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最强大脑”

2016-05-14

大陆桥视野·上 2016年9期
关键词:最强大脑社科智库

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城市定位和战略目标,南京的新型智库体系建设迅速,着力打造资政服务的“最强大脑”,特别是立足社科资源大市“五路大军”的资源整合,更加彰显智库建设的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与集成化,在现代新型智库体系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为地方智库更好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战略应对与对策支持,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启示。

一、南京新型智库建设的基本实践

继2012年江苏省出台《加快推进社科强省实施意见》之后,2014年南京市出台了《加快推进社科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把南京建设成国内一流的社科强市的新目标;2015年9月15日,南京召开社科强市大会,对社科强市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高端智库建设,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社科事业发展不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持续引领南京新型智库建设走上更高水平。

(一)服务党政决策,对策研究为要

南京社科界确立把应用对策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加强科研工作的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让更多的学术科研成果进入领导视野、进入党政决策。一是实施命题研究制度。2005年起,每年初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圈定当年的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南京市社科联(院)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拿出研究报告。10年来,先后完成了《南京特色科学发展道路研究》、《苏南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的监测评估与建设战略》等200多项省、市主要领导下达的重大社科咨询课题,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许多研究工作已直接融入了全市中心工作,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和好评。二是加强省市社科协作。与省市党委政府及众多基层部门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包括与省委组织部合作的《第一资源——科学人才观简明读本》,与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合作的《请人民评判——机关作风评议十年行》、《文明城市蓝皮书》、《南京—创新的热土》等研究文集,获得业内普遍好评。三是打造学术活动品牌。注重把学术活动作为资政的重要平台,连续16年组织“南京发展高层论坛”,连续8年举办“宁镇扬区域协同发展论坛”,连续5年举办“南京社科系统学会学术年会”,先后举办了“全球城市竞争力论坛”、“城市文化创新高层论坛”、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型研讨会等一系列有影响的大型国际国内学术活动,打造了科研资政的重要品牌。

(二)强化学科整合,夯实智库之基

南京社科界始终坚持加强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为智库建设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一是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驻宁高校云集、基础理论研究力量强大的优势,在巩固加强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史学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生态经济、空间规划、城市文化、和平学等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先后出版了《市情与市策研究丛书》、《南京文化研究丛书》、《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等数百套(部)有影响的理论研究丛书和学术专著,不少学科已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二是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南京市社科院被确定为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研究基地,还成为河海大学设立的国内首个文科研究生培养基地,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厅批准的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南京社会科学》办刊水平位居国内前列,在副省级城市社科联(院)主办的期刊中各项指标持续保持第一,也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唯一的城市社科期刊。三是深入开展理论研究。近年来,南京每年都有省社科规划和应用精品研究课题立项,还不断申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京社科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含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00多项,获省应用精品工程奖30多项,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3项,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理论精品。

(三)推进交流合作,提升智库实力

南京以基地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为结点,整合多方资源,建立起立足南京、集聚周边、推动政、产、学、研一体的智库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开展与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南京市社科联(院)先后与省内外高校、研究院所等联合成立“中国(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长三角国际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宁镇扬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二是注重加强与各级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将研究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向一线拓展。南京市社科联(院)先后与建邺区、江宁区、江东门纪念馆、市文物局等联合成立了“河西新城发展研究院”、“江宁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和平研究所”、“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等一大批研究基地和中心,还在基层街道社区、中小学校、大型纪念场馆等地建立了28家社科普及基地。三是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智库建设的先进经验,服务于南京的城市发展。多次参加上海社科院每年一度的国际性“新智库论坛”,与韩国釜山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家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的互访关系,与广州、武汉、杭州、沈阳等地社科界进行广泛的互访交流。南京市社科院还建立了外聘研究员制度,面向省内外聘请100多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展研究合作。

