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竹在昆明公园绿地中的应用调查
2016-05-14赵浩琳唐岱
赵浩琳 唐岱
摘要:指出了昆明公园绿地中观赏竹的主要种类及其应用方式,分析了观赏竹在昆明公园绿地景观上的应用现状,一些竹类在昆明园林景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的措施,以期为观赏竹在昆明市园林建设中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观赏竹;昆明;公园绿地;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16702
1 引言
竹类植物资源丰富,适生范围广,是世界植物及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共有竹类80余属,1200余种。中国是全球竹类资源最丰富且竹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种类多,分布广,生境多样,有木本竹类植物43属,竹种700余种,变种和变型150个左右[1]。其中云南是我国竹类植物最多的省份,有30属,250多种,占我国竹种数的1/2,世界种数的1/4,有“世界竹类的故乡”之称。云南省竹类植物大部分都具观赏价值,其中具有优良观赏价值的观赏竹类主要有21属79种[2]。随着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观赏竹以其独特的外形结构和色彩风韵,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成为了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自然概况
昆明市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东西最大横距140 km,南北最大纵距220 km,市域总面积约21473 km2,其中市区面积约330 km2。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季节变化不大。年平均温度为14.9 ℃,城区温度在0~29 ℃之间,全年温差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全年日照为2250 h左右,无霜期240 d以上,年均降水量为790.0~1094.2 mm,降水量不均匀,属半湿润地区,且干湿季明显。土壤大致为红土、黑土、灰棕土、沙土和胶泥土等类型,多呈微酸性反应,适合多种竹类的生长。
3 研究区域
针对观赏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对昆明市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8个公园绿地进行实地调查,分别有:昆明世博园、金殿风景名胜区、昙华寺公园、黑龙潭公园、翠湖公园、昆明动物园、大观楼、云南民族村。
4 应用现状
4.1 昆明公园绿地常见观赏竹种
通过对昆明市公园绿地的实地调查,目前在昆明公园绿地景观中应用的观赏竹种类不多,最常见的是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调查的每个公园绿化中均有应用。其次使用较多的观赏竹种有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黄金间碧竹(Bambusa vulgaris 'Vittata')、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小琴丝竹(Bambusa multiplex f. alphonsekarri)、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Fernleaf')、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云南方竹(Chimonobambusa yunnanensis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
调查发现随着现代栽培技术的发展,除了常见的观赏竹种外,在一些公园内的专类竹园中引种栽培了外来观赏竹种,丰富了观赏竹的种类。
4.2 观赏竹在昆明公园绿地的景观应用
4.2.1 竹林、竹园
竹林是以营造竹景为主的大面积竹林景观。在昆明公园绿地建设中,常用慈竹、金竹、苦竹、孝顺竹等竹类的规模性种植来打造成片竹林景观。翠湖公园的道路两旁有排列整齐的慈竹林,竹体高大,形态优美;昙华寺公园的金竹林,林间置桌,休闲惬意;黑龙潭公园内有绿意绵绵的慈竹林。金殿风景名胜区水景园旁以金竹、紫竹、慈竹混合种植成郁郁葱葱的竹林。这些竹林通过大规模种植营造出翠绿浓郁,幽静舒适的氛围。
专类竹园以竹为主体,收集各种竹类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竹种来营造竹林景观,展示特色竹文化。昆明世博园的专类竹园共收集竹类植物28属222种4000余丛。有观赏性强的大佛肚竹、筇竹、黄金间碧竹等30余种,有珍稀濒危的铁竹、针麻竹、贡山竹、梨藤竹、刺龙竹、中甸箭竹等50余种,同时在逐渐郁闭的竹林中,点缀有竹楼、竹牌坊、竹亭、竹栏等竹建筑,其景美不胜收。小型的专类竹园有金殿风景名胜区竹类专园和翠湖公园的竹林岛。前者引种50余种,后者栽培展出40余种。包括昆明园林景观中不常见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Pubescens')、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大佛肚竹(Bambusa vulgaris 'Wamin')、大明竹(Pleioblastus gramineus)、扫把竹(Fargesia fractiflexa)、龙头竹(Bambusa vulgaris)、爬竹(Drepanostachyum scandeus)等。
