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2016-05-13蔡双君周申立汪超

西部皮革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本学科学校

蔡双君,周申立,汪超

(1、3.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硕士,四川 南充 637000;

2.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硕士生导师 四川 南充 637000)



浅谈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蔡双君1,周申立2,汪超3

(1、3.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硕士,四川 南充 637000;

2.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硕士生导师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地理校本课程是国家和地方地理课程的外延与补充,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学阶段的地理课程应由国家、地方和学校三方面课程共同构成,但是在三者之中又以学校地理课程最为缺失和薄弱,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更好的发挥地方和学校的优势与特长,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地方打造特色学校以及提高我国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理校本课程;现状及问题;开发策略

地理是指:研究地球表层各种地理环境中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学科,其兼顾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地方的地理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差异性。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学习和教学工作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单一的国家课程已经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特别是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方的人口、资源、社会环境以及风俗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一事实,必然要求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各个地方的特点,而国家课程在这一方面无疑是存在缺陷;地理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扎根于学校和周边的社区文化而展开的教学研究,其是对国家地理课程有力的补充, 学校能够更具自身资源和特色,积极的探索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1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意义

1.1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地理校本课程是一个新的概念,1999年全国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和2001年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确定把我国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从此我国的课程体系和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为长期以来坚持国家课程为主的教学体系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照顾各个地方的差异性以及体现各地文化背景下的特色教学等问题。而校本课程以“学生获得”为根本目的,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导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具体实际情况和本校的传统与优点开发的,这恰好弥补了国家课程在这方面的不足。地理校本课程是对地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近十几年来,我国地理校本课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各种理论研究和校本教材层出不穷,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1.1校本课程仅仅是国家课程的翻版,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阴影,不能体现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生特长,曲解了国家放权地方的初衷;

1.1.2研究的主体和范围存在很大的不合理与差异性,偏重理论建设,缺少实践行动;

1.1.3偏向单一学科或单一知识,缺乏整体性,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意识淡薄;

1.1.4以学校和教师为本,忽视了学生的需求,课程多数流于形式不能实现;

1.1.5开发过程中出现了“闭门造车”的现象,没有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融入社会;

1.2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地理校本课程作为地理国家基础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计划、编制、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的,是以学生个体差异性为目标,承认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课程的开发者主体是一线的教师和学生而并非学者专家,所以决定了地理校本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1实施校本课程是推进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并且也扩充了课程的概念。由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带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编制的周期性,所以难以反映每个学校的差异性,也不能及时的吸纳新信息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化,而校本课程虽然有其缺陷,但是能够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具体优缺点见下表:

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优点缺点优点缺点1容易集中各方面的人员和力量2保证专业性和学术质量3借助行政的力量加以推广4保证学校之间的平衡发展1缺乏适应性2过分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3教师的主动参与精神与权利丧失4校与校之间缺乏联系,只对上级负责5开发周期太长1激励和支持的气氛2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得到了尊重和发挥3教师团队工作取代各自为战4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5课程的弹性更大1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值得担忧2校本课程的质量问题容易引起争议3过多地依赖人力、物力资源及社区的参与4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大

1.2.2推动实现教与学的创新,有助于促进教育民主化的发展进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学方式要由教师的教逐步转变为学生主动的学和探究,而校本课程恰好是在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参与下编订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2.3教师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参与者,在编制过程中把自己的角色从授课者转为研究者,一方面其体验到了课程改革的权力,另一方面使自己明白了应该承担的义务,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1.2.4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的选择内容,体现了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课程的选择。

2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所在地区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学校自身的传统与资源,并且兼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共同参与,做好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开发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学生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心灵与心灵的互动,所以地理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把学生当作主动的获得地理知识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工具。

2.2综合性和针对性的原则 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时要结合其他学科,并且内容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不能单是按照教师的经验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针对自己学校的情况,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而绝非按部就班。

2.3适度性原则 地理校本课程并非越多越好,开发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不能因为学校资源丰富等条件,想开发多少就开发多少。结果导致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本末倒置,加重学生的负担。

2.4兴趣性与价值性原则 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地理校本教材主要存在两种误区;第一种喜欢,主要是因为考试没压力、上课不用开动脑筋和没有任务要求;第二种不喜欢,主要是地理校本教材没意思,自己不会用,对考试没有帮助。所以一本好的地理校本教材要求有思想、有情况、有收获、有价值和有启发性。在内容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上要有趣味,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选择、乐于接受、乐学其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补充国家与地方课程的不足,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学生在学校获得什么样的地理课程,这是由国家、地方和学校决定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有着最直接的责任。新课改后国家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要求我们在开设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同样要开设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校必须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来。从此,学校由原来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但是每个学校的地理环境、师资力量、认识水平等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有“范围”和“行为”上的不同,笔者从微观方面分析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3.1首先学校要明确目标,地理校本课程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由于现实和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地理课程并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长期以来以可学可不学的眼光看待;而且很多地理教师也没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 “教了一辈子地理却不懂地理是何物”的人大有人在,这样的现状使我们需要帮助一线教师对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2学校以学生需求为本,注重校内校外合作,突出学校和地方特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要达到培养人的目标,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主性被唤醒、被培植起来,才能发挥其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我国教育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校外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服务的对象和功能也在逐渐扩大;但是对校外教育资源的定位和归属问题还没有解决。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发展的一般性和一致性;而校外教育侧重考虑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在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中要把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统筹结合,避免把两者孤立。

3.3学校要有统一的地理校本课程核心理念,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不同的学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样,地理校本课程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性恰好为学校创造了自由的空间,为学校展示自己提供了平台,为特色学校创设了条件。但是无论哪一所特色学校必然有其核心的理念,所有学科的校本课程都应该为这个核心理念服务,学科与学科之间要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一个地方的风土民情、名人轶事、人文地理、环境保持等等校本内容,其并不仅仅只涉及到一门学科。例如:学校附近的一座小小的山包也许潜伏着一段惊天的历史,一段历史又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上演了一场场生离死别;人们为了传衍下去,形成脍炙人口的小调或者以某某名称来命名,从而体现了历史文化与地理的有机地结合。

3.4学校要成立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对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统筹各方面资源,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地理学科与社会经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工农业的布局等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面对如此丰富和复杂的内容,要求我们一方面整合有限的校内资源,成立专门的中心对地理校本课程的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储存;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发的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选择的内容要同当代地理科学发展的主要潮流及各个地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吻合,这样才更有价值。

3.5学校对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和制度上的保障。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费时、费力并且要不断进行调度、交流和完善的过程;开发是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所以对其评价主要分为对进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对地理校本课程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又要将地理校本课程的评价作为学生学业评定的一部分,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其结果进行肯定,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本校课程的开发,对开发的精品课程要进行奖励,典型经验做法要及时推广,好的作品成果可以进行展览,同时要建立长远的校本课程开发补充和完善机制。在制度上,要按照开发的规模成立各个开发小组,选定相应的负责人,将管理制度明确细化,做到责权分工明确,在后勤上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4小结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并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它不仅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建立还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在开发过程中要秉承为“学生终生发展”着想,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潜能,使他们的知识、能力、个性、情感等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为新课程改革增添内容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王述华.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1).

[6]傅京慧.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教育与管理,2012(1).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8-0289-02

作者简介:蔡双君,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硕士。

周申立,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硕士生导师。

汪超,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校本学科学校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