(四)拓宽资政渠道,推动成果转化

南京社科界通过构建形式多样的平台和载体,积极促进社科研究成果及时、高效地转化运用。一是鼓励广大专家学者作为一个流动的理论成果载体,主动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大批社科理论工作者在市、区的人大、政协以及各种专家咨询委员会担任代表和委员,利用不同的时机和场合积极建言献策,推介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南京市人大、政协担任代表和委员的社科专家学者,围绕南京发展中实际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递交提案、议案近百项,有力地促进了一批重大现实问题的及时解决。二是注重优秀成果的集束包装转化。南京市社科院每年召开驻宁各大媒体参加的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把当年市领导命题研究和其他重大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中集中宣传;每年还出版一本《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在“两会”上发给与会代表,作为代表委员谋划研究工作的参考;从2014年起开始,出版《金陵智库丛书》、《南京社科学术文库》,把南京社科界当年的重大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出版发行,形成全国性的品牌。三是积极发挥专报的“短平快”作用,把学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动态报送市领导参阅。市社科联(院)的《资政专报》、《理论内参》、《城市跟踪》、《民调专报》等内刊,都及时为市领导提供了大量的动态信息。

二、南京新型智库建设的特点与主要启示

回顾南京在新型智库建设的多年探索和实践,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可以为今后更好地落实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提供更有成效的路径和对策。南京的新型智库建设体系的构建,还要在智库建设的制度化、现代化、融合化和国际化等方面,进行更深更系统的探索。

(一)服务决策是智库建设的根本,要在服务中心基础上融入中心

南京智库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在突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基本工作取向的同时,注重从围绕中心转向融入中心,从服务大局转向服务全局。这种“融入”与“转向”不是简单地做党委政府决策的阐释者、发布者,而是做党委政府的“最强大脑”,从方案布局、政策议程到决策评估等多方面与党委政府工作实现无缝对接,全面打造现代社会智库治国的地方样本。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智库完全做到思考在前、研究在前。新世纪以来,南京在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建设、和谐南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中,智库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推进智库融入中心,市委、市政府、市人大还分别出台《关于加强“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监管的意见》、《南京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等重要文件,进一步明确智库在重大战略决策中的地位,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此外,市委、市政府还出台《关于强化“智库”支持功能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意见》,从南京智库建设的基本原则、职能定位、组织架构以及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南京现代智库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有机整合官方、准官方、官非结合、非官方等咨询机构,从而彻底打通现代智库运行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智库服务决策的资源整合与平台整合,实现智库与决策中心的有效链接。

智库建设的提出,最根本的原因、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服务决策。这是智库价值的根本体现,是智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表明,科学理论不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是没有出路的。当前,智库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智库提供强有力、高质量的智力服务,这是智库建设最大的使命和担当。现代智库的核心功能主要在于以服务党委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重大战略问题、现实问题和政策问题为重点,以构建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思想库”、“智囊团”为目标,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智慧服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现代智库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贴近度”、“契合度”,反映出一个智库的实力与品质。

(二)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是智库建设的关键,要在做强核心基础上做大外围

从南京实践来看,近十年来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作为核心智库的地位不断彰显。科研咨政、学术成果、服务平台、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建设跻身城市社科院第一方阵,《南京社会科学》成为全国一流社科学术期刊,影响力具城市社科院同类期刊之首。从“五路大军”总体情况来看,南京作为教育名城,高校云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溢出效应非常明显。除了聚力打造南京智库联盟外,以南京市社科院为纽带,南京市委、市政府分别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中国(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与河海大学联合成立中国(南京)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等重要外围智库。为更好地借力“外脑”推进城市共治,南京市政府还专门组建法律顾问团、成立城市治理委员会、南京城乡规划委员会,专门出台《关于聘请外国人担任南京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的若干规定》,聘请在海外经济界、科技教育界有实力、有地位、有造诣、有声望的实业家、管理专家、著名学者和其他知名人士担任“南京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以社科院为核心,以智库联盟为中轴,以“五路大军”为外围的现代南京新型智库体系架构逐步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智力资源的发挥,既需要高水平的智库、高质量的成果,同时也需要在智库与决策部门之间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南京多年来的智库建设中之所以能较好地发挥资政作用,就是因为逐步建立起了多种形式的资政渠道,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智力成果输送到决策部门。传统意义上智库的核心主要指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部队院校等“五路大军”。早在2007年,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战略定位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三个定位”的要求,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社科院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可见,在“五路大军”中,社会科学院是新型智库的核心构成。

