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稀植物海南粗榧培育技术

2016-05-14莫世琴林明平黄桂华周再知梁坤南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莫世琴 林明平 黄桂华 周再知 梁坤南

摘 要 海南粗榧为中国二级濒危物种,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天然抗癌药用植物。为促进海南粗榧的研究和发展,简要介绍海南粗榧,结合其资源分布生境特点,总结和分析海南粗榧苗木繁殖与栽培技术。

关键词 海南粗榧 ;生境特点 ;苗木培育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9.005

Abstract Cephalotaxus mannii is second rare plant in China. Its medicinal ingredients are known as the most potential anticancer medicine from natural resource. This paper gav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C. mannii), and made an overview on its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the seedling breeding and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of (C. mannii) were stated in order to enha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rare resource.

Keywords Cephalotaxus mannii ;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 seedling cultivation ;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 Hook. f.)为三尖杉科三尖杉属,分布于东亚和中南半岛北部, 中国主产于海南西南部,在云南东南及西南部、广东信宜、广西容县和西藏东南部墨脱也有分布。属常绿乔木,通常高10~20 m,树杆柱状,高耸挺秀,单株生长,树冠大,呈椭圆形或卵形,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海南粗榧种子含油率28%~32%,可食或用于制肥皂等工业用油。海南粗榧木材坚硬,纹理通直,结构细密,切面光滑有光泽,材色清淡柔和,不翘不裂,为上等建筑、家具、装饰等用材[1-2]。海南粗榧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天然抗癌药用植物,是国内含有抑瘤生物碱种类最多和含量最高的树种。被确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天然抗癌药源和晚期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3]。海南粗榧由于不合理砍伐利用和生境遭到破坏,加之该树种生长缓慢,对生态环境要求高,被采伐的资源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更新和恢复[4-5],现在资源稀少,被列为国家Ⅱ级濒危重点保护植物。

1 海南粗榧分布生境特点

海南粗榧主要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喜暖热湿润气候,散生于海拔700~1 200 m山地雨林或季雨林的沟谷、溪涧或山坡的山地黄壤或砖红壤性黄壤,腐殖质含量较高。海南粗榧分布区气候特点为云雾多,环境潮湿而静风,相对湿度高达90%,年降雨量2 200~2 600 mm且分布均匀,年平均气温18~20℃且变化幅度较小。海南粗榧耐阴性较强,属嗜湿暖半阴生类群,幼苗及小树耐阴嗜湿性更强,只有在茂密的林下才能正常生长。若生境破坏,失去阴湿条件,植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枝叶生长缓慢,树冠收缩而成小乔木[3-6]。

海南粗榧分布点群落组成成分依不同地区及海拔高度不同而异,一般由热带、亚热带森林的优势科、属所组成,海拔较高地区也有部分温带科、属植物分布其中,形成以热带、亚热带组成成分为主并掺有温带成分的特殊山地雨林群落类型。该类型群落植物组成种类丰富,无明显优势种,以樟科、桃金娘科、壳斗科和木兰科植物为主。常见植物有海南暗罗(Polyalthia laui)、琼崖柯(Lithocarpus fenzelianus)、鸡毛松(Podocarpus imbricatus)、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和大叶白颜(Gironniera subaequalis)等。从区系特征来看, 随着分布点海拔的增高, 群落组成中热带植物种类相对减少,而亚热带科、属植物在组成成分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并有少数温带植物出现[6]。

2 海南粗榧苗木繁殖技术

2.1 种子繁殖技术

海南粗榧为雌雄异株,雌株3~4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变红。果实成熟后及时采集,收回后堆沤数天,待果肉软熟后用水搓洗净种。需用湿沙或湿椰糠层积于5~10℃储藏90 d进行催芽。宜在温室内播种,基质为掺沙的腐殖质土,先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浇透消毒,撒播后盖土0.5~1 cm,再适当浇水,搭建1~1.5 m高的遮荫网,透光度50%,保持土壤湿润,并保持湿润的小气候。1.5月后,种子开始发芽,最终出芽率可达80%。

幼苗长出一对嫩叶时即可上袋,苗床需搭棚遮荫,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上袋1个月后,每0.5月浇施1次0.5~1%的复合肥。4个月后,可增施1%的氯化钾肥。1年生苗高20~40 cm,生长均匀,1.5~2年生苗高40~60 cm,适宜出圃造林。起苗和种植避免损伤根系[6-7]。

2.2 扦插繁殖技术

海南宜在10月后的秋冬季进行扦插繁殖,剪取1~2年生向阳枝条,修剪成长10~15 cm的插条。用1 500 mg/L的IBA溶液浸泡插条基部1 h,扦插基质以甘蔗渣、椰糠或者锯木糠分别按1∶1拌表土均可,插后覆盖塑料膜,浇水保持湿度在90%~100%,45 d后插条开始生根,最终生根成活率可达85%[8-10]。

2.3 组培扩繁技术

海南粗榧组培技术研究已有多篇报道[11-14]。李志英等[12]以嫩茎为外植体,消毒方法为在流水下冲洗40 min,滤纸吸干,75%酒精浸泡30 s,5%次氯酸钠浸泡15 min,无菌水漂洗3~4次。MS为基本培养基,启动培养基为1/2 MS+5%椰子乳(CM),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5%CM+0.2%活性炭,生根培养基1/2MS+IBA10 mg/L。上述培养基中麦芽糖浓度均为3%,琼脂浓度为0.6%,pH 5.8~6.0。培养温度25~27 ℃,光照时间16 h/d,光照强度30~40 μmol/m2·s。该方法利用腋芽萌发与枝条伸长,不断进行切段培养,平均增殖系数可达2.5,不定根的诱导频率达60%,小苗移栽成活率达80%。