4.2.2 竹径
竹径是一种竹类与园林道路相结合的竹景观,颇具观赏性,不仅有引导游览的作用,还可以分隔或围合空间,改变空间结构,创造出竹径通幽的意境,在昆明市的各大公园均有应用。黑龙潭公园的竹径颇具特色,入园主干道以秆形高大的慈竹排列两旁,开阔有气势,入园后再以秆形较小的金竹为径,衔接自然,道路以青石铺砖,显得格外幽静深邃。昆明动物园和云南民族村内以株型矮小的凤尾竹列植做绿篱观赏,在游路两侧形成竹径,有时也修剪成球,其叶细小秀丽,别具一格。另外以金竹、紫竹作为竹径在昆明公园绿化应用中最为普遍。在城市公园绿化中恰当运用不同的竹类植物能够营造出不同氛围的园林景观。
4.2.3 观赏竹与山石、水体的搭配
在昆明市公园绿化中应用竹与山石、竹与水体或三者相互搭配形成自然式园林景观是常用的造园手法。或是取石配竹,或是因石而配竹,有的以竹为主景,有的以石为主景。翠湖公园内丛生小琴丝竹配以矮小置石与园内古典式园林建筑相互呼应。水体是园林景观具有灵性的要素,无论静水景或动水景都能极大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和意境。昆明市世博园竹园,湖边种植有郁郁葱葱的竹林,竹制长廊卧于岸边,水映竹影,风景优美,别有一番诗意。
4.2.4 观赏竹与园林建筑的搭配
竹类有高大如乔木的种类,也有低矮如灌木的种类,疏密有致,合理的配置使其与建筑构成生动、有美感的园林景观。大观楼公园内最著名的大观楼两侧对称配以秆形高大姿态优美的丛生慈竹,浓郁翠绿的竹子衬托着主楼,在游人眼前展现出一幅优美的古典画卷。云南民族村内各村各寨种植有不同的竹类,如傣族村内种植有慈竹,经过多年的生长十分高大,竹叶茂密,与旁边的傣族村寨相映成趣;佤族村内道路和村寨旁多种植有金竹,金竹散生排列整齐,一边衬托村寨形成配景,一边围合空间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5 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5.1 观赏竹种应用种类较少
除了在专门设置的竹类专题园中收集栽培有种类丰富多样的竹类植物外,目前在昆明公园绿化中虽然广泛种植竹类植物,但种类比较单一,以至于出现昆明公园绿化所用竹种都以慈竹、金竹为主,造园景观上出现雷同现象,难以体现出竹景观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云南省丰富的竹类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建议开发及扩大观赏竹引种研究工作,建立生产基地,丰富观赏竹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种类,体现竹类植物景观的特色与多样性。
5.2 缺乏对竹类生长特性的了解,导致景观退化
由于竹类的繁殖特性,部分公园内的散生竹在没有人为干预的自然生长情况下,其竹鞭繁殖速度快,覆盖面广,容易侵占其他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存空间,从而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使得原有植物景观遭到破坏。对于公园内的丛生竹,有的由于秆龄结构不合理,出现部分竹秆枯黄、老化及死亡的现象,显得整个竹丛毫无生机。这些都严重影响整个竹景观。建议加强对竹类生长特性的研究,利用人工干预调整出合理的竹林结构,特别注意对散生竹的生长范围加以必要限制,使营造出的景观具有观赏持续性。
5.3 缺乏合理的养护管理
昆明公园内的竹类植物有些没有按期得到必要的养护管理,出现断枝、残枝、枯死、老化等现象,其观赏价值降低,对园内的景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公园应加强对竹类植物后期养护管理的力度,培养专业技术人员,适时对竹类修剪删密、去残,适时施肥、松土,注意病虫害防治。根据不同竹种的生态要求改善其生境条件。
6 结语
应当更加重视观赏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丰富的竹类资源,合理运用不同生长类型的竹种,按照其观赏特性合理配置,使其在昆明公园绿地中为市民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竹景观和竹文化,在美化生活的同时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城市园林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1]刘 玮,黄文韬.观赏竹研究进展[J].世界竹藤通讯,2013,11(6):7~12.
[2]王慷林.观赏竹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高 峰,阳雄义,辉朝茂.园艺观赏竹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竹子研究汇刊,2006(2).
[4]郑清芳,连巧霞,郑 蓉,等.观赏竹的园林应用、分类及评价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