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山地公园地形植物景观营造
2016-05-14胡耀丹
胡耀丹
摘 要:该文分析了重庆山地公园地形与植物景观的营造,主要通过3种地形,即凸地、坡地、凹地3个方面分析了地形与植物的关系,通过分析重庆典型山地公园现状,总结了各种地形下主要的植物种类和植物配置方式。即凸地植物配置以被观赏性和保障视线通畅性为主;坡地植物配置按坡度大小分为6类,每种类型因地制宜;凹地植物配置主要分析了水体与植物的配置模式。
关键词:凸地 坡地 凹地 植物 景观
中图分类号:Q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c)-0089-02
重庆作为山地城市,山地景观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景观。重庆公园的景观打造,是在生态经济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其特殊的山地地形,再与植物景观营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体。而此次通过对重庆龙头寺公园、碧津公园等山地公园的实地调查和分析,了解如何通过地形充分发挥植物形态、色彩、线条的自然美,满足功能生态性,总结了坡地植物景观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1 重庆山地公园地形与植被现状
1.1 地形现状
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区域内坡度变化相当丰富,丘陵和低山构成全市地貌类型的主体,全市平坦地形小于4%,而地形坡度大于15°的面积高达38%。[1]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其中大于15°的大坡度地形,作为城市公园的主要用地被广泛使用。
1.2 植物现状
重庆市主城区山地公园中植物数量多、种类丰富、植物景观丰富多彩,主要植被类型以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但随着城市发展,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公园植被也存在层次单一,色彩单调,植被杂乱、稀疏的现象,部分大坡度区域因此出现山体裸露、滑坡现象、水土流失等情况。
2 凸地植物造景研究
比周围环境更高的环境统称为凸地,主要包括山顶和山脊。凸地视线开阔,为开放性空间,山顶具有控制性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水分和养料容易流失,因此凸地的土壤较为贫瘠,易受风蚀。[2]
2.1 凸地植物种类
生态方面,考虑以香樟、黄葛树、马尾松、泡桐等耐贫瘠,速生树种为主,多种类型植物混合相种,尽量模拟自然状态。景观方面,考虑羽叶奕树、银杏、三角械等观赏性为主的色叶树种。
2.2 凸地植物搭配置
(1)山顶:是公园中重要的景观点,对于场地具有控制性作用,是主要的看与被看的地方。需要保证观赏性的同时,也应保持场地视线的通畅性。植物应以常绿与落叶,常绿与色叶类植物混合搭配,营造好的、远观性为主的景观效果。山顶场地旁以列植分枝点高的乔木结合低矮灌木搭配,保障视线畅通。例如缙云山的最高峰——狮子峰作为人们主要的观景平台,周围植物主要以马尾松稀疏的高大乔木为主。不宜种植枝叶过于繁密或分支点过低的乔灌木。也可结合一些景观建筑,观景塔、观景亭等“突出型”建筑强调向上的山势,增强对整体景观的控制性作用。
(2)山脊:山脊沿线具有动势感和导向性,常沿山脊线布置道路或爬山廊,设置景观节点。可将道路结合灌木等植物,对视线进行间接性遮挡,对参观者视线进行引导和转换,增加景观的趣味性。
3 坡地植物造景研究
山坡位于山地的中部,主要的被观赏面。地形空间特点呈开放形态,视野深远、方向性明确,排水良好,不易受风袭击,有利于植物生长。
3.1 坡地植物种类
(1)坡地分为坡顶、坡中、坡地。坡顶的土壤层薄,持水能力差,以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坡中的土壤层较薄,以中小型灌木和小乔木为主。坡底土壤层厚,水分充足,养分充足,主要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
(2)作为公园造景中主要的被观赏面,乔木以银杏、白兰、乐昌含笑、按树、黄葛树等乡土树种和观赏性高的植物为主,花灌木则以木芙蓉、樱花、桂花、红叶李、紫荆等为主。
(3)山坡按日照分为阴坡和阳坡,阴坡以杜鹃、含笑、八角金盘等喜阴植物为主,阳坡阳植物以喜阳植物为主。
