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条主线

2016-05-14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规划经济

编者按 3月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记者会。近200家境内外媒体的300多名记者参加了记者会。

徐绍史主任就“十三五”规划的特点和亮点、当前经济形势、经济增长区间目标、促投资稳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化解过剩产能、房地产去库存、国有企业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提问。

现将徐绍史主任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记者会上回应中国经济社会热点问题予以摘发,以飨读者。

去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但是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扎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总体看,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认真抓好“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努力实现“十三五”规划顺利开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十三五”规划

问:近些年政府大规模简政放权,其实目的就是为了抓紧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腿,让市场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篇幅明显比“十二五”规划纲要长了不少,多出两万多字。规划表达的是政府的意图,篇幅的增长是否意味着我们政府的手伸得更长了、管得更多了、管得更宽了?另外请您谈谈“十三五”规划的特点和亮点。

徐绍史:“十三五”规划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按照中央《建议》来编制的,特别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把这个边界理得更加清晰。文字是增加了一些,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市场主体起到引领的作用。

“十三五”规划的特点和亮点,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十三五”规划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一部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规划。因为“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所以它的作用非常特殊。

第二,“十三五”规划是认真贯彻了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编制。《建议》中提出了“六个坚持”、“五大目标”,都在“十三五”规划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三,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新理念和经济新常态贯穿于整个规划的各个领域全部过程,同时发展新理念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又落实在各项重大政策举措上。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出发,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主线来处理。充分落实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规划还特别强调了要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完成这样五大任务。加强风险防控,加快转型升级和经济的提质增效。

第四,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设置了“十三五”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规划纲要中确定了主要任务目标,包括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要迈向中高端水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见到成效,发展协调要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要总体改善,民众生活要明显提高等等任务目标。围绕这个任务目标有确定了指标,主要是四大类: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这四大类25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是13项。约束性指标基本上是针对政府的,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而预期性指标主要是针对市场化和竞争性领域的,起引导作用的。通过这些指标实现平衡、包容、可持续基础上的两个翻番。

第五,这部规划纲要有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重大政策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要划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同时我们强调,市场和政府的协作配合,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政策的具体安排上强调它的精准性。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体现在规划纲要的专栏当中,有25个专栏,其中有一个是“十二五”指标的完成情况,另外一个是“十三五”指标的设置情况,剩下23个专栏基本上都是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大概有160多项,涉及到科技创新、结构升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改善这样五大方面的支撑。

通过本次审议,这部规划纲要草案会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指导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既要看态势,又要看走势,更要看趋势

问:几天前穆迪评级公司下调中国经济的展望,你对这个有什么看法?请分析一下今年经济形势怎么样?最大的风险点是什么?

徐绍史: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国内都关注中国经济的形势和走势。我觉得看中国的经济,不能再用传统的、以往的视角看。

首先,应该用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个视角来看待中国的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最核心的是三个概括,即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应该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待中国的经济。从这个角度看,中国2015年的经济的表现是非常亮丽的。

第一,速度变化,就是在经济平稳运行当中实现了速度变化,去年全年经济增长是6.9%,比2014年还回落了一些,但还是在合理区间。同时,就业平稳增长,预期目标是1000万,实际是1312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增幅快于经济增长达到7.4%,CPI温和上涨,去年一年也就1.4%,环境质量还在不断改善。

第二,结构在不断优化。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的贡献已经高于投资,消费贡献率达到66.4%。从产业结构来看,三产已经占了半壁江山,达到50.5%。从地区结构来看,地区发展朝着平衡、协调、协同的方向发展。从城乡结构来看,进一步优化,2015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

第三,动力在转换。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上游产业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但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增长,而且迅速集聚,新的动能在快速成长。

所以用新常态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应该说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都在顺利、快速地推进。

第二个视角,看经济不能只看眼下,也不能只跟过去比。既要看态势,又要看走势,更要看趋势。现在整个经济的态势不错,因为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而且稳中有好。从走势看,1月份的数据也有一些显示出积极的迹象,CPI在1月份达到了1.8%,PPI在1月份环比、同比降幅都在收窄,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都有所回落,这与春节这个节假日的因素相关。但非制造业PMI还在景气上方,是52.7。而且从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分项指数看,也有不少积极的变化。另外,1—2月份的全社会发电量是增长的,所以经济走势有积极的一面。

