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的基本语境与路径

2016-05-13唐建军

新疆社科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核心区经济带新疆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的基本语境与路径

摘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2300万人民的美好期盼,是西域悠长厚重历史的深情呼唤,是新疆文化工作者的庄严使命。全方位实施宣传推广工程,形成建设文化中心的合力;开展“去极端化”工程,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生态;开展文化现代化转型工程,全面提升新疆文化的品质;开展文化创新工程,打造推动文化中心建设的现代化引擎;深入开展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激发文化遗产的当代活力;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升级工程,提高文化工作的社会贡献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程,提高新疆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文化援疆工程,充分发挥各类援疆力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新疆文化文化产业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2300万人民的美好期盼,是西域悠长厚重历史的深情呼唤,是新疆文化工作者的庄严使命。在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仍然滞后的西部地区,面对反恐维稳严峻复杂的形势,在中央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的宏大政策背景下,建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占据领先地位、具有辐射性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优势与机遇同在,挑战与问题共存,将经历一个长期的认知和行动过程。

一、新疆文化的基本形态

新疆文化是新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体多元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家园中的璀璨明珠。新疆具有丰富多彩、声名远播的传统文化。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①新疆叠加着始于8千多年前的玉石之路和始于2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两条文明通道,活跃着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闪含语系四大语系,盛行过梵文、汉文、佉卢文、吐火罗文、于阗文、突厥文、粟特文等24种文字②,交织着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阿拉伯文明、俄苏文明五大文明,并存着多种宗教,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萨满教,居住着包括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等13个世居民族在内的55个民族。在文化类型上,对应着丝绸之路新疆段的南线和北线,在天山南北保存着南部农耕型绿洲文化和北部畜牧型草原文化。不论南线北线,都是音乐舞蹈的海洋,美术摄影的天堂,影视拍摄的基地,文学创作的富矿,分布着特色各异的维吾尔文化区、汉族文化区、哈萨克文化区、卫拉特蒙古文化区、柯尔克孜文化区、塔吉克文化区、回族文化区等众多文化区,浸淫着交相辉映的古城文化、遗址文化、商贸文化、佛窟文化、屯垦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类别,传扬着五光十色的文学传说、歌舞器乐、民俗节庆、建筑技艺、服饰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是新疆自然环境的丰富性、社会形态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的曲折性的反映,是人和自然共同创造的结果。

现代文化的进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逻辑,也是新疆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从20世纪初开始,现代知识、现代观念在新疆传播生根,包括现代教育、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现代文学艺术、现代文化传播方式、现代旅游、现代体育在内的现代文化逐步兴起。③现在,新疆已经拥有现代文化多数门类的场馆、设备、技术及其规模。典雅庄重的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展览馆,往往是城市的地标建筑;各具特色的文化馆、电影院、科技馆、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歌舞厅,常常是人气最旺的公共场所;创意涌动的文化产业带、文化产业园,是各种资本追逐的热土;人头攒动的展览会场、一票难求的歌舞演出、万人空巷的现代节庆,是新疆当代文化的名片。在时间轴上,代表纸质传媒时代的报刊出版依然活力旺盛,代表电子传媒时代的广播、电视、电影方兴未艾,代表数字传媒时代的手机等移动传媒势头无限,基本与世界同步登场。在空间轴上,交响乐、芭蕾舞、话剧、诗歌、书画、玉石等精英文化、高雅文化曲高和众;农民画、街舞、广场舞、旅游实景剧、电视、网络游戏、微博、微信等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应有尽有。目前,新疆登记网站有近1.7万家,网民数量达1140多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近50%。2014年,新疆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最后一公里”,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区和几十个国家地区,成为传播新疆声音、讨论新疆议题的公共话语重要平台。④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尤其是“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伴随着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文化下乡和群众文化活动大量开展,在城镇和大多数乡村,现代文化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对现代文化的分享和创造,是新疆民众文化水准和心理取向的真实反映,体现了人们审美情趣的当下追求,为新疆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下,新疆的民族文化遇到了严峻挑战,宗教极端势力在宗教教义解释方面利用一些人的无知散布宗教极端思想,以“双泛”为指导思想,以臆造的历史叙事为逻辑支撑,以狂热的民族宗教感情为精神依托,以建立空想的民族宗教国家为终极诉求,以青少年和受教育程度低的贫困人口为易感人群,以民族宗教活动为外衣,以地下活动为形式,以“圣战殉教进天堂”为号召,以文学创作、史学撰写、文艺表演、学术研讨为手段⑤,以歪曲的历史、曲解的经文为内容,以维吾尔语暴恐书籍、影音视频为载体,以网络为主阵地,以蓄大胡子、穿戴蒙面罩袍为标志,以“唱歌失声、跳舞手残、看电视眼瞎”为威胁,抵制主流先进文化,破坏民族文化发展。新疆文化的发展是在千百年来各种文化的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其中,博大厚重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的必然性,跨越式发展的现代文化决定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的可能性,宗教极端思想对新疆民族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的艰巨性。新疆文化要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改造,旗帜鲜明地开展针对“三股势力”的全方位斗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铲除宗教极端思想滋生的土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最基本的现实条件。

