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安市龙头国家级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2016-05-14王秀花

绿色科技 2016年9期

王秀花

摘要:以福建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提出了以湿地保护为核心,合理开发利用,适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修建性总体规划。评价了湿地资源特征,划分了保护保育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四个功能区。重点规划了保护保育区的保护措施和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的建设项目,以及配套设施,作为公园建设依据。

关键词:国家级湿地公园;修建性详规;功能分区;安砂水库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17502

1 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近些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加剧,湿地资源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其消失、退化现象严重。随着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到空前重视,主要集中于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有效管理和湿地退化机制、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以及技术方法、示范推广等方面。同时,风景园林师将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科学原理与传统的风景园林规划方法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对受损湿地的修复与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传达了风景园林行业对自然资源、社会环境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思考以及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和城市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手段,湿地公园受到了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的热捧,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热潮。然而,由于建设的盲目性和管理法规监管缺位,规划设计领域缺乏对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系统性研究,城市湿地公园存在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和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因此,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打造独具个性魅力的生态湿地公园,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焦点。本文以永安市龙头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的规划思路、规划布局结构、重点区设计等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梳理园区水系和交通流线,结合生态恢复与重建,建设一处以湿地生态系统保育为主,集科普宣教、游览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并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2 项目背景

2.1 项目区位

湿地公园位于永安市安砂镇,东到漳坑北侧山脊,西临罗坊溪永安市与清流县交界处,南靠罗坊溪入库河口第一湾,北接罗峰溪坪上。

2.2 前期工作

永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为了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提出在安砂水库及库区建设“福建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的构想,旨在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进一步提升安砂水库在永安市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为此,2010年委托省林规院编制“福建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4年3月,永安市林业局委托厦门菁博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修建性详规。

2.3 规划范围

湿地公园地处闽江干流上游、九龙溪中游,涉及安砂镇的安砂村、坑口村、罗丰村、青村和新建村 5个行政村。湿地公园是以水库为主体的库塘型湿地公园,包括安砂水库永安市境内的库塘湿地与河流湿地,及水体两侧与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密切相关的部分山体。湿地公园总面积3073.8 hm2,其中湿地面积1032.7 hm2,湿地率为33.6%。湿地公园水面开阔,水质优良,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湿地景观资源别具特色;天然林面积1731.2 hm2,形成森林、湿地这两大生态系统林水相连、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两岸森林是库塘湿地生态安全的天然保障。

2.4 规划范围内权属问题

安砂水库的水域权属为国家所有,由永安市安砂镇安砂渔场负责管理,养殖由永安市九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

湿地公园内林地总面积2032.7 hm2,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894.4 hm2,非生态公益林面积138.3 hm2。林地权属:集体所有1981.9 hm2,国家所有50.8 hm2。集体所有涉及安砂、新建、坑口、罗丰、青村等5个行政村,国家所有涉及永安林业股份有限公司。

3 总体规划

3.1 湿地公园定位

湿地公园以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重点保护对象,以峡谷型库塘湿地、库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核心,以水库及库区植被构成的山水景观长廊为特色,集湿地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监测、游览娱乐以及水源供应等合理利用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3.2 规划布局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遵循“保护优先、生态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总体布局,共设置4个功能区:管理服务区、保护保育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在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基础上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

3.3 各功能分区规划方案

3.3.1 宣教展示区

宣教展示区分为龙头和七星岛两个小区,总面积为206.8 hm2,其中湿地面积104.2 hm2,湿地类型主要有溪流湿地、库塘湿地、岛屿、消落带等。龙头宣教小区与管理服务区结合在一起;七星岛沟谷纵横,库湾众多,湿地景观优美。集中展示了山区库塘湿地和溪流湿地生态特征、功能、生物多样性,是开展科普宣教的良好场所。

3.3.2 管理服务区

管理服务区位于湿地公园的入口区,龙头中部陆地的东北角,规划面积为2.6 hm2。经实地考察,这一部位为有林地,不适含毁林建筑。建设地点改在龙头平坦陆地的东面山坡下,并与龙头宣教小区结合在一起。规划建设面积1.9 hm2。建设项目有基础设施建设、公园管理站、旅游服务中心等建筑群以及服务设施等。

3.3.3 合理利用区

合理利用区东段从安砂水库大坝前1.5 km开始,中间经过罗峰山,西南段止于罗坊溪入库河口,总面积为1590.6 hm2,其中湿地面积555.7 hm2,湿地类型主要有溪流湿地、库塘湿地、消落带等。规划建设范围重点在龙头对岸山体及库湾水域, 开展生态旅游和湿地生态养殖如网箱养鱼等。

3.3.4 保护保育区

保护保育区位于湿地公园北部,从罗峰溪坪上到罗峰山段,总面积为1273.8 hm2,其中,湿地面积372.8 hm2,湿地类型主要有罗峰溪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消落带等。

湿地保护措施:严格保护水面、溪流、库滩,防止湿地流失,严防破坏地形及动物栖息环境。湿地公园内的溪流、湖湾、湖边、山林,禁止任意挖沙、取石、填埋。库湾禁止围堰,不得乱砍岛上森林植被等,对小部分低效人工林实施林相改造。

4 主要景观规划

4.1 龙头片区景观建设

龙头位于湿地公园中部平坦陆地,原木材中转站,现为九龙湖渔业公司所在地,面积为3.9 hm2,是公园管理、进出库区、对外交通的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一片二区”, 一片就是龙头片区, 二区之一是管理服务区,规划面积1.9 hm2; 第二区是龙头宣教展示小区,规划面积2 hm2,二区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景观规划项目包括公园大门景观设计意向;公园管理站、教育培训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有机产品展销馆等建筑风格;交通设施规划如园路、停车场、码头、仿木栈道等;旅游服务设施如公园广场、凉亭、休闲木屋、餐厅、公厕等;基础设施如供电、照明、给排水、卫生设施、园林绿化等景观规划设计。

4.2 七星岛片区景观规划

七星岛宣教区位于湿地公园中部西南,含7个小岛、若干半岛、库岸、岛湾水域,规划面积200 hm2。空间结构构成“七星拱照湿地桃花源”。7个小岛与水域、库岸林水相连、相互依存, 七星拱照、构建湿地人间仙境桃花源。

七星岛开发建设: A岛:猴屿—大圣别居、B岛:永安风情、C岛:天鹅故里、D岛:鸟儿天堂、E岛:安砂水泊、F岛:观渔廊坊、G岛:樱花桃花岛。岛上建造观景台、观鸟屋、休闲凉亭,消落带修建游览仿木栈道、亲水平台;水域开发水上乐园、垂钓舫、网箱养锦鱼等。

5 结语

永安龙头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应立足对湿地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湿地景观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将公园建设成湿地生态系统较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生态功能较强、基础设施较完善、整体形象突出、库塘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点;充分展示湿地文化和湿地景观,建设成湿地宣教、科普、旅游和生态文明的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崔保山,刘兴土.湿地恢复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1999,14( 4).

[2]张金生,盛江,郭立伟,等.大庆市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规划师,2000(6).

[3]罗新正,朱坦,孙广友.松嫩平原大安古河道湿地的恢复与重建[J].生态学报,2004(5).

[4]许木启,黄玉瑶.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J].生态学,1998,18( 5) .

[5]周进,Hisako TACHIB ANA,李伟,等.受损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01,2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