2.4 嫁接繁殖技术

海南在每年休眠后期(2~3月)进行。用2 年生种子苗作砧木,在离基部约10 cm高的地方截枝。选择优树剪取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的向阳枝,剪成5~10 cm长的接穗,每段接穗保留2个芽眼,除去叶片,接穗上端为平切口。嫁接宜在温室内进行,在接穗一侧略带木质部纵切去2.0~2.5 cm,接穗另一侧纵切去约3.0 cm,使接穗下部成楔形;在砧木一侧略带木质部纵切开约3.0 cm;所有切面都要平滑,然后将接穗和砧木较长的切面互相对应插入,使各自的形成层靠紧对齐,利用拇指和食指捏紧砧木与接穗的接口处,用绑带缠紧接口处紧固包扎,并将整个接穗缠一层绑带,防止接穗水分蒸发而干枯。嫁接后保持基质湿润,前10 d淋水注意不能淋到嫁接口和接穗,防止水渗入造成切口感染腐烂,不利于接口愈合。一般嫁接后15~20 d后接口开始愈合,25~30 d接穗可萌出新芽,新芽可穿破绑带,嫁接成活率高达80%以上。

3 海南粗榧栽培技术

3.1 造林地选择与整地方式

选择500~900 m中海拔山区小平地造林,要求温暖湿润气候,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最好在沟谷、溪涧旁已有稀疏林地里套种。纯林模式:于造林前3个月,砍倒、清除造林地的乔灌草,种植穴规格为50 cm×50 cm×60 cm。套种模式:在稀疏林和残次林的改造中,选择林窗(林隙)处种植,控制原有林层的郁闭度为0.3~0.5,条状清理带状整地后挖穴种植,使之形成混交林。

3.2 种植密度与施用基肥

纯林的株行距(1.5~2)m×(1.5~2)m,种植密度为2 500~4 447株/hm2;混交林视原有林木而定,可为(1.5~2)m×(4~8)m,种植密度为625~1 667株/hm2。造林前1个月,以农家肥、生物有机肥为主施基肥,每穴施1.0~1.5 kg,加施0.2~0.3 kg复合肥。农家肥必须堆沤、腐熟。植穴内先回2/3表土,再施入基肥,与回土并充分混匀。也可以施用0.4~0.6 kg复合肥代替。

3.3 造林季节与抚育管理

造林宜在雨季初期进行。在广东、广西和西藏一般是每年的4~5月,而在海南和云南宜选择7~9月,在雨后林地湿透后造林。种植后需浇足定根水。造林后前3~5 年需要抚育管理,每年需除草、松土2~3次,抚育时间分别在5月进行带内抚育、7月进行带间抚育和10月进行带内抚育,控制原有林层的郁闭度,逐年降低至0.2。追肥宜结合抚育进行,在5月份除草后,每株追施0.3~0.5 kg复合肥(含氮:磷:钾=15:15:15)。

3.4 密度控制和采收

根据长势,逐年降低原有林层的郁闭度0~0.2。药用培育模式:不进行间伐。胸径达到10 cm后,通常在5~6月采收叶片及枝条。树皮是在清明到夏至期间采割,在树干基茎部20 cm处和树干120 cm处按树的大小分别对应横割10 cm刀口,然后自上而下对齐割两条切口,剥下树皮;数年后树皮能愈合成原状,并可继续剥用;晴天收集树皮较好,但是不要让树皮曝晒,以免破坏生物碱[15]。材用培育模式:视生长情况,在纯林第一次郁闭后进行第一次间伐,考虑到海南粗榧苗木稀少珍贵,也可间挖移植,移除1/4~1/2。在混交林第一次郁闭后,对原有混交林木进行逐渐疏伐或全伐,再次郁闭最后,可间伐或间挖移植1/4~1/3海南粗榧。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432-433.

[2] 周铁烽. 中国热带主要经济树木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5-36.

[3] 符文英,杜道林,邢诒旺. 海南粗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J]. 分子植物育种,2003,1(5/6):795-799.

[4] 王有生,崔雯涛,王献溥. 海南粗榧生物生态学特性初步研究[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2):63-64.

[5] 王献溥,王有生. 海南粗榧濒危的原因和保护措施[J]. 广西植物,1994,14(4):369-372.

[6] 黄桂华,梁坤南,周再知,等. 抗癌药用植物海南粗榧的研究与发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增):57-61.

[7] 郭起荣. 南方主要树种育苗关键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265-266.

[8] 黄桂华,周再知,梁坤南,等. 珍稀植物海南粗榧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2012,28(5):40-44.

[9] 符文英,潘学峰,陈秀惠,等. 海南粗榧扦插与生根试验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5(3):239-244.

[10] 刘进平,党群帆. 海南粗榧扦插繁殖技术[J]. 中国热带农业,2006(5):63.

[11] 符文英,杜道林,符木均.海南粗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1):34-36.

[12] 李志英,王祝年,徐 立. 海南粗榧的离体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6):786.

[13] 王成韬,钟秋平,李永成. 海南粗榧外植体灭菌方法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110-114.

[14] 刘进平,吴佳静,黄艳丽,等. 海南粗榧外植体灭菌与愈伤组织诱导[J]. 热带农业科技,2010,33(1):39-41.

[15] 杜道林,祁珊珊,林 英,等. 一种海南粗榧的规范化种植方法:中国,CN201010123924.2[P]. 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