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海昏侯的火锅宴上被涮了
2016-05-14忆江南
忆江南
公元2015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土豪金百元钞票之际,江西的考古工作者在南昌的汉代海昏侯墓发掘出了总共75枚马蹄金和金饼,并且发现了一尊类似于火锅的青铜器。于是,笔者脑海中闪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两千多年前海昏侯的火锅宴上都会涮些什么呢?
现在我们涮火锅时的主要食材包括:羊肉片、牛肉片,白菜、菠菜、小油菜,豆腐、粉条加面条,土豆、萝卜、地瓜片等,这些东西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奇物异宝,其中有一些却是海昏侯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的,即使对于贵为天子的皇帝而言,也是不可能的食物。
羊肉片在海昏侯的火锅宴上出现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牛肉片就不一定了,因为汉朝法律规定私宰耕牛是要充军流放的,而那时又没有什么肉牛养殖专业户,这就注定海昏侯没有法定牛肉片可涮。耕牛在古代一直是非常受重视和受特别保护的,因为“君所恃在民,民所恃在食,食所资在耕,耕所资在牛,牛废则耕废,耕废则食去,食去则民亡,民亡则何恃为君?”(《新唐书·张廷珪传》)汉代典籍《淮南子·说山训》中就有一个振聋发聩的警告——“杀牛,必亡之数。”
白菜和油菜是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栽种的农作物,但菠菜却是远道而至的舶来品,据《唐会要》记载:菠菜种子是唐太宗时从尼泊尔作为贡品传入中国的。唐太宗活跃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而第一代到最后一代海昏侯则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也就是说,海昏侯要想在火锅宴上涮菠菜吃必须再等它个四五百年。
海昏侯无福品尝“秋天的菠菜”,但他可以享用冬天的萝卜,可是,如果他想涮点面的或者甜的换换口味,比如土豆、地瓜,那他就要等个天荒地老,因为薯类家族的这两位老兄都是明朝后期才从遥远的南美洲来到中土大明的。土豆外形酷似马脖子上挂着的铃铛,也叫做马铃薯,味道与山药难分彼此,故又名山药蛋,由于来自西洋,所以又被称为洋芋;地瓜的小名番薯则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它也是从异族地区漂洋过海来看咱们中国人的。
海昏侯涮不了地瓜、土豆也许还不算太令人吃惊,真正让你我大跌眼镜的是——他连粉条、粉丝都无缘邂逅。粉条的直径相对较长,在0.7毫米以上,制作起来难度较小,虽然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离海昏侯生活的年代还是有一定距离。粉丝的直径必须小于0.7毫米,制作难度远远大于它哥哥粉条,300年前才得以面世,海昏侯要想在火锅宴上一品其细腻柔滑,恐怕得剃发留辫作满洲人打扮了。
不幸中的万幸是,海昏侯还有美味的豆腐和面条可吃,但需要说明的是,那时候的面条不叫面条,而是称为面饼。饼者,水和面二者相并所成之食品也,面条这个名字是在一千年后的北宋时期才出现的。
现在的火锅汤料通常分为麻辣、清汤、番茄等,如果海昏侯是个口味重的哥们儿,那他一定会颇为失望,因为那时只有麻味的花椒没有辛味的辣椒。辣椒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也是明朝后期。辣椒是沿着长江从下游向上游传播的,有趣的是,最先吃到辣椒的江浙人浅尝辄止,稍晚接触辣椒的湖南人和四川人却后来居上,成了最能吃辣的人群。
对于海昏侯的舌尖来说,纯正的麻辣口味没指望了,那么番茄口味怎样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番茄和辣椒、土豆、地瓜一样,是在16世纪才来到中华大地的。番茄的老家也在南美洲,原名“狼果”,刚发现时谁也不敢对它下嘴,生怕咬了之后会立马中毒倒地。对于番茄的拥粉来说,真的应该非常感谢世界上第一个吃它的人,没有他不怕牺牲的吃货精神,我们怎么能享受到如此美味的番茄呢?
谁在海昏侯的火锅宴上被涮了?行文至此,谜底已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了哟……
链接:
2015年11月8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十余吨近200万枚的五铢钱,相当于今天一百多万元人民币。五铢钱初铸于汉武帝时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五铢钱出土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唐宋以来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
而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出现数量惊人的金器堆,包括数十枚马蹄金、两盒金饼等。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表示,这是目前在国内西汉墓葬考古中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此类文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