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翻转课堂与英美诗歌教学

2016-05-13张静牛跃辉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

张静++牛跃辉

摘 要: 英美诗歌教学在大学非专业英语教学中很少受到足够重视。虽然有些院校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了诗歌赏析课程,但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在教学方法上谈不上灵活多变,丰富多彩。本文重点探讨英美诗歌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模式多元化的现代高等教育当中,将微课、翻转课堂与英美诗歌教学相结合,以便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英美诗歌教学 微课 翻转课堂 人文素质培养

1.引言

说到英美诗歌教学,大多数人很自然地认为这是专业英语的事,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无关,有些人甚至认为学习英语诗歌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效果不明显,这种高雅艺术在学习和工作中不实用。还有些教师虽然乐意给学生讲授英美诗歌,却受制于一些客观条件,譬如,课时不够,学生外语水平弱,师资力量也有限等,最终在课堂上开展诗歌鉴赏活动力不从心,以至于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训练上,即精讲课文,带着学生做练习,等等,很少从文学欣赏角度出发,引入一些地道的英美诗歌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正因为英美诗歌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得不到重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诗歌实际上接触得很少,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实,从素质培养的角度衡量,英美诗歌教学应该纳入大学人文教育当中,文学素养,毫无疑问,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之一。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许多新颖的教学模式都可以用来辅助教学,课时和师资问题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构成无法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精彩内容的障碍。就学生的外语水平而言,总体来说在不断提高,这一点从历年的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就看得出来。根据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在非专业外语课堂上进行诗歌教学,并非不可行,尤其现在有了微课和翻转课堂这些新的教学手段,英美诗歌教学就更值得尝试。

2.学习诗歌的必要性及影响

2.1诗歌教学的必要性

诗歌作为英美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承载了文学和外语语言中的核心精华。在各个国家的母语教学中,诗歌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其自身具有独特的魅力,代表着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诗歌形式简练,内涵丰富,可以展现出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学外语不能单纯地从语言、功能角度去学,还应该重视和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做到了这些,才算是学得比较全面,一个人也会因此而获得与外国人进行文化交流的能力。

现在,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中,学习外语的学生越来越低龄化,80年代出生的人从初中才开始学英语,而“90后”、“00后”早已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外语。在大城市,学生还可以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外教,他们的词汇量、语法基础和语感比其他人更好一些。现在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至少已经在中学学了6年英语,如果再加上小学的6年,那就是12年,时间可谓不短。而在这12年当中,由于总是强调基础训练的重要性,教师一直以精讲课文和考试试题为主,如果在大学这个环境中还是如法炮制,一成不变,只是将课文增加难度,而忽略语篇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彩,那么,显然这不能给学习者带来更多新鲜感。根据这种现实,笔者建议,在高等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方案中,英语教师不妨选择一些适当的英美诗歌材料,将它们更多地融入自己的外语课堂,这样做既可以使外语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又能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人文素养。

2.2英美诗歌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2.2.1英美诗歌教学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诗歌的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思想凝练,代表着语言使用的最高境界。若学习者能够从中汲取各种养分,则自然会有助于其自身成长,语言欣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会有更大提高。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往往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地使用一些词汇或各种句型,以高超的写作手法,创造出美轮美奂、给人以艺术享受的文学意境。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细心品味所学诗句,以及诗人的那些独特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中的拟人、比喻、夸张、借代、递进、压头韵等艺术手法,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一定会上新台阶。

2.2.2英美诗歌教学可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

诗歌中凝练的语言和含蓄、精辟的思想大都来自于生活,但又与现实生活不完全一样,它不仅将文学中的高雅艺术向虔诚的读者、欣赏者展现出来,而且以此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趣、理想和追求。诗歌不仅可以反映作者的内心情感,而且可以反映出不同国家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正因为如此,学习英语诗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有机会体验诗人所描述的种种不同经历和情景,从而更好地培养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2.2.3英美诗歌教学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歌教学是传递情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进而实现美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对学生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强化他们审美情趣,而且可以使他们增进对西方社会与文化的了解,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诗歌语言精练,言辞隽永,几乎每首诗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令人深思的语言艺术世界,抒发了诗人最细腻深邃、丰富深沉的情感。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学习者无疑可以领略到这种精神、这种内含,随之而来的是人的思想和情趣也会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正如中国古诗所说,“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从教学艺术来说,这种培养优秀人才的“无声细雨”要胜过多少苍白、平铺直叙的东西,真正志存高远的外语教师对这一点不可忽视。

3.英美诗歌教学和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的结合

3.1翻转课堂和微课

在当今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新兴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的两位高中教师为了帮助缺课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将课堂演示文稿和讲解视频传到网上,令人惊喜的是,这种可贵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效果。2011年,可汗学院大量运用网络教学促进课堂教学,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从此,翻转课堂广为人知。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or Flipped Classroom),或称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是以微课视频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颠覆传统教学理念的一种新型授课方法。将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课余时间完成针对某些知识点或概念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下或课前看材料自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真诚“互动”的场所,主要用来答疑解惑、探讨、讨论,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转变,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换言之,翻转课堂是教育者赋予学习者更多的自由,将某些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堂之外,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上,以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一些问题。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些往往是做不到的。

