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阅读与学习

2016-05-14

摄影之友 2016年9期
关键词:之友技法野生动物

前不久在一个饭局上偶遇几位摄影人,他们在得知我的身份后激动地说:“我们当年都是跟着《摄影之友》学习摄影的。”

听他们讲述当年学摄影的热情与付出,我不由想到了之前参加的一个关于摄影教育的论坛。在那个论坛上,大家讨论的话题聚焦于在摄影教育中,网络对杂志与图书的冲击。而我今天却想与大家聊聊网络、杂志、图书在一个人学习摄影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学习与吃饭、睡觉一样,都是人类的刚需。摄影是其中之一。在没有网络,摄影书籍相对较少,国外资讯相对匮乏的阶段,杂志成为大多数摄影人获取信息、学习摄影技法的唯一渠道,这不足为奇,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如今,国内外的各种影像资讯天天推送到大家的面前,都不需费时费力地去查找时,为什么还要花时间花钱去看摄影杂志呢?对于这点儿我其实是窃喜偷笑的,答案明摆着,只是一层窗户纸而已。

既然是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也会有不停变化的阶段,这个无需赘言,每个人都深有体会。网络、杂志与图书,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升级打怪所需要的装备包。网络提供的是便利、便宜的摄影基础知识的普及。杂志从深度与广度上予以延展,多角度多维度多层级的拓宽提升你的摄影技法与审美品位。而图书则在深度上继续深挖,帮助我们搭建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所有这些改变,只是对杂志以及编辑的要求会更高,这没有什么可怕的,有谁不希望自己不断进步更新升级呢?

当然人们对于网络、杂志、图书的需求,并非线性的。学习需要调剂,在不同的时段,我们也需要不同的内容,完全可以并存,何必你死我活。在这期的专题中,我们网罗了不同摄影领域的自媒体,他们借助于网络,将自己的能量在持续不断地努力中发酵。《摄影之友》杂志将他们从数以千万计的公众号中精选出来,深挖他们的故事,推荐给大家。说不定可以促成什么,我们乐见于此。

陆川的新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上映了,我是奔着那5支100多人的英美野生动物摄影团队去的。他们在极为艰苦的自然环境下,拍出了350个小时的野生动物素材。从电影院出来后,一路都在想着“我们为何摄影”这个话题。这部影片给出了答案——其实并不高深,它与其他爱好与职业一样,也是做自己爱做的事,让自己过得开心,有成就感。

电影不也是一个摄影人学习摄影的渠道嘛!我不禁哑然失笑。

猜你喜欢

之友技法野生动物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手绘技法表现
之友征集
В Китае началось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проекта решения о запрете нелегаль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再立重典
晒出你的2019最佳作品
作品一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秀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