二、新疆文化建设的基本形势

在内地省份,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的组成部分。在新疆,还要加上“去极端化”对冲暴力恐怖的特殊使命。这个使命赋予新疆文化工作极强的战斗性,所有文化人都因之获得了反恐战斗员的身份,兼具反恐维稳的任务。由于解决新疆最急迫的维稳问题,文化的钥匙比思想教育形象、活泼,比习俗的方法灵活、有味,比宗教的方法亲近、易行,比法律手段温润、持久,因此,新疆文化建设以战斗的高度布局,以战斗的速度展开,以战斗的效率奋进。2010年以来,新疆文化工作开启了大投入、大建设、大跨越、大繁荣的进程,文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彪炳史册的巨大成就,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

从中央到新疆的各级地方政府在文化文物系统的财政资金投入看,1990~2009年的20年间总额为60亿元,其中1990年3000万元,1996年1.2亿元,2009年达11.3亿元。2010~2014年的5年间投入122.8亿元,其中2010年15.1亿元,2011年23.2亿元,2012年25.1亿元,2013年28.7亿元,2014年30.7亿元。⑥巨额的财政资金投入为新疆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

新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⑦截至2014年年底,新疆共有文化机构5740个,其中公共图书馆107个、文化馆117个、博物馆82个、美术馆40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22个、艺术表演场馆15个、乡镇文化站1147个,南疆三地州行政村(社区)文化室4151个⑧,其他地州大多数村也有了文化室,基本建立了贯通区、地、县、乡、村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1年6月起,新疆1444个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全部免费开放。“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和“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连续举办13年,累计55000余场次,参与演出群众1500万人次,观众近2亿人次。⑨新疆开展春雨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边疆数字长廊、文化下乡、流动舞台车图书车配置等工程建设,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新疆通过多种形式,全面保护文化遗产。截至2014年,新疆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314项,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急需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名录83项,自治区级名录29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793人,其中国家级64人,自治区级459人。公布4个自治区文化生态保护区、91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立不可移动文物点94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0处,文物藏品12.9万件。颁布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等8部自治区级法规,登记造册少数民族古籍1万余册,其中66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搜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民间长诗700余部。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回族花儿、塔吉克族鹰舞、锡伯族西迁节等一批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得到积极保护。⑩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空前觉醒,麦西来甫、阿肯弹唱、那达慕大会等民间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土肥水足、根深叶茂。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新疆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依靠文化部搭建的平台,通过“文化年”“文化周”“中国文化节”“海外欢乐春节”等活动,新疆近年先后派人赴美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文物展览、文艺演出。在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美国注册成立出版机构。创办“中国新疆文化周”,在德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四国的活动效果良好。在国内实施“新疆美术作品展”“新疆油画全国行”“蓝靛金箔”等多种展览展示活动,新疆文化品牌再掀新风。积极参与中外双方互办的文化年,创立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新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打下人文基础。

另一方面,新疆文化建设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新疆文化的管理方面还存在办文化、管微观、管脚下的现象,在宏观视域、未来视野、群众视角方面较缺乏,较少引入社会力量。对文化的重视程度、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文化投入、文化基础设施、传统文化利用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文化工作覆盖面、人才队伍数量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南北疆处于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出台适用于全疆的政策十分艰难。对外文化交流缺乏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可靠保障,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文化影响力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显得较弱。如此等等,造成新疆文化建设跟内地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相比处于较落后的水平,还需进一步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与厚重的传统文化相适应,与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与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相适应,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述建设成就显示了新疆文化的发展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提供了可靠的现实条件和初步经验,并指明了基本的发展方向。而新疆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才能建成丝绸之路文化高地。

