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析幼儿自发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2016-05-14戴网君朱洁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6年9期
关键词:春游秩序规则

戴网君 朱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是社会领域的重要内容。从小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规则意识。孩子们在遇到不同境况的时候才会有自发秩序行为的产生。从而成为一个可以成功融入社会的社会人。刚开始对幼儿进行秩序感培养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学习遵守规则。维护秩序。而不宜借助他力来让幼儿学习判断是非,陶行知先生一直强调”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结合生活。让幼儿在实践经验中能进行自我总结,自发地产生秩序行为。下面。我就结合一次有趣的春游活动来展现我们在秩序感培养中的一些策略。

一、参与——强化——升华三部曲,诠释自发秩序行为

1.幼儿参与制定规则.产生自主秩序意识

阳春三月,绿意盎然,和孩子们一起春游,徜徉在温暖的阳光中,感受春风拂面的惬意,寻找春姑娘的脚步,我们边走边和孩子们聊一聊春游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有的说:“不能乱跑,要跟着队伍走。”有的说:“要带点水去喝,不然渴死了。”还有的说:“不要踩踏草地、乱扔垃圾”……孩子们一下议论开来,这时候我让孩子们把各自的想法都画下来。不一会儿,规则记录表格中,已经贴满了孩子们的春游准则画,规则多达十九条,就这样,一个图文并茂的春游规则图就新鲜出炉了。看来,孩子的观察视野合起来比老师的要宽广很多,我和孩子们一一解读着这些规则,孩子比我更能读懂同伴的画,非常兴奋,一个个看着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规则图表示:我们一定遵守这上面的规则,做个有秩序的好宝宝。

2.注重随机教育,适时生成活动,强化秩序规则意识

(1)渗透性教育

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觉得非常新奇,每一朵花、每一棵小草都能让他们驻足观看。“老师,这是什么呀?”“老师,你看小河里的小蝌蚪。”“老师……”老师不仅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还要充当解说员,就在这样的师生一问一答中,引导孩子们耐心观察,发现新事物,孩子们学会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远到近、从表述到比较……种种观察方法都和秩序息息相关,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也都处处渗透着秩序的理念。

(2)针对性教育

游览了半天,孩子们有些累了,我们就在一个竹林中的亭子里休息。孩子们很自然地在亭子周围坐下来,喝水、吃点心,不难看出孩子们已经自然萌发了秩序行为。忽然,孩子们发现了游客用刀子在周围竹子上刻的字,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找出这些不文明的游客来,好好教育一番。看着孩子们气呼呼的样子,我随即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让孩子们意识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来影响周围的人,也可以通过语言来提醒别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做一个“文明小使者”。孩子们终于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主人,社会的文明和秩序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维护与支持。就这样,孩子们不仅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时刻提醒着自己做文明小使者,还树立了维护秩序的正义感。

(3)专题性教育

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的心还久久不能平静,对于春游的所见所闻依然津津乐道。针对春游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我生成了一节社会课《保护环境,我们可以……》来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让幼儿体验从积极情绪到消极情绪的强烈反差,从而为后面的环节奠定情感基础。这种由孩子自己想出来的保护环境的方法,是幼儿真正的收获,对幼儿的未来行为习惯具有长远的影响,真正体现了《纲要》中以孩子为主体,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围绕这一主题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走上街头,分发文明传单,和爸爸妈妈共做一件文明事,同唱一首文明歌等。

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社会角色形成、社会秩序体验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因此,孩子也是社会人,虽然暂时他们还不具备社会性,但他们却可以成为社会现象折射的影子。我们的孩子在对与不对,美与不美的冲突中,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在合适的时候为孩子指明一个方向,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和意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3.环境感染幼儿,升华秩序意义,迁移自发秩序行为

(1)布置主题墙,深化教育过程

除了在日常活动中点滴渗透之外,我们还积极创设环境。春游之后,我们布置了主题墙,将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上车到参观公园、发现新事物、观察环境、劝阻不文明行为等一系列的活动,用照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览出来。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地观赏、讲述中加深了对春游这个活动的印象,其中教师适时组织的规则行为也让孩子感到尤为自豪,在劝阻了别人的不文明行为之后,他们具有了文明规则的使命感,看得多了,说得多了,秩序的种子自然就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2)日常环境的有序,注重潜移默化

在抓住教育契机不断深入、升华的同时,我们同样注重日常环境的影响。活动结束,我们通过设计特色标志,给予幼儿环境暗示:盥洗室内,孩子们挂上了珍惜每一滴水的标志;图书角内,悬挂着“保持安静”的标志;游戏区内,张贴着游戏区的游戏规则图……这些标志都是由幼儿自己设计的,他们容易理解并乐于遵守规则,这样的环境暗示也时刻刺激着孩子们内置秩序感习惯的养成。

二、幼儿自发秩序行为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我们都听过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吧,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如何让他们出现精美绝伦的画面,需要教师和家长充满智慧地细心描绘。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多的耐心、细心,从小事开始积累,把我们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日、时、分、秒,循序渐进。这样,秩序之花才会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在孩子的心中绚烂绽放。

2.表里如一的原则

做每一件事情,我们需要的都是“坚持”。我们在培养幼儿自发秩序行为的时候,总是坚持从幼儿的发展出发,专家说过一个好习惯21次才能养成,因此,只要坚持,孩子的行为就会得到培养,秩序之树就会开花结果。

3.家园一致的原则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家长,因此,家长的影响力绝对不能忽视。鼓励家长做孩子的榜样,平时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守公共秩序,接受孩子的监督等,真正让孩子体验到秩序感带来的快乐。播下行为的种子,你会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会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会收获一生的命运。我想,我们播种下规则的种子,就会开出秩序的花朵,收获秩序的果子。规则意识、秩序感的培养不仅能让孩子的学习、生活在有序的状态下发展,而且能让他们自我完善,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让规则内化为秩序,让秩序感产生自发的秩序行为,这才是我们秩序教育成功的真谛。

猜你喜欢

春游秩序规则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春游
春游曲(其一)
秩序与自由
让规则不规则
孤独与秩序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春游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