目前,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受到师生的广泛推崇,它丰富、扩展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变得更加新颖、多样。微课从广义上说又可称为迷你课程(minicourse)、微型课程(microlesson)、微课程(microlecture),是2012年以来兴起的一种网络视频课程形式,“短而精”是其主要特点,一般时长为10-20分钟。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录像,也不是一堂课的内容浓缩。微课的目的和作用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合适的、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讲清一个问题,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有效,使学习者一看就明白、就懂、就会,这样就节省了许多课堂时间。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是教学方式上的一种调整,只要内容适合,条件具备,教师就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必要的知识点或某一个“special point,special content”提前录好,发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铺垫,也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教学案例分析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最初接触英语诗歌时,由于诗歌中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寓意,很多人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最多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记忆,貌似学了但不求甚解。这与诗歌学习的意义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让学生在课下花费大量时间查单词,一味地纠结于细节上的难点,也会影响学生欣赏诗歌的积极性,他们会觉得诗歌较难,不容易学。

按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对英语诗歌,学生经常是依赖教师把每一句诗的内在含义讲清、阐明,甚至要总结出诗的主题思想、写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总之所有这些东西,都指望老师“打包”送给他们。这样一来,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了,他们对所学诗歌还会有什么更进一步思考或更深入探讨吗?恐怕不会。学生不但没有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而且很难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独特见解。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对英语诗歌学习并没有真正深入进去,只是蜻蜓点水,表面上是学了,其实仍然徘徊在诗歌的妙境之外。

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提前帮助学生扫清一些基本的词汇、语法、难句及背景知识等障碍,让他们在这些方面没有后顾之忧。然后就可以腾出时间,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诗歌的主旨内涵、艺术魅力、写作特点等,大家可以一起进行归纳,畅所欲言。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用来讨论,解读诗歌的意境、作者的艺术构思,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诗歌的妙趣和意境描述出来,这样,学生便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尽情地体会、品味诗歌的内容。这种做法要远远胜过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讲解难词难句,只纠缠于文字层面的一些东西。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也不必刻意让学生分析和学习声韵方面的知识,比如抑扬格(iamb)、扬抑格(trochee)及其作用等,这些专业知识,教师可以安排在“微课”里面,让学生提前了解,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提到这些写作特点的时候就会轻松容易。

实践中,笔者发现,将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诗歌教学相结合,既能有效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诗歌鉴赏,提高自身的中外文学修养。学生不再是外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完全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已有知识,通过视听说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讨论,在课堂上收获更多东西。

以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著名诗歌“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当中的一个小节为例,不难看到利用微课进行诗歌教学的好处。

Two roads are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弗罗斯特的这首诗短小精美、含义隽永。在微课当中,教师不用刻意强调欣赏英语诗歌需要掌握的各种分析方法和原则,不妨从诗歌的语境和故事起源出发,介绍诗人的成长经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如罗伯斯特38岁才毅然决然地改行做全职诗人;他卖掉了祖父留下的农场,和妻子一起背井离乡,来到英国伦敦附近的一个村庄,住在木板茅屋中创作诗歌。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重点帮助学生扫清一些语言障碍,如解释一些难词(diverge,undergrowth等)、难句(long I stood等)。至于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老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对某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想或感悟。

除此之外,从教学角度说,恐怕没有学生不喜欢课堂气氛新颖活泼的,那么,既然有些英语诗歌已经被改编成了歌曲,教师不妨在讨论结束后将歌曲放给大家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甚至可以带着大家唱。这样既学习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避免了枯燥乏味,谁会不喜欢呢?

有哪些歌曲可以用到英语课堂上呢?例如彭斯的“友谊地久天长”(Auld Lang Syne),艾米莉·狄更生的“因为我无法为死神停留”(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叶芝的“茵尼斯弗利岛”(Lake Isle of Innisfree),“母亲之歌”(Song of the Old Mother),“夏洛特女郎”(The Lady of Shalott),维多利亚时代的桂冠诗人丁尼生的“国王之歌”(Idylls of the King),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能否把你比作夏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等等,所有这些诗歌都能找到相应的英文歌曲。如果教师自身音乐素养较高,则可以找到更多英诗歌曲,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这种将音乐和外语教学相结合的做法,其实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提高师生两方面的艺术修养,都非常有益。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对英语诗歌有更深刻的了解。诗歌常常不用完整句,其句式生动活泼,表现形式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这一点恰恰可以给读者留下较大思维空间,而以培养人文素养为宗旨的英美诗歌教学就是要赋予学习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表达空间,使其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深入探究,发展其感受、理解、表达和运用能力,这也是英语课从单纯的语言类课程向语文类课程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社会发展对大学英语教育的需要。正如Mc Donough和Shaw所指出的:教育者应该把学生的阅读活动看成是读者和作者(包括各种语言材料)之间的一种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即把阅读材料作为一个过程(text as process),鼓励读者和作者进行多方面的、密切的交流。

4.结语

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用于英美诗歌教学,会带给学生一种非同寻常的阅读体验,既丰富了学生对西方社会与文化的了解,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又引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深入思考,而不是让学生的外语学习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这个层面,这种学习方式和收获上的变化,对大学生来说,意义不可低估。

在内容设置方面,教师可以把英美诗歌教学设置成由易到难,先从比较浅显的诗歌讲起,以此唤起学生兴趣,培养他们欣赏诗歌的经验。若能以微课方式进行课前铺垫,教师便可以更为合理地使用课堂时间,与学生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生也一定会发现学习英美诗歌并非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从长远来讲,这种学习一定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Kathleen F.Upside Down and Inside Out:Flip Your Classroom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J].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012(6).

[2]马秀麟.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3]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4).

[4]尚婷.英美诗歌的教学策略研究[J].高教研究,2009(3).

[5]沈学珺.大数据对教育意味着什么[J].上海教育科研,2013(9).

[6]王佐良.英国诗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77.

[7]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8]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12).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