合肥作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让科研人员拥有股份,在寻求多方共赢中推进协同创新。

《决策》:站在基地发展一周年看,企业在创新转型,政府也在调整思路,现在政府服务方式有哪些改变?

夏广北:最深刻的改变是领导方式。理念上,以前存在着官本位、权本位的思想,现在则真正以服务为理念,通过网上直通车、部门联动、帮扶中心、金融服务等保姆式服务,将滁州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投资的高地,政策的洼地”。

滁州经开区建立首位问责制,即使不是你的事,也要通过各种渠道给予解决。服务不好,投资者会丧失信心,会延误时机。他们的一句赞扬胜过我们的一百句话,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滁州,有机会才有集聚。

我们参与其中,在服务中体现人生价值。正如扎克伯格所说:“创业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去开一家公司。”我们的初衷亦是如此。

《决策》:扬子空调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承担10多项国家级自主创新项目,获得专利100多项。从企业看,如何利用基地的政策红利,加速企业创新?

方 钊:企业的创新转型,是源于企业技术和资本的积累。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推动力,有时甚至能改变一个企业的运行轨迹。当年家电下乡普惠政策,整体提升了冰箱行业环保标准。现在基地推出的多项政策,让企业有更多勇气与底气推进转型升级。

从企业自身而言,需要以内在创新驱动再配合外力,加速转型。

首先是技术创新。企业需要跟上时代的前沿,跟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扬子空调这些年开发的新产品、智能产品,都采用了最新的环保材料,这是技术创新的结果。

第二是管理创新。企业运营模式,外部环境,行业规则,都发生改变。当企业产量从百万台,上升到几百万台,管理能力成为一项挑战。就像带兵,视野与格局要随之改变。具体操作上,要运用最新的管理工具,以网络化办公和网络化管理,建立现代管理体系。

第三是渠道创新。像家电这样的传统产业,过去是一枝独秀,线下进行交易。线上交易的日新月异,让购物形式发生改变。不同于一般商品,家电产品存在二次安装,这需要企业进行更多的思考,更多努力,让产品适应新渠道,以更快更好占领市场。

从新兴产业升级为支柱产业

《决策》: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各地政府积极响应。政策落实过程中有哪些需要完善的?

张本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战略,包括7大领域,国家鼓励不同地区,从自己的特点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一个全国不同地区,各具优势,优势互补的格局。

从目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一窝蜂似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风险客观存在,地方上不能以争取资金的形态来对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安徽应该认清区域自身优势和市场环境,有选择进行发展,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

《决策》:安徽在此轮战略布局中的核心是什么?如何体现在基地的具体建设上?

张本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在产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给产业带来竞争优势,带来超额利润。

从安徽首批基地选择来看,关键核心技术不强,已成为制约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基地产业链的若干细分行业没有拥有核心技术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后的发展,是要成为安徽经济未来发展的支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无法实现领跑。

现有的基地建设,要利用第三方评估的优势,调整现有评估指标,围绕创新和成长两大核心要素,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相关政府部门要提供便利条件,减少干预,新投入资金集中支持基地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特别是原创技术产业化,一定要走在前面。

王运宝 范琦娟

把握关键点

《决策》:安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培育一批具有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如何把握“具有前景”这个关键词?

宋道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创新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引领发展作用全面凸显。具体到合肥高新区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势发力,成为经济产值增加的重要因素。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四大方向。第一是电子信息产业。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落户合肥高新区,从国家到省市层面,都十分重视。语音产业增长速度快,具有极强的吸附效应。基地正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吸引更多的人才更多的相关企业。为促进智能语音产业基地发展,合肥市、高新区均出台了针对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的相关政策,纳入合肥1+3+5及高新区2+2政策体系,对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引进、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第二是软件产业。与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相比,合肥的工业制造可以比肩,短板在现代服务业。合肥高新区的软件产业具有基础优势,已拥有科大国创这样的上市企业。我们将软件产业视为未来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第三是量子通信产业。这个产业被全国人民熟知是在量子卫星上天后,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合肥视察,对量子通信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给予高度肯定。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达成战略协议,建立量子通信国家实验室。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延伸,一批量子通信企业将会成长壮大。

第四是集成电路产业。在合肥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中,集成电路布局稳,发展快,全市共有一百多家企业,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三四年前,合肥的集成电路产业与全国相比,可谓空白。现在的合肥集成电路在业界、学术界和国家部委都拥有较强影响力。下一步重点推进集成电路产业中的芯片制造。芯片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口产品,超过石油,芯片制造符合国家发展的方向与市场需求。

《决策》: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高、带动性强,代表产业升级方向,具体工作中应如何抓住基地发展的“牛鼻子”?

