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木头,只做“人”
2016-05-13钱佳
钱佳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塑造人的课,如果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常识课或以说教为主的品德课的传统层面不让学生动起来,就难以创设和谐高效课堂。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活用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和谐高效课堂 构建方法
“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生态课堂无疑是教育工作者践行这一理念的最好范例。如何使学生不再是课堂上被动的木头人,让其天性在课堂上更好地被挖掘应该是每一个新时代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者思考探索的课题,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参与实践生态课堂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让木头人变成鲜活生命的妙招。
一、艺术地导入,激活学生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简言之,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它要求教师迅速营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侧重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学,给某些学生假、大、空的不良印象,在这种主观印象的影响下见多识广的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慢慢地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就越来越远,成为木头人被动接受教师的指令。因此教师如何通过导入启发学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成为构建生态课堂的关键。
(一)导入要有趣。
导入应引人入胜,有艺术魅力,切忌刻板乏味。为此,教师的语言要风趣活泼,态度要热情开朗,引入方式要新颖多样,引入手段要形象直观。如在《生活需要宽容友善》一课教学时,教师喊道:“下课!”同学们还是立即站起来向教师问好,此时教师就说道:“同学们你们对我真宽容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宽容的话题。”如此幽默话语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很快导入了新课主题。
(二)导入要引思。
导入不仅要为学习内容定向,更要为学生的思维定向,使学生一开始就形成教学需要的状态,切忌平淡带过或机械灌输。为此,导入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以疑促思;要善于以旧拓新,促进迁移;要让学生参与活动,发现矛盾,积极思维。
(三)导入要简洁。
导入应简洁明快、内容恰当,迅速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一般导入过程控制在5分钟之内,可以用一句名言、一段视频、一幅漫画等迅速吸引学生目光。
二、多样的互动,抓住学生
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
我国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师生间交流,讲授、灌输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重视教给学生知识,忽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的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师生互动远比生生互动多,而这种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形式很不容易带动课堂气氛,造就了越来越多不愿主动举手、故作深沉的“小学究”、“小木头人”。在课堂上可以尝试多样的生生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学生演讲、课堂辩论赛、作业PK赛、关键词上黑板等活动,虽然有时候课堂乱了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那种思维撞击的火花特别珍贵,生生互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补充、互相启发,能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是师生互动可望而不可即的。
小组讨论是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小组讨论也需做到三不随意。一是话题不能随意。如果给学生谈论的是一个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则既浪费课堂时间,又会滋生讨论就是闲聊的不良态度。二是时间不能随意,小组讨论应该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活动,要有讨论前的分工、讨论中的记录、讨论后的交流。这些活动步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绝不是两三分钟时间够用的。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活动。三是结果不能随意,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的结果加以点评,或继续生成挖掘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新的思考。
三、精心的预设、生成,启发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预设与动态生成是其核心理念之一。有效、实效、高效的思品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课前作精心预设。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的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预设”和“生成”是相伴产生的,只有以“预设”促“生成”,才会让课堂更富有活力,而且智慧的预设会使思品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一)巧抓特定时机,在预设中现精彩。
经常在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纷纷低头沉默不语,令教师措手不及。如在上八年级下册《学会休闲》一框时教师请同学介绍自己旅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事与愿违,学生似乎积极性不高,有的说最近几年没出去旅游,有的说对去过的地方没有好感,有的索性低头。这可能是教师上课前没有预想到的状况,但上课教师立即请上几位来自四川、湖南、扬州等外省市的同学介绍他们自己的家乡,每位都说得生动而有趣,尴尬的气氛立刻被轻松愉快的氛围取代。短时间高效率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体现了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但也提醒教师应该在课前多创设一些情境,如在课堂活动前先展示图片,请去过的同学举手,既吸引学生观看图片,又为下一环节学生交流旅游感受储备教学资源。
(二)慧抓偶发资源,在意外中求生成。
课堂设计还包括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上课所运用的一切教学资源,如教师所举案例、事件等。教学实效告诉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应忌舍近取远,重开发现实题材。所谓现实题材就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课堂上即时生成的、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有疑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感,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比如在《走进情感天地》一课上教师就抓住学生课前查看数学成绩这一行为,对看到成绩前后的情绪变化过程加以分析,得出情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帮助学生找到转化情绪的方法。整堂课每个活动设计都环环相扣,学生带着明确目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思想品德课更应该为培养和谐的社会公民作出贡献,在全民精神文明素养亟待提高的今天,思想品德课更应不辱历史使命把学生培养成勤于思考的人与善于创新的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一线教师,我愿意在生态课堂上多做尝试,构建学生喜爱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