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我们还没走完
2016-05-14方方
长江文艺·好小说 2016年9期
方方
当现代小说的语言摆脱了半文半白的晦涩,摆脱了因模仿翻译作品而导致语言欧化的别扭,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它开始进入自己的成熟时期。优秀品质的小说作品开始露出头角。但是,激烈的战争开始,族群的分裂,社会的极度动荡,阻断了这种发展。它以极艰难的方式在极艰难的环境中生长缓慢。及至上世纪的中期后,社会进入和平时期,又可惜政治概念的强行介入以及思想的严厉禁锢,致使整个小说创作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小说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不进而退。这种局面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的突破。
纵观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它仿佛从来没有获得一个风调雨顺的气候,以让自己得以健康成长。它甚至几无机会进入成熟。大半个世纪过去,无论数量或质量,它都远不足与中国的现实相配,也远不足与中国深厚的文学相配。回过头去,我们掐指数数现代文学中值得我们一直赞叹不已的小说有哪一些?真的很少。而当代文学呢?更为可怜。
所以,这条路,我们还远远没有走完。
现实主义文学有着广阔的前景。而现实主义小说,也是有着明确的目标要求的。现实社会的动荡多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繁杂交错,人之本性的隐秘幽深,给这类小说提供了永远取之不尽的原材料。而怎样完成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在技术上又有着无数种可能。它绝非我们传统阅读的那一种顺时叙述模式。它可以极大地展示写作技巧,每一种细微的技术,比如结构搭建,比如人物塑造,比如故事轨迹,比如时空变幻,比如章节长短,比如陈述语气,比如文字雅俗等等,都可以无限创意,花招迭出。而每一选择,又都有着其巨大的变化空间。
以我的理解,无论是内容的表达或是技术的展开,现实主义小说,因其存在着无穷尽的创造可能,而独具魅力。它也因此让我十分迷恋。这就是我的作品一直不愿距离现实太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