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科学活动中“三要素”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2016-05-14王飞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6年9期
关键词:三要素自主性科学

王飞

摘要: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幼儿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幼儿园科学活动提倡从幼儿身边寻找探究的内容和、万法,尊重幼儿自主探究的权利。

关键词:自王学习科学活动探究

《幼儿四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的探索垃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自主探究作为幼儿科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这种教师们都认可。孩子们都喜欢的教学方法。我们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把握开始、过程、评价的核心要素要点。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让每一名幼儿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呢?在学习《指南》的过程中。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之下,把扭各个环节的要点,聚焦活动中关键因素。是每个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支持的智慧,幼儿的有效学习需要教师适宜的材料支持

1.有开门见山的爽快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一般的领域活动开始以激发孩子兴趣为主,有的老师会讲故事,有的念儿歌,更有的变魔术。但是往往花样玩得过多,反而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特别是科学活动,一开始教师的语言、教具过于繁杂和琐碎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有用的筛子》活动中教师既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拐弯抹角,开门见山指着装满黄豆和小米的碗说:“交给小朋友一个任务,请你们用自己最快的方法把碗里的黄豆从小米中分离出来,装进另外一个空碗”,于是孩子们迅速行动起来。这样还节省了活动的时间,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孩子自主探索。

2.重规则要求的清晰

科学活动的自主探究强调的是孩子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帮助孩子享受探究的乐趣。可是探究并不是无目的、杂乱无章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之前必须目的明确,同时从安全卫生的角度,提出清晰的操作规则。孩子们自主探究之前,教师对操作规则、操作方法、操作目的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提醒,是孩子们成功探究、有效探究的奠基石。那么,“清晰”就成了关键词,越是简约,越是清晰,越是简短越是清晰,越是简单越是清晰。去掉浮躁而长乱的说辞,目标明确地提出要求,效果明显。如:在幼儿跃跃欲试地要进行制作筛子的探究过程中,教师提出:“将黄豆从小米中挑出来。黄豆放入筐中,撒到地上要捡起来。”就这两句话,简明扼要,孩子们立即行动起来。

3.找鼓励表扬的时机

孩子都是在别人的肯定中找到自信的,赏识表扬对科学探究中有怀疑的孩子效果明显。可是表扬不是无目的的敷衍,表扬不分场合,不讲方法就变成了应付。在《有用的筛子》活动中,教师表扬的重点在幼儿回答问题和操作过程,在幼儿回答问题中。教师对肯动脑筋,反应敏捷的孩子表扬得既自然又恰到好处。如:教师针对提供的筛子不够用作出提问:“筛子只有两个,可是我们却有四组,16个人,我们怎么办?”幼儿回答:“我们自己做一个!”教师立即伸出两只手的大拇指,并肯定地赞赏道:“方法真好,可以尝试!”整个师生问答流畅自如,氛围融洽。

二、引导的智慧,幼儿的深入探索有赖于教师的适时引导

1.提倡教师指导的不着急

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首要的是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孩子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教师不能把目光仅仅放在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之中,而是应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去观察、实验、记录,并进行实践。在《小兔子吃什么》活动中,当讨论到“兔子吃哪些食物”时,不是单单给予孩子直接的经验,而是请孩子每人带1—2样食物,先让兔子尝一尝,孩子在旁边观察,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记录,从而不但知道兔子能吃好多食物,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积极给兔子寻找食物,有兴趣地观察,有目的地进行记录,无论是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还是孩子主动的操作,都是孩子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索、寻找答案,这样使孩子始终成为活动中的主体。

2.妙用材料工具的不充足

很多教师对于科学活动的组织很头疼,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因为科学活动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学习,所以准备大量可供幼儿探究的操作材料成了教师负担的问题。我们发现,科学活动准备材料的时间比一次活动的时间长出很多。老师们为了让活动中孩子更加自由、自主,操作的效果更加明显,材料准备得既丰富又精致。其实往往很多活动中材料提供的不足反而能激发幼儿自主操作、自主探究的欲望。很多教师都借助材料不足的情况引发幼儿思考,从而寻找到难点解破的关键策略和方法。例如大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教师提供的吸管数量很少,让很多也想吹泡泡的孩子急得抓耳挠腮。教师趁机提示:“在教室里找一找有没有可以用的玩具,试一试能不能吹出泡泡。”这时教室里立即欢腾起来,孩子们到处翻找,不放过每一个玩具筐。结果不仅找到许多可以吹出泡泡的玩具,还总结出,有孔的物体可以做吹泡泡的工具,自主性学习在活动中得到完美的释放。由此可见,真正的探究活动的材料可以不一定在提出问题前就出现,不一定必须每一次都准备得相当充分,巧妙地利用材料不够的情况引发矛盾,并在问题提出后和幼儿预测猜想,让他们带着问题和需要去选择和寻找材料,更有利于激发幼儿自主探究。