(三)创新体制机制是智库建设的动力,要注重在科研资政基础上服务社会

现代智库在做好服务决策的同时,还要做好服务社会工作,要“领导批示”,更要群众满意。从客观上讲,智库只有把研究报告“写在大地上”,真正扎根基层,这样的研究才能“接地气”,才能有不绝的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必须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检验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高标准,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评价科学研究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在这方面,南京市社科院做出了率先典范,全院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研工作有关要求,开展检查对照,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在组织开展重大研究课题时,要求科研人员首先组织调研组深入到社区、高校、企业、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同时,还大力开展基层、基础、基地“三基”工程,形成有效机制和平台载体。与区县、部门、街道社区、学校共建一大批研究基地,院外建院、所外建所,建起合作研究院、研究所、研究基地、研究中心等,支撑起了与基层沟通的平台。

制度建设管长远、管根本。任何一项事业、一项建设都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智库建设同样如此。客观地讲,放眼国际视野,中国智库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体制机制创新更亟待加强。回顾南京智库建设的实践,许多工作机制曾一度固化僵化,阻滞发展。如果没有后来建立起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不管是科研工作,还是人才建设,都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智库建设古已有之,但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色”是基于发展环境的差异,“新型”则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这表明新型智库建设具有新生事物的特质。因此,在大力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竞争、合作、监督等机制,把各地区、各类别的智库组织的比较优势充分释放出来,不断增强智库发展的生命力,提升智库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四)在完善体制基础上聚合人才,注重提升智库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南京市社科联目前拥有80多家业务指导学会、数万名会员,南京6区成立了区级社科联。这是社科战线上的一支庞大的力量,也是智库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社科联通过组织国内外学习培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学会系统学术沙龙、在学会中开展评优评先等活动,不断培养队伍、锻炼人才,不少学会会员立项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优异成绩。市社科院作为市政府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上坚持高起点引进、高层次培养,目前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占到近80%、博士占到90%,整体素质位于国内城市社科院前列。2013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化“智库”支持功能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意见》,对南京智库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提出组建南京“智库联盟”,打造立足南京、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智库联合体,形成完善的人才汇集机制,综合反映各领域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的基本信息。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智库建设的基石。当今时代,智库研究跨部门、跨学科、跨文化融合已成为大趋势。任何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问题,仅靠单一部门、单一学科或单一个体已无力穷尽和根本解决。对一些重大的问题,需要打破机构、部门、学科边界,为此,必须力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合作、聚合人才,借此提升层次、形成合力。从比较视角来看,智库同一般的NGO等社会团体不同,它本质上是产生并推销观念和意见的机构,而“推销”的对象是国家立法和决策机关,与一个国家及地方的政治及行政体制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在现代社会,智库作为最重要的政策倡导者,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仅仅依靠个别领导人或部门,而是受到更开放、稳定的公共决策模式的影响,有效的制度安排则起了关键作用。

三、南京新型智库建设的前景展望

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出台,是中国智库发展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智库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南京未来新型智库的建设,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意见中对智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定位、新方向,立足南京新的发展实践,努力探索智库建设规律,创新智库发展模式,赋予智库建设南京特色,总体思路是:“一中心、两互动、三目标、四‘深、五‘多”。即以智库建设为中心,加强联院互动和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互动,按照出成果、出人才、出影响力的目标要求,深化改革、深入调研、深层思考、深度转化,推动实现多元化主体、多样化运作、多方面投入、多方向服务、多品牌建设的大发展局面,不断提升南京新型智库建设的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一)适应发展需要,促进能力建设的专业化