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的基本思路

作为中央层面宏观战略的一部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是充分认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是深刻把握新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变化和机遇挑战,以全球化视野对新疆文化繁荣发展设定的战略目标;是推动新疆文化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需要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战略工程。在文化本体建设方面,新疆要紧紧抓住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契机,充分利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民生极大改善的有利条件,扎实开展以下八个方面的工程建设。

(一)全方位实施宣传推广工程,形成建设文化中心的合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是全民文化素质和新疆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需要吸纳各种文化主体尤其是民众的热情、智慧与劳动。一是做大做强新疆的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加大对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对于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大意义,最大程度地提高民众的知晓度、参与率。二是整合文化、对外宣传、民族宗教、侨务等多部门力量,丰富外宣手段,综合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打造全方位的文化外宣体系。特别是要加大在内地、周边及沿线国家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进一步通过专题研讨、专题文化艺术和文物展示等活动,积极宣传新疆文化建设的重要进展和成就。四是支持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通过协同创新,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问题研究,举办不同形式的论坛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五是加强与相关省区和周边沿线国家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中心建设的合力。

(二)开展“去极端化”工程,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生态

(三)开展文化现代化转型工程,全面提升新疆文化的品质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部署,让现代文化在天山南北遍地开花结果。一是实现文化发展观念的转变。各级党政部门要树立文化建设是根本政绩、文化民生是根本民生的观念,把文化工作当作新疆“五把钥匙”中的关键钥匙来抓,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文化中心建设。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转变传统的深层心理积淀,变守成意识为开放意识,变人情意识为法制意识,变差不多意识为效率意识,变化缘意识为造血意识,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同向同行。二是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这是新疆文化转型的关键。大力发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着力传播科普知识,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养成现代思维、现代心理、现代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形态和要求相适应。三是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向广大农牧区,以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完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水平,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文化民生。四是繁荣文艺创作。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鼓励作家、艺术家潜心创作,形成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的作品互补互促的繁荣局面,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展现新疆的文化形象和独特魅力。五是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发展与管理的能力,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市场繁荣。以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为重点,建立门类齐全、机制健全、体制安全的文化市场体系,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六是大力培养文化人才。人才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实施“人才兴文”战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多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文化名家,加大力度支持开展科研、交流、演出、出版等活动。

(四)开展文化创新工程,打造推动文化中心建设的现代化引擎

(五)深入开展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激发文化遗产的当代活力

(六)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升级工程,提高文化工作的社会贡献率

为“两个一百年”“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服务,是当下文化的重要使命。把文化产业提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十三五”期间新疆文化建设需要突破的难点之一。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依托丝绸之路南北中三条线路形态各异的文化资源,根据南北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现代文明的不同文明发展阶段,设置不同内容的文化产业带,建设文化产业的核心圈、功能区、产业园,以具有一定基础的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支撑,发展多种门类的文化产业,建设文化产业的新疆航母。二是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做好管理服务,更要发挥好文化市场的调节和资源配置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束缚,激活市场主体的内在动能和活力,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使文化企业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和支撑力。三是扶持民营文化企业,提升新疆地区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不同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政府与科研机构的力量整合,用好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盘活文化艺术资源,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创作生产音乐、歌舞等各类文化消费产品,努力开辟周边国家的文化消费市场。四是强化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拓展文化产业的内涵。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文化旅游业,不断丰富自然景区的文化意味,提升旅游品质;与口岸经济结合,设立口岸文化保税区,打造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构建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培育壮大外向型文化企业;与文化金融结合,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文化产权交易,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七)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程,提高新疆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深化文化援疆工程,充分发挥各类援疆力量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②于逢春:《“中国疆域五大文明板块”视野下的西域》[J],《新华文摘》2015年第9期,第59页。

③《丝路的文化引擎》[N],《中国经济信息》,2015年6月8日。

④⑩《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2015年9月24日。

⑤黄娇娇、欧阳静、李斌:《文化援疆增强新疆各民族群众“中华文化认同”的若干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21页。

⑥⑨数字据新疆维吾尔文化厅规划财务处历年文化统计数据整理。

⑦傅才武、蔡武进:《“十三五”强化科技对文化支撑作用的渠道与路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第67页。

⑧《民族自治地方文化机构数、从业人数综合年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文物产业统计资料》(201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编印(内部资料),第6页。

〔责任编辑:贺朝霞〕

[作者简介]唐建军*唐建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援疆)。

中国图书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6)02-0088-07

猜你喜欢

核心区经济带新疆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