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无公害生态梦”种田哥年赚百万成网红
2016-05-14唐新勇
唐新勇
又到一年春耕时,正是播种梦想的最佳季节。这不,湖南炎陵有名的80后“种田哥”邓锋,又开始卷起裤脚在他的“原始农耕基地”里忙碌起来——他的“无公害生态农业梦”,就像他手中的种子一样,正式发芽了!
一年来,邓锋一直致力于他梦想的“无农药的世界”:他希望让自己、让家人、让朋友、让后代,甚至更多的人,都远离污染、远离危害,回归到最原始的那份纯粹,每天都能够真正地吃上一口健康、美味的大米……
高薪白领回乡种“原生态稻米”
一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在沿海大城市做高薪白领的邓锋,突然决定要扎根家乡做一名“现代农民”,坚决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种“原生态稻米”。
很多人笑邓锋是“痴人说梦”!一是他从来没有种过田,二是现在有几人种田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呢?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能种田,更不用说能种出无农药的大米了。
邓锋觉得,社会上屡屡曝出毒大米、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如果真能种出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健康大米,市场需求肯定会很大,加上当时儿子刚出生,他希望至少要让家人能吃上健康、放心的大米。
2015年初,邓锋和几个朋友一起,在炎陵县鹿原镇湖田村百花园组,成立了株洲市炎帝圣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在附近承包了200多亩田,欲打造一个集生产、旅游为一体的原始农耕园。
邓锋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呢?因为对面两百米处,就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国家4A级旅游名胜区——炎帝陵,这里风景优美、土地肥沃。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200多亩田,怎么选种?何时育秧?秧苗多久后可以插秧?都一无所知!邓锋四处走访请教,挑灯夜读、上网“充电”。
邓锋到处找种子,有几个原则:一、因为他选择了以后种植不打农药,所以种子抗病性强;二、非转基因;三、口感要好;四、抗倒伏。
邓锋买了20多种种子的样品米试吃,综合所有人的意见,选择了四个口感很好的品种。
接着是泡种子。农村常见的方法是用百克或施保克+吡虫啉等杀菌剂兑水进行浸种,这些药剂都带有低毒,邓锋坚决不用,通过咨询专业人士,选用了太阳暴晒2小时的方法——太阳消毒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把种子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晒,需要放在硬纸板或竹簸箕上面晒……
育秧苗前半个月,邓锋和工人将田埂的所有杂草都除掉,用机子将秧田打烂,将草全部翻在泥里发酵,播种前一天再将秧田打烂,放入有机肥。
5月15日,邓锋开始育苗,将发芽的种子撒在秧盘上,然后撒上泥浆。第十天,由于下雨,嫩嫩的秧苗出现了稻蓟马(昆虫),导致叶尖发黄。这时,专业师傅建议邓锋喷点低毒的农药。邓锋也很着急,买种子就花了上万元,但他毫不犹豫地说:“不行,我决不打农药!不管低毒还是高毒,打了和不打肯定就不一样了!”最后,他根据老辈经验,使用撒石灰的传统方法,效果也不错。
“稻鸭共育”生态种养
邓锋承包的所有水田,都要耕两次,第一次是插秧前二十天,将草翻埋,让其腐败,可作为良好的有机肥。第二次是插秧前一两天,将田里的泥土彻底打烂,拉平。刚开始耕田时,很多“经验丰富”的农民建议他,直接在所有田里喷一次除草剂,这样草就全死了,能省不少事。可是,他的原则就是决不使用除草剂!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200多万人因除草剂中毒,其中10万人死亡。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每年除草剂中毒事故达近百万人次,死亡约2万多人。
除草剂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比如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免疫缺陷症等,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
此外,除草剂还会严重污染农田环境,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这让邓锋更加感觉到了自己坚持原则的重要性。他通过实践发现,其实不用除草剂也不是很难的事,无非是多费一些事、多花一点人力而已。
邓锋不用除草剂,秧苗同样长得好,很快就可以插秧了。开始,他考虑降低生产成本,想选择机插,但机插了一部分田后,他觉得还是人工插好些——虽然人工插贵,每亩需要130-150元,而机插的费用是每亩70-80元,可机插的秧苗不能满月,最多二十天,这种苗比较短小,插田后好多天都不返青,容易造成田中的草比禾苗还长得快,增加了人工除草的成本,所以总体来说还是人工插好。
插好秧后,很多农民就撒手不管了。禾苗长大,会出现各种害虫,常规做法就是喷药。害虫是死了,可残留物的侵蚀、渗透进了禾苗与稻谷之中……
邓锋插完秧后,不仅天天人工除草,而且采用“稻鸭共育”技术,每天让成群结队的鸭子“干农活”——在插秧7-10天后,他就按照每亩15-25只鸭子全天候地放入圈好围栏的稻田里,而且必须是出壳10 天左右的雏鸭,因为如果过早放鸭入田,或者鸭子太大,会把“立足未稳”的禾苗搅坏。
禾苗和雏鸭,就像青梅竹马的两个孩子,亲密无间。鸭子像男神一样,日夜保护着纤柔的禾苗,在田里见虫子就吃,连水草也不放过,绝不让秧苗受到一点伤害;鸭掌每天在禾苗间划来划去,又像是时刻在给禾苗“按摩”,也相当于帮邓锋中耕泥土,达到了增氧、浑水的目的;而鸭子每天排泄的粪便,就是禾苗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最佳有机肥……
当然,鸭子也不是万能的。禾苗越长越高,鸭子逐渐吃不到飞在叶面上的飞蛾。邓锋利用飞蛾雌多雄少、靠嗅觉寻找异性的特点,在稻田里安装螟虫捕捉器,放置雌性诱惑剂,引诱雄性飞蛾前来,他把为数不多的飞蛾“老公”抓完后,雌蛾便只能全部“守寡”,由于无法交配、产卵,雌蛾只能自然消亡。
有时禾苗会长出一些卷叶的二化螟等害虫,由于体积很小,又包裹在禾叶里,鸭子不爱吃,也很难吃到,邓锋就用石灰来灭杀,效果很好。此外,他的农田里还装有“灭虫灯”,可以将各种飞舞的虫子全部“诱杀”得一干二净……
“香村的味道”让他年入百万
就这样,邓锋通过“全自然耕作”模式,从始至终不用农药、化肥,也能把稻谷培育得“白白胖胖”。而那些鸭子,每天住在禾苗下,不停地觅食,不仅很好地除了虫,自身也长得很快。当禾苗抽穗时,鸭子都已长到1.5公斤左右,此时如果再在田里养下去,鸭子就会吃谷穗,所以邓锋就把鸭子赶出来,销售给酒店、餐馆等。由于他的鸭子全靠吃虫子、水草长大,味道比普通的鸭子更鲜美,每公斤可以卖到60元以上,供不应求,这竟成了他种田后赚的“第一桶金”!