夏广北:从滁州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来看,可以从产业与产品两方面为着力点。

首先从产业看,家电产业链条长,特别适合以“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形成基地”的思路进行布局。最要紧的是紧抓龙头企业,完善配套企业。二者相辅相成,做大龙头引领配套,配套做强后,主机产业顺势而来。滁州智能家电基地已形成从装备制造,到生产、研发、设计、检测一条龙的智能家电全产业链体系,拥有较强的国际品牌承载能力,所以滁州智能家电产业能够在全省上报的95个各类产业基地中脱颖而出。

其次从产品看,低端家电产品的市场趋向饱和,家电产品牢固耐用,更替周期长,三五年也不会去更换。另一方面,高端系列产品却大受欢迎,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故基地以加快推进创新能力建设为抓手,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双轮驱动,围绕“互联网+”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扔掉“粗放”“低端”的帽子,勇攀行业制高点。

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

《决策》:安徽省已构建起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组织、创新和人才体系,产业集聚的前提是要素集聚,其中的关键点是什么?

宋道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科教资源,更关键是如何用好,发挥好。

一方面是加快现有创新平台的产业化进程。未来主要依靠科技力量支撑新产业的发展,在合肥有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制造院,中科院技术创新研究院。这些研究院脱离了大学和研究院的文化氛围,离市场更近,产业化步伐更快,已走在全国前列。

另一方面,高密度吸引外部科教资源到合肥集聚,合肥高新区与哈工大、北航等知名大学都有合作项目。在此基础上,用市场化的体制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合肥作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让科研人员拥有股份,在寻求多方共赢中推进协同创新。

《决策》:站在基地发展一周年看,企业在创新转型,政府也在调整思路,现在政府服务方式有哪些改变?

夏广北:最深刻的改变是领导方式。理念上,以前存在着官本位、权本位的思想,现在则真正以服务为理念,通过网上直通车、部门联动、帮扶中心、金融服务等保姆式服务,将滁州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投资的高地,政策的洼地”。

滁州经开区建立首位问责制,即使不是你的事,也要通过各种渠道给予解决。服务不好,投资者会丧失信心,会延误时机。他们的一句赞扬胜过我们的一百句话,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滁州,有机会才有集聚。

我们参与其中,在服务中体现人生价值。正如扎克伯格所说:“创业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去开一家公司。”我们的初衷亦是如此。

《决策》:扬子空调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承担10多项国家级自主创新项目,获得专利100多项。从企业看,如何利用基地的政策红利,加速企业创新?

方 钊:企业的创新转型,是源于企业技术和资本的积累。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推动力,有时甚至能改变一个企业的运行轨迹。当年家电下乡普惠政策,整体提升了冰箱行业环保标准。现在基地推出的多项政策,让企业有更多勇气与底气推进转型升级。

从企业自身而言,需要以内在创新驱动再配合外力,加速转型。

首先是技术创新。企业需要跟上时代的前沿,跟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扬子空调这些年开发的新产品、智能产品,都采用了最新的环保材料,这是技术创新的结果。

第二是管理创新。企业运营模式,外部环境,行业规则,都发生改变。当企业产量从百万台,上升到几百万台,管理能力成为一项挑战。就像带兵,视野与格局要随之改变。具体操作上,要运用最新的管理工具,以网络化办公和网络化管理,建立现代管理体系。

第三是渠道创新。像家电这样的传统产业,过去是一枝独秀,线下进行交易。线上交易的日新月异,让购物形式发生改变。不同于一般商品,家电产品存在二次安装,这需要企业进行更多的思考,更多努力,让产品适应新渠道,以更快更好占领市场。

从新兴产业升级为支柱产业

《决策》: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各地政府积极响应。政策落实过程中有哪些需要完善的?

张本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战略,包括7大领域,国家鼓励不同地区,从自己的特点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一个全国不同地区,各具优势,优势互补的格局。

从目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一窝蜂似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风险客观存在,地方上不能以争取资金的形态来对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安徽应该认清区域自身优势和市场环境,有选择进行发展,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

《决策》:安徽在此轮战略布局中的核心是什么?如何体现在基地的具体建设上?

张本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在产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给产业带来竞争优势,带来超额利润。

从安徽首批基地选择来看,关键核心技术不强,已成为制约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基地产业链的若干细分行业没有拥有核心技术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后的发展,是要成为安徽经济未来发展的支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无法实现领跑。

现有的基地建设,要利用第三方评估的优势,调整现有评估指标,围绕创新和成长两大核心要素,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相关政府部门要提供便利条件,减少干预,新投入资金集中支持基地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特别是原创技术产业化,一定要走在前面。

猜你喜欢

牛鼻子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这次也许牵住了牛鼻子
医保是医改的“牛鼻子”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牵住“三医联动”的牛鼻子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