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合作共赢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2016-05-13李冠群

红旗文稿 2016年7期
关键词:习近平世界发展

李冠群

柏林墙的倒塌与苏联解体,意味着冷战的结束与美国单极霸权的开始,在当时许多西方学者看来:“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崩溃,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尽管“苏联的垮台也并不等于西方永久地赢得了世界”,但“西方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将是最强大的文明”。当时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挑战美国与西方的霸权,所以西方学者一度认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将不再以大国与集团之间对峙的形势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文明间的冲突。但是,近年来中国的和平发展,促使世界秩序再一次发生转变。

一、中国的成长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经济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与美国相比在综合国力上的差距已明显缩小。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636138.7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超过10万亿,同年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2014年中美之间的经济总量对比为1∶1.75,小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苏攻美守”时苏美之间经济总量的对比值(1∶2)。习近平主席在2012年2月访美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正式提出构建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倡议。中美之间的大国关系实际上已经成为对全球政治格局最具影响力的一对双边关系。

诚然,冷战后的世界存在着大量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冲突与矛盾,出现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且已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是,近年来,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超多强的国际战略格局正在慢慢瓦解。中国已不仅仅只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容忽视”的存在,更是一支足以对全球政治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力量。

二、中国外交战略的新举措和新特点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世界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坚定国际社会的信心。

2015年,本着“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目的,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同沿线20多个国家签署相关合作协议。接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50多个国家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大互利合作项目全面展开,中蒙俄、中巴、中国—中亚—西亚等主要经济走廊和涉外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老、中泰铁路和印尼雅万高铁相继开工建设,中国同匈牙利、塞尔维亚签署匈塞铁路合作文件,中欧陆海快线前景日趋明朗。同时,中国与澳大利亚、韩国分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顺利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重拾势头,中美、中欧致力于达成高水平的双边投资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的这些战略举措,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增添了新动力。

最近几年,中国积极调整自身的外交战略,推动与各大国关系全面均衡发展。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历史性访问,同奥巴马总统“白宫秋叙”,达成50项合作成果,推动双方的合作迈上新台阶。中俄决定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积极推进能源、高铁、航天等战略性大项目合作,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超级国事访问”,开启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李克强总理成功访问欧盟和法国,落实中欧四大伙伴关系建设。中德举行首次高级别财金对话和首次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成功在华举办,同金砖国家决定建设更紧密伙伴关系。同时,中国深入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合作进一步深化。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9月28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所指出的: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这一豪迈宣示,充分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大国胸襟,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许。

三、合作共赢方能推动国际秩序向利好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尽管人类历史上此类掌故屡见不鲜,但是在当今的物质条件下,中美两国间无论是发生“冷战”还是“热战”,都会引发全世界的灾难,而当事国必然会首当其冲,蒙受巨大损失,这也是中美双方都无法承担的战略风险。因此,美国只有抛弃三元对立观,避免在世界制造冲突、隔阂与对抗,在充分理解相互战略诉求,合理分配权利与义务的前提下,中美之间的长久和平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然的。作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最重要的两个国家行为体,中美关系的稳定将会带动国际社会整体走向稳定,因为没有任何一支力量可以挑战由中美合作所构建的国际秩序基本框架。正像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讲的:“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对预期目标认识的清晰化,会自然而然地阻止许多意图挑战、破坏国际秩序的思想成为实践活动,更多避免众多相对弱小的国家行为体试图“左右逢源、渔翁得利”的政治冒险。

多年来,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全面阐述中国的历史观、秩序观、发展观,并宣布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体现了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多边合作的坚定意愿。中国大力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倡导各国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提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实现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中国积极引领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发展方向。参与建设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推动二十国集团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快亚太自贸区建设,鼓励各国通过改革创新发掘增长潜力。

在中东乱局持续、美欧与俄罗斯因克里米亚问题而产生严重分歧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进一步加强了同俄、欧之间的战略合作,推动热点问题和平解决,为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只有中、美、俄、欧等重要国家领导人能够更加高瞻远瞩地考虑全球战略问题,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国家中心论”,将全人类的福祉置于首要位置,利用自身强大的政治与经济能力,才可以为整个国际社会谋取更多的福利,推动实现人类的长久和平。

总之,一个不同于以往的世界秩序必然来临,但其走势与结果还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成长将会是国际社会的福音,所惠及的国家也会逐渐增多。一个更加公平、高效的国际秩序也将助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国家间的良性互动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李艳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近平世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标题党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