更重要的,还要看整个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四个没有变”,就是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是我国经济的长期趋势。

從态势、走势、趋势上看,应该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所以对中国经济应该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做出判断,这样就可以稳定社会预期,坚定市场信心。2016年用三句话概括:信心坚定不移,挑战不容低估,政策储备充裕。

从新常态角度,从态势、走势、趋势角度,我们可以做出客观的评估。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第一是物质基础雄厚,我国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高效的基础设施。第二是市场需求巨大,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的市场主体。第三是区域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随着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要素流动越来越便捷,配置效率越来越高,各地比较优势就可以发挥得更加充分。第四是生产要素的质量也在提高,受教育的平均年数在增加,而且每年都有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投入到劳动大军的队伍里面来。第五是宏观调控的经验也在逐步积累,不断丰富。所以,以上就是我们信心坚定不移的客观基础。

2016年有些什么困难?客观说,挑战不容低估。首先是世界,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低速增长,金融市场动荡,大宗商品价格下挫,地缘政治的风险不容忽视。因此,世界经济环境当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它会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影响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内经济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同时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比较大,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而且财政金融领域的一些风险也在积累,所以综合来看,我国2016年面临的形势可能更加错综复杂,所以风险绝对不容低估。

政策储备充裕。针对今年的经济运行,我们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拓新市场,投资新领域,培育新动能。我们的政策工具箱里有充足的政策,而且还在不断地研究充实,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使2016年的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化解过剩产能不会有下岗潮

问:当前,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转型压力的加大,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加上今后几年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也比较大,就业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请问国家下一步将怎样进一步保障和促进就业?

徐绍史:就业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收入,又直接影响到消费,因此就业问题广受关注,特别是我们提出了要化解过剩产能,社会上乃至境外都有一种看法,说可能会引起第二次下岗潮。这个问题需要更深入地来分析,我觉得中国不会出现下岗潮。

从2013年5月份就叫停过剩产能,不准再核准新的过剩产能的新上项目,9月份出台了化解过剩产能的一个指导意见。这两年,过剩产能的化解工作在持续推进,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从以往的经验看,钢铁、煤炭这些领域的化解过剩产能,各地政府并没有找中央政府,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能够妥善解决职工的安置问题。河北化解过剩产能起步比较早,力度也比较大,但是企业兼并重组、债权债务的重组、职工的安置,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社会和谐稳定。现在大量的退养一批、辞退一批、分流一批、协议保留一批。5年之内,钢铁产能要去掉1—1.5亿吨,3—5年内,煤炭产能要退出5亿吨,还要减量重组5亿吨。中央也已经拿出一大笔资金作为奖补资金,重点帮助国有企业安置这些困难职工。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总体来看,中国的就业问题应该比较乐观,从这几年数据可以看出来:第一,有些企业虽然比较困难,但是它也采取措施来稳岗,比如减少劳动工时,稍微压减劳动报酬,稳住这一批,那就成了就业的缓冲带。第二,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现在经济增长一个点带动的就业比过去要多得多,所以经济不断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就更多。第三,三产吸纳就业的能力更大。2011年三产只占了42.2%,但是去年已经到了50.5%了。第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五,劳动力在企业地区间、行业间的流动越来越快,劳动岗位的匹配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求职者可以从手机上看到就业的信息,因此劳动力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流动速度大大加快,岗位的匹配也加快,而且精准度也不断提高。还有非正规就业,现在有一些地方的劳动参与率也在下降,主要是非正规就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不仅如此,国家还准备了针对五类人的支持政策以及建设三张网,五类人一是大学生,包括往届毕业的和应届毕业大学生;二是失业、返乡的农民工;三是困难企业具备再就业能力的职工;四是困难地区有就业意愿的人员;五是确实有困难的就业人员。三张网是就业信息网、职业培训网和社会保障安全网,兜住这五类人,同时又为广大就业者服务。

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了新进展

问:去年“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包括“走出去”战略也取得了明显进展,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些方面的情况。另外,针对这些方面,政府今年将会出台哪些新的措施呢?