智库作为一种研究型机构,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在智库的各项建设中必须把业务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智库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这使得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出现,迫切需要专业化的高水准的对策,而不是一般实际工作部门可以拿出的建议。另一方面,随着智库建设的全面兴起,未来智库组织必将是多元化发展,多元化下的智库组织如果没有很强的专业化水平,将没有生存和发展空间。此外,南京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打造南京特色的新型智库、体现南京智库的独特优势,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化建设。

下一步,南京将在原有智库建设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对目前南京的官方、准官方、官非结合、非官方等各层面的组织,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研究,加强宏观统筹,进行系统整合,合理安排布局,逐步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智库发展网络,引导各类智库立足自身特点,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防止重复建设、低层次建设。在此基础上,各智库组织按照各自的基本定位和发展方向,大力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加快引进和培养专业性人才,尽快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二)坚持以点带面,促进研究成果的高端化

没有高端就没有竞争力,没有高端化的智力资源就解决不了艰巨复杂的现实矛盾和重大问题。南京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智库建设将坚持高起点、高定位,着力打造一批智库建设的高地和品牌。

一是努力打造一批研究品牌。力争在城市现代化研究、社会治理研究、和谐生态研究、佛教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继续提升,做强做优,形成品牌,不断拿出一批国内领先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二是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对现有众多的基地进行整合升级,特别是对基础好、潜力大、应用性强的基地加大建设力度。同时,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级研究基地项目在南京落地。三是集聚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学术人才,继续用好市各项人才工作政策,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端急需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步伐。对一些国家级的高层次人才,以项目载体等多种形式,充分加以运用。四是努力建设一个高水平的智库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南京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高度开放的窗口优势,搭建一些周边、国内、国际等不同层级的智库建设和研究信息的交流平台,逐步把南京建设成为一个信息中心和枢纽。

(三)树立全球眼光,促进地位影响的国际化

将智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是国内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应对来自国际的挑战。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治国理政智慧的博弈,这背后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撑。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与国际智库建设接轨,只有在全球视野下进行智库建设,才能战胜来自经济金融、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挑战,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南京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沿和窗口,随着国际性人文绿都建设的不断推进,南京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对南京智库建设的国际化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推进智库建设国际化的过程中,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国际间信息沟通获取的渠道,及时了解掌握所需要的动态信息。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加强交往交流。三是积极参与全球智库竞争,参与重大国际问题研究,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发出“中国声音”,为世界作出独创性的知识贡献和思想贡献。

(四)创新管理机制,促进智库治理的现代化

没有智库治理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智库建设的现代化。根据《关于强化“智库”支持功能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意见》,南京市对智库的建设和治理初步作出了系统的谋划和部署,今后还将在具体工作不断发展完善。

在组织架构上,建立一个由市领导及市四套班子研究室、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统揽全局的南京智库协调委员会,负责对智库的总体研究方向、公共资源配置、项目协作配合等事宜进行高层次统筹协调。在此之下,完善专业咨询委员会、南京智库联盟、部门研究机构等三种组织形态,建立沟通交流、信息共享、研究协作、资政议政、决策评估、人才培养等六个平台。在运行机制上,逐步建立常态化组织协调机制、制度化决策参与机制、专业化分工协调机制、市场化竞争择优机制、多路径成果发布机制、全过程跟踪评价体制、全方面支持保障机制,构建智库建设、管理、运用的立体框架,奠定现代化治理的制度基础。

加强对民间智库的培育、管理和运用,建立完善相关的法规和制度。积极为民间智库发展提供相关环境,为民间智库获得政府信息、数据和研究课题提供公平机会;建立民间智库机构与决策部门沟通的渠道、桥梁和平台;引导各类智库有序发展,参与公平竞争。

积极运用先进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推进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加强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打造全方位、广覆盖的信息平台,使政府与智库之间、智库与智库之间做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智库治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猜你喜欢

最强大脑社科智库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透析2019年中文社科排名靠前期刊里的大学和学者
余杭区首个“社科之家”揭牌启用
人文社科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最强大脑”哪家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
简论社科信息事业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