3.理顺讨论总结的不适宜

幼儿的自主探究不可能每一次都获得成功,讨论总结的过程也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当幼儿讨论总结中有不适宜的意见或不正确的观点时,教师要尝试慢慢地去理顺。先不要着急纠正,而是理顺孩子探究的整个过程,帮助孩子梳理和探讨总结。对于幼儿能真正参与的操作活动,不要刻板地定义孩子“失败”。即使探究活动没有得到教师预期的或教师想要的结果,教师也要为幼儿找出原因。例如在《摩擦起电》的小实验当中,幼儿用不同材质的工具摩擦后去吸小纸屑,发现并不是教师预设的只有梳子和尺子才能吸上小纸屑,而是所有提供的材料都能吸上。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不是着急去纠正孩子的探究结果,而是考虑为什么不会产生静电的材质也能吸上小纸屑呢?提供的材料是不是不适宜才产生这样的结果呢?操作过程是不是规范呢?最后教师和孩子一同研究后发现,真的是所有材料都能吸,原因是当天下大雨,空气潮湿,小纸屑都非常小,在空气中沽了湿气,即使不用摩擦小纸屑也主动地与任何和它相接触的物体相吸。搞清楚情况之后,教师播放了特定实验条件的录像,让幼儿观察后再总结实验的结果,并把本次试验不成功的原因告诉孩子。用此种方法不仅避免了孩子操作后总结错误的概念,同时,也启发孩子去思考科学实验的严格、谨慎性。

三、放手的智慧,幼儿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适当的放手

1.教师评价要具体有效

教师的评价要分层次显渐进,特别是对孩子自主性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首先,尽量少用“判官”身份评判幼儿探究的对错。如:“不对,不可以这样”“跟老师学,我怎样你就怎样”等。教师在指导幼儿探究时的“判官”身份会使幼儿感到正确的答案在教师的头脑中,从而对自己的探究缺乏信心。其次,忌讳用同一个尺度衡量孩子,表扬做得好的、快的、与老师期望一致的幼儿。如此评价只会留给其他幼儿更大的“要想得到教师认可却又不知如何做”的精神压力。同时要摒弃评价空洞、缺乏激励和促进作用的表扬。“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祝贺你”,这些语言无法使幼儿从中获得具体的关于探究本身的信息。教师表扬的是幼儿,而不是他们的探究和操作,这样的评价会使幼儿关注教师的态度而不是自己的探究活动本身。

2.师幼互评是核心

教师活动中对幼儿的科学探究的态度、能力、过程给予评价只是一个方面,孩子对自己和同伴的探究进行互评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有的老师总喜欢以教师评价孩子为主,认为科学活动不能随便,觉得孩子的评价不具备科学性,这种认识是主观且不全面的。例如:在《把钉子捡起来》活动中,对于散落了一地的钉子,孩子们有的用手捡,有的用扫把,有的用吸铁石。教师对用吸铁石的孩子进行了表扬,并解释磁铁的作用。这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手里拿着一根钉子想说什么,教师不仅没有请他说话,还叫他坐下来。在最后的讨论活动中,这个小男孩又走到老师面前,举着他手里的钉子说:“老师,我试过了,这根钉子磁铁吸不起来。”原来孩子手里拿着的是一根铝制的特殊钉子。试想,如果教师在评价探究结果的同时,也鼓励孩子进行总结和评价,这就是激发孩子讨论的关键点。为什么钉子吸不起来?原来磁铁只能吸铁质的物体,可以用这种方法,区分是不是铁制品。老师失去了一次非常宝贵的激发孩子思考探究的机会,孩子失去了从自己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寻找答案的契机。可见,把师幼互评的空间留给幼儿,把探究方法的决定权给幼儿,对于幼儿进一步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非常重要。

幼儿科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探究的过程,更是老师和孩子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活动中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把握好科学探究的“三要素”,就是聚焦孩子自主性探究和自主性学习最核心的问题。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想要达到最好的教育结果就需要培养孩子自主探究的兴趣以及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之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将不断做出深入挖掘。

猜你喜欢

三要素自主性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科学拔牙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