由于没用化肥“催产增收”, 邓锋的稻谷亩产只有500至600斤,比普通耕种的稻谷亩产低400-500斤。2015年9月收割时,很多乡亲笑话他:“不亏本才怪!”他不服:“我虽然产量比你们低,但我卖出去的价格肯定要比你们高!”
乡亲们自然不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邓锋不仅种谷子很“奇葩”,卖谷子也十分“另类”。当地的农民收完谷子晒干后都是送到粮站,但邓锋都是在网上卖!谷子收完后,他都碾成米,然后雇人包装成5斤、10斤或20斤的袋装米,并取名为“生态稻鸭米”, 美其名曰“炎陵香村的味道”……由于包装盒设计精美,网友乍一看就似乎能感受到那种原生态大米的芬芳,加上他的稻鸭米也确实口感很好,又绿色健康,很快受到顾客青睐。
仅用一周时间促销,邓锋就通过电商平台、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工具,把他的稻鸭米在炎陵县推广得家喻户晓。最繁忙的时候,他雇了十几名年轻网络客服日夜奋战。2015年国庆节,由于有很多长株潭、珠三角以及江西等地游客前来炎陵观光度假,他开始趁此机会大力宣传稻鸭米。为此,他还特意在自己的种植基地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趣味农耕文化亲子体验活动,让上百名来自湘粤赣各地的大小游客,开心体验了一把捉泥鳅、拾稻穗、割禾打谷、赶鸭子上架等农耕文化。这次活动经网络传播后,他的稻鸭米再次掀起销售高潮……
邓锋结合当地实情抓住消费者的“痛点”,比如:举行2015年双十一“买一送一”网上疯狂抢购活动,时不时地推出各种稻鸭米优惠套餐在朋友圈让大家秒杀,还不断推出了“养生米”“孝心米”“宝宝米”“孕妇米”等各种系列……层出不穷的“高招”,使得他仅用3个多月,就通过互联网成功销售了50余吨,这让很多当地的乡亲啧啧称赞,对他刮目相看!
2015年底,邓锋粗略算了一下:虽然他的稻谷亩产只有500-600斤,但每斤都卖出了8-15元的好价钱,加上利用“生态”种植,无需购买农药、化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亩均纯收入1500多元,再加上养鸭的收入,总共每亩纯收入达到了近5000元。这显然比传统的种田方法高出一大截,而且他是大规模种植,也就是说,他第一年种的200多亩田,就成功实现了100多万元的纯收入。
尝到甜头后,邓锋决定扩大规模。他把自种的农田搞成示范田,然后在当地成立了“新型农民合作社”,跟一些种田大户合作,对他们进行“稻鸭共育”“生态种植”等技术培训,按照他制定的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进行耕作。
他实地指导,并签订合同,收割后他会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收购。如今,已有6个种田大户加入他的“新型农民合作社”,加上他自己又承包了300多亩,合作社的种植面积总共已达1000亩,预计今年产值超过500万元。
对于未来,年仅30岁的邓锋颇有信心。去年,“互联网+”风起云涌,他觉得这又是一种很好的商机,于是2016年春节后,他除了招兵买马加大公司电商队伍外,立即在县城繁华地段开设了一家“炎帝圣泉·大自然农品”直营店,主要销售他自己种养的稻鸭米、稻田野鸭,然后兼售土鸡、绿壳山鸡蛋等。他希望将直营店做成品牌后,再考虑以连锁或加盟的方式复制到其它地方,并结合专业APP、网站、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互联网工具,建立全新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2016年3月底,邓锋又开始下田忙碌起来了!春天的阳光,静静地洒在他的身上、水灵灵的稻田里,折射出多彩的光芒,他心中也升起了一个更为广阔的 “立体生态农业梦”——未来,他要和他的创业伙伴们,规划建设一个高标准的集种植、养殖、采摘、游览、品吃、住宿、运动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现代农业旅游基地,不断整合资源,向高端农业产业链延伸,要让农业也变成高端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