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蜜蜂为什么消失
2016-05-14杨云逸
杨云逸
“嗡嗡嗡……”大自然中常见忙碌采蜜的蜜蜂穿梭花丛中,不过近几年,世界各地的蜜蜂时常无预警消失。现在,有科学家试着找出蜜蜂消失的原因。
在全球农业生产中,昆虫授粉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绝大部分需要昆虫授粉的作物中,蜜蜂是最主要的授粉者。然而近几年来,欧美等地出现大量蜜蜂突然消失的现象,科学家推测是蜜蜂外出采集后,无法归巢而死在野外。这个现象被称为蜂群衰竭失调综合征。
采集食物同时带回农药
谜一样的蜜蜂消失事件,被认为是许多因素综合影响所造成的。在众多原因中,农药被认为是主因之一,其中以能与植物结合的系统性杀虫剂的大量使用有直接关系。
例如,神经毒杀虫剂益达胺会结合昆虫的神经接受器,造成神经细胞持续兴奋,使昆虫麻痹而死,被认为是造成蜜蜂消失的重要凶手。
一般我们常用半致死剂量为杀虫剂毒性指标。虽然在野外,蜜蜂并不会接触到这么高剂量的农药残留,但它们会将采集的食物带回巢中养育幼虫及储存。
如果自然环境中有微量农药残留,除了对蜜蜂造成直接影响之外,还会造成蜂巢内毒物的累积。因此,亚致死剂量的益达胺,对蜜蜂来说有很大的冲击。
残留农药造成慢性中毒
台湾大学昆虫系杨恩诚教授的实验团队经过一连串研究,发现在自然环境中,土壤、花蜜和花粉内所含的益达胺残留浓度约在10ppb以下,这就是蜜蜂在外采集时可能接触到的浓度。
他们于是推测蜜蜂采集食物回巢喂食幼虫,而将微量的益达胺喂给幼虫吃,并以实验模拟野外蜜蜂幼虫可能遭受的慢性中毒。
经过初步的行为研究,证实蜜蜂在幼虫时期摄入10ppb浓度的益达胺,虽然可以正常长大,但羽化成虫后,它们的嗅觉学习能力却下降了。
这些神经毒的农药,究竟影响到蜜蜂脑部的哪个地方呢?
嗅觉记忆受损影响采蜜
蜜蜂脑内的蕈状体,是信号输入及神经传导的重要区域,负责整合视觉和嗅觉的信号,科学家推测可能和蜜蜂的嗅觉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蕈状体中有一种叫作突触单元的构造,它们彼此连结的数量跟蜜蜂的嗅觉能力息息相关。
研究显示,蜜蜂蕈状体中的突触连结,会随着日子增加;同样,学习能力也是。因此,推测在幼虫时期如果遭到益达胺污染,可能使突触连结受损,学习能力降低。
实验显示,当益达胺浓度为1ppb,就能看到突触连结明显减少。视觉和嗅觉的神经受损,就有可能影响蜜蜂的采集行为。
采集时,蜜蜂需要记得花的特征和距离,以及花蜜质量,形成长期记忆,才可以有效率地采集。如果蜜蜂蕈状体中突触连结减少,就可能影响记忆的建立,使蜜蜂采集没有效率,也无法记得回家的路,就会在野外迷路而死。
这么低浓度的益达胺就能对蜜蜂幼虫产生伤害,说明农药的使用对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怎样使用农药而不会伤害到无辜的生物,是人类应该思考并努力改变的目标。
ppb:浓度单位,中文称为十亿分率,也就是十亿分之一。
半致死剂量:在实验中,可以杀死一半试验总体的有害物质剂量。
亚致死剂量:不会造成死亡,但能引发生物行为、生理出现不寻常反应的毒物剂量。
(编辑 孙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