3.2 坡地植物配置
根据坡度的不同可分为平坡(小于3%)、缓坡(3%~10%)、中坡(10%~25%)、陡坡(25%~50%)、急坡(50%~100%)和悬崖坡地(大于100%)6种形式。[3]
(1)平坡:平坡的坡度较小,在公园中主要作为活动场地,植物需要结合场地性质,配置适宜的植物群落与景观效果。
(2)缓坡:一般作为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以台地式处理为主。或者作为观赏性疏林草坪,草坪为主固坡,边界密植,中间种植高大的乔木和色叶、花灌木。
(3)中坡:坡地景观林作为主要观赏面,以美化、彩化为主,增加景观性。结合游憩小道,山坡一侧植物主要以植被,低矮花灌木、灌木、低矮乔木、乔木的大概顺序由近到远进行种植、产生植物的空间感、层次感。[4]
(4)陡坡:利用根系较为发达的草坪地被和大乔木固定边缘,用灌木进行围和修饰,制止游人进入破坏植被。以乡土树种为主,针阔叶混交,密植成林,混合式群植,体现浓郁的山林气息。
(5)急坡:结合工程措施形成护坡,或在坡面上自然片植如黄花槐、紫薇、夹竹桃等抗逆性较强的灌木。
(6)悬崖坡地:崖壁多与水景、建筑相结合,空间层次丰富,植物需要将这几因素巧妙过渡,使高差、水景和建筑自然地融为一体,显得自然和谐。以高大乔木为背景,点缀丛生状的灌木如碧桃、红枫、竹类等构成造型精美的坡顶景观。结合常春藤、油麻藤或蔷薇等攀岩植物,可以实现垂直绿化,增加绿化率。
4 凹地植物造景研究
地形比周围环境的地形低成为凹地,视线收拢,空间呈积聚性。土壤层较厚、水分充足、土层松软、养分充足,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4.1 凹地植物种类
凹地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良好,适宜大部分植物的生长。凹地易汇水,水边耐湿性、耐阴性植物更加适宜。乔木以黄葛树、竹林、垂柳、水杉等水边植物为主。花灌木以桃花、樱花等观赏性植物为主,多营造桃红柳绿的景观效果。地被以杜鹃、肾蕨、扁竹根等耐阴性植物为主。水中多种植旱伞草、花菖蒲、狐尾草的常见植物种类。
4.2 凹地植物搭配置
凹地平坦处可成为活动场地或中心。根据凹地空间的内向性,即视觉的聚焦特征,可以营造花木观赏空间,[5]如南山植物园的盆景园便位于凹地,便于营造幽静的观赏氛围。另外凹地易汇水,较易形成大小水面,水体与植物搭配尤为重要。
(1)水边主要运用乔木灌木以及一些草本的搭配,对水面和道路进行隔离,选择性对水景进行遮挡,使游客在行走中产生变化感。如重庆碧津公园水边主要运用了竹,龙头寺公园中主要运用垂柳,这两种都是水边姿态优美的植物,下垂的质感将水泥驳岸掩盖,形成水面与植物的自然衔接。偶尔露出的亭台楼阁使驳岸富于变化,疏密有质,产生空间的开合感。
(2)在水边植物搭配时,可运用垂柳、垂枝榆等特殊姿态的植物搭配荷花等挺水植物,使之相互呼应,增加水体的亲切感。比如碧津公园水岸边榕树下垂的根须与荷花的呼应,将人的视线引向水边,榕树形成的空间覆盖给人安全感,远处开阔的荷花池是很好的观景点。
(3)一些水岸浅坡入水处理,使水与岸产生自然的过渡,也增加人与水的互动性。在过渡区,美人蕉、菖蒲、鸢尾、再力花等半湿生植物的搭配下,更加生态自然,也增添了水面的亲近感和观景度。
(4)水边以台地式处理,结合梯田式的种植槽,种植再力花、芦竹、泽泻等净水植物,净化水体的同时增加景观性。
5 结语
在山地公园中,应充分利用坡地地形塑造层次丰富的景观。植物首先在满足坡地地形稳定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因地制宜,种植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在此基础上,根据场地不同的功能,以人为本,配置相应的植物群落,注意季相变化,使四季有景可赏,利用植物孤植、对植、列植、群植等方式营造不同空间,给人不同感受。
参考文献
[1] 罗传椯.重庆市志[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2] 张建林,段余.论自然地形空间与公园功能空间的耦合性设计——以重庆山地公园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2011,33 (10):154-159.
[3] 孟瑾.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6.
[4] 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5] 徐巧.重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