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几种策略

2016-05-13夏云飞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探究能力新课程理念

夏云飞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高中教学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每位教师都应认真研读教材,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教师角色转换;创设教学情境;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探究能力 创造能力

新课程教学改革,不仅针对知识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能力形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这种要求和标准不能用高与低去衡量,而是其改革方向更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在像以前那样通过“题海”让学生“累出”能力,或是只是空谈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将一些方法和思想“压迫式”地让学生接受。《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可见新课改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注重程度,故此必须建立一套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以学生本身的个性发展为导向的完整而科学的思维培养的方法和方案。

一、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学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注意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思维氛围。

《课标》指出“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饶有兴趣。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是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设法造成学生的“愤”、“悱”状态,使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但要注意的是,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中心,注重难点而设疑,使之有针对性;所设问题应根据分析的学情,让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于联想,使问题具有启发性。设计问题也要具体,不能空洞无物,使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同时也要考虑问题的趣味性和适时性。但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质量,如果一味追求为创设而创设,那么对于课堂教学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在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意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如果脱离了必要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入新课也是可行的。

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实际上,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作适度点拨;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应放开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其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会实质,自觉构建认知结构和操作模式。

因此,课堂上要树立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学习自主化,鼓励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主获取知识,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四、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从整齐划一的要求向鼓励个性发展转变。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个性或个体倾向性为本实施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总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下的数学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数学教育要充分了解和关心学生的个性,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培植和发挥,培养其自信心,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展示、培养和发展。

在学习函数零点的性质和存在性的判定教学中,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给出性质和存在性的判定,每个学生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无可争辩的,这样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因材施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如我在讲授函数零点的性质时,注意到如何由函数零点的概念过渡到函数零点的判定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是最直观的,学生也最易接受。因此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己总结出函数零点的判定方法。不同学生得到的答案可能不一致,但是他们在探索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收获。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概念发生的从特殊到一般过程,同时也进行了因材施教。

新课改不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这都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去领会、去实践、去探索、去感悟。新的模式新的方法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片面地理解,我们过去的做法有缺点也有优点,我们应提高认识,纠正缺点,坚持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精神,对过去不能全部抛弃,因此,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不仅需要热情的投入,更需要理性的操作和思考。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探究能力新课程理念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析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