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6-05-14韦振盛
韦振盛
摘要: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实际情况为例,分析了黄冕林场经营状况,指出了国有林场在长期的发展中存在着经营管理不顺、政策支持不完善等问题,应通过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加快黄冕林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当前黄冕林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黄冕林场;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F3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08802
1 引言
国有林场是我国自然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大规模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机制不顺,理念定位不清、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给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为促进国有林场科学快速发展,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
2 广西黄冕林场林业产业发展成效
2.1 森林资源发展现状
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创建于1957年11月,是自治区林业厅直属的大型林场之一。黄冕林场地域宽广,森林资源丰富,林区内珍贵植物品种繁多。林场经营林地总面积49.3万亩,速丰林林地总面积48.02万亩(场内32.86 万亩,场外合作造林15.14 万亩),经济林面积近1万亩,其中管护生态公益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90.0%。分布在场内5个营林分场,场外3个营林分场(桂东分场、桂北分场、环江分场)。森林蓄积量250万m3,年产木材30万m3,资产总值11亿元以上。
2.2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黄冕林场是广西国有林场改革示范点,在抓好森林资源培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了3大产业结构来大力发展经济。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以速丰林、经济林、花卉植物培育为第一产业;以木材深加工、林产品为第二产业;以林下种养,森林旅游、房地产开发为第三产业。截至2016年3月份,利用林区资源优势,采用仿野生技术种植铁皮石斛面积达2250亩,其中已有426亩通过森林食品认证审核。培育种植金线莲、油料香樟、杉木、乡土树种等珍贵药材苗木500亩;种植茶叶、柚子、杨梅等经济林面积近1万亩,茶叶加工年产80t,年产黄金柚1700t,东魁杨梅年产 175 t。鼓励职工林下养殖全面发展,养殖茶香土鸡1万羽、养生态羊1万头。洛清江森林公园发挥森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桂柳高速公路和高铁横穿林区而过,公园内外交通十分便利,为发展生态养生旅游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年游客容量为154.1万人。
3 阻碍林业产业经济发展原因分析
3.1 林地资源保护不到位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违规操作,甚至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罚代刑等现象客观存在,助长了违法分子器张气焰。
3.1.1 场外租地被非法转让
场外租地造林项目的开展,缓解了国有林场资源不足的局面,给林场增添了一份新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承担巨大的风险。农民经常为了利益不履行合同,要求额外补偿,阻止造林、阻止采伐、阻碍运输等情况,影响了场外租地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3.1.2 林地被非法侵占
黄冕林场林区地处偏远山区,分布广散,与农村耕地相邻,甚至部分被农耕地所包围。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林木农产品价值提高,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也随着增大。林区盗伐、滥伐案件、非法侵占地边、人为纵火及拦堵交通收赞助等现象时有发生,林场没有执法权,不能及时有力地打击,导至林场管理困难,维护支出成本费用高。
3.2 理念定位不清
目前大部分国有林场还在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由于产品定位不明确,思想观念落后,经费来源不足,靠采伐林木维持生计,既受到资源条件的约束,又受到采伐限额的限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3.3 林场经营管理不顺
3.3.1 林业产业规模产品缺乏竞争力
黄冕林场林产品存在着销售不畅的现象,加工层次停留在初级阶段,少数产品规模相对过大,导致生产过剩 。在经营管理规范上看,林产品有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①林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思路不广,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②生产规模不够大,经营管理能力缺乏;③市场调研欠缺,产品没有竞争力;④品牌优势不明显,经济效益低;⑤职工干部工作没有积极性;⑥没有建立完整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
3.3.2 花卉植物发展缓慢
近年来,黄冕林场为强化森林资源培育,建设有中心苗圃基地和仿野生铁皮石斛基地,苗木主要供应本场造林用,再向周边市场供应。由于现培育苗木品种单一,高档珍贵品种稀少,结构单薄、土壤改善能力差、抵抗病虫害能力弱、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不高,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