徐绍史: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回顾去年,“一带一路”的建设有以下几方面的进展:一是完成了“一带一路”的规划设计。去年3月份博鳌论坛的时候,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之后,涉及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地方也都做了相应的规划,在国内也成立了“一带一路”的工作机制,编制了一批专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二是国际上合作的共识在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国家的热烈响应。去年我国与30多个国家签订了“一带一路”共建谅解备忘录,而且一些主要的“一带一路”骨架已经开始搭建,比如说中蒙俄的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都在商议推进,有的已经进入到建设阶段。投资贸易也在蓬勃发展,中国跟哈萨克斯坦的产能合作协议总投资已经超过230亿美元,中巴经济走廊签订的协议项目金额也有300多亿美元,国内各方面也在积极行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在国内构建机制,逐步落地。

三是产能合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去年一年,首先是优势装备和产能加快出海,铁路至少已经启动建设的有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速铁路已经开始勘测,巴西到秘鲁的两洋铁路也开始勘测。核电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进入了英国市场,同时巴基斯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机组也已经开始建设,和阿根廷也签署了相关协议。钢铁、有色、建材优质产能也开始规模化地向外转移。

四是境外投资工程承包带动装备出口快速增长。去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180亿美元,增长幅度是14.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有2100亿美元,增长了9.5%,而且国际产能合作双边的、多边的、第三方市场的合作也在进一步加快。

今年国家打算在“一带一路”进一步跟已经签订合作备忘录的国家做出具体落实的安排,同时推进一些重要的走廊建设,再来部署一些重要的支点国家,国际产能合作将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予以推进,铁路建设,优势产能转移等争取有更多实质性的进展,同时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相信“一带一路”的建设会有更快的发展,国际产能合作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民生是“十三五”规划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

问:关于“十三五”的问题。教育资源不公,医患矛盾突出,养老保障和服务有待完善,“十三五”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姓最关心这些民生难题能否得到解决,自己能得到多少更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请问“十三五”规划在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难题方面有哪些实招和硬举措?

徐绍史:民生是这次“两会”特别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也是“十三五”规划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因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两个指标非常关键,一是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一番,二是城乡居民收入要翻一番,这都直接关系到民生。“十三五”规划在民生问题上的笔墨更重、措施更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民生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全力实施脱贫攻坚,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要全部摘帽,还要解决区域性的整体贫困。所以,中央专门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贫困人口是7017万,所以那时候提出来特色产业扶贫3000万,转移就业扶贫1000万,易地搬迁扶贫1000万,还有2000万要社会兜底,实际上就是需要保障的这2000万人口,通过措施来精准地脱贫。现在又有好消息,2015年统计了2015年脱贫的人数是1442万,所以“十三五”期间需要脱贫的是5575万。首先要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的整体贫困要解决,这是个最大的民生。

第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清单,明确政府的职责,来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这是“十三五”要做的一件大事,政府到底提供哪些基本公共服务。同时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和收入政策,城镇新增就业,“十三五”提出来累计要达到50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和水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要提高到90%。

第三,提高教育和健康水平。教育主要是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9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要提高到10.8年。同时国家还要实施“健康中国”的行动计划,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在“十三五”期间要提高1岁。

第四,加强重点群体的权益保障。主要是三部分人:一是2.2亿的老年人口,养老服务作为重点来考虑。二是2.77亿的农民工,具备条件就要解决他们在城市落户的问题,而且要落实居住证制度,让他们也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三是8000多万人的残疾人群体,残疾人的托养、康复、教育、就业都在“十三五”规划里面有所体现。

中國经济绝不会“硬着陆”

问:关于宏观经济方面的问题。中国政府虽然在很多场合都在解释中国的宏观政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心和忧虑还是比较多,包括之前索罗斯曾经说过,中国经济的硬着陆是不可避免的,也有观点说中国经济已经拖累了全球经济和市场,不知道作为宏观经济主要调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徐主任如何看待这些观点和看法?

徐绍史:我也听到过“中国经济硬着陆不可避免”的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我国具备物质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区域发展空间广阔、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宏观调控经验丰富五方面的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能力使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我们对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中国经济是绝对不会“硬着陆”的,所谓“硬着陆”的预言,是一定要落空的。

猜你喜欢

规划经济
规划人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图读龙江经济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中国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