3.4 资金缺乏森林公园开发力度不够
洛清江森林公园地处中亚热带的南缘,风景资源独特,园区内野生珍稀保护动物品种繁多,总面积5298.5 hm2。由于黄冕林场负担重,无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国家对洛清江森林公园开发项目重视程度不高,林场招商引资力度又不够,资金短缺,造成了森林资源严重浪费,至今未得到有利完善开发。
4 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革对策
4.1 加强依法治林
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必须先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在今后修改《森林法》时要明确国有林场的法律地位。明确林场的功能定位和职责范围,并赋予必要的自主权和在森林资源资产保护管理中的行政管理权,使国有林场在保护管理和经营利用森林职能真正做到有权、有责、有利,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有效保护林地资源。要保障林场合法权益,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必须强化监管、加强执法工作。必须做到以下5点:①要结合林场改革,动员广大媒体进行公开报道、宜传,为改革营造良好氛围。②要有组织地、集中地严厉打击侵犯和破坏国有林场利益的行为,防止国有林业资源流失。③要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和协调,取得地方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理解。④要加大林业灾害防控工作,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⑤依法处理违法事件,惩处违法责任人员。
4.2 深化体制改革
深化体制改革首先要做到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分开,林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制定一条切合实际又跨越式的发展战略。森林资源管护和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融入地方,改善职工基本生活。区分不同情况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长森林蓄积量,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保障能力。
4.3 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4.3.1 转变营销战略大力推广
黄冕林场要稳步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必须让林场区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要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管理效益,必须严格做好以下几点:①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行动措施。②引进高级复合型人才。③派遣技术人员去知名企业学习产品生产、深加工、销售等环节成功经验。④要抓好林产品生产质量,有效监督管理环节。⑤在国有林场改革经营中,实行切合实际的奖励机制,鼓励调动职工干部的积极性。⑥不断开拓林业产品门路,加工产品品种多样化,从粗放加工走向精加工,以便提升林产品加工深度和品牌知名度。⑦定期开展市场调查,密切关注林业产品相关替代产品的生产情况,以便针对性调整营销策略。⑧开展林产品包装、贮藏、运输等相关服务;⑨建立健全相关产品销售渠道。如贸易中心,超市、全国信息网络平台,直至走向全球销售。
4.3.2 加快花卉植物培育创新
为适应黄冕林场改革的需要,发挥林区绿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必须加快林下经济培育创新。创建高档植物示范基地,引进国内外高档绿化苗木、盆栽、特色养殖种植。科学规划发展林下经济模式,配备先进的培育枝术和设备,创新培育方式,不断提高种苗应用推广能力,以品质优良的花卉植物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建议黄冕林场可以参加竞标或主动与市政府单位、其它事业单位合作提供花卉植物租摆服务,为林场职工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4.4 完善扶持政策、招商引资大力开发森林公园项目
黄冕林场森林资源良好,生态公益林比重高,趁着全国林场改革的步伐,政府在资金政策问题上应给予大力支持。在大力争取建设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还应积极争取对外招商引资合作项目的开展,以强有力的资金的投入,有效保障林区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招商引资投资方式可采用以下方法:①寻找资金雄厚、管理相对有实力的企业、个人或大型投资公司与林场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森林公园项目;②可以鼓励职工自已出资,林场出让森林景观经营权,建立生态旅游项目;③使用网络、媒体或是通过地方政府大力宣传招商引资。为了提高森林公园旅游满意度,林场除了已有的森林寻幽探险区、植物博览区、休闲度假区、古迹文化体验区、户外扩展区等项目外,建议全面修护旅游线路,新增森林避暑山庄、环山步道,钓鱼池、餐饮、住宿等设施,进一步打造星级景区。
5 结语
通过实施国有林场改革,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职工收入,建立经营管理新体制,功能明确定位,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监管得力,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实现林业产业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永太.企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46.
[2]周旭昌.国有林场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4(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