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童话永恒的魅力
2016-05-13冉桂英
冉桂英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392-02
在解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前,让我们先来听听中外名人对安徒生童话的评价。
a.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说:"我年届七十,有机会又读了一遍安徒生童话,颇有以前没有过的感受。因此我深深领悟到,安徒生童话真是可以从小读到老的书。"
b.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虽然他并不经常给你一个甜蜜蜜的大团圆──而是让女孩点完所有的火柴冻死,让锡兵为了得不到的爱情甘心熔化,让小人鱼化成美丽的海水泡沫,让刚刚爱上公主的穷人失手烧掉自己的飞箱──但掩卷之后,我们觉得他的童话世界仍然充满了善良和爱,充满了感动和美。
c.我相信,用生命写作的作家无论多稀少,安徒生都是其中一个,他的生活、经历、情感、血液、梦想……一切都在文字中,这使得他的童话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儿童和成人的世界里都广受欢迎。仅此一点,就可以把世界上绝大部分童话作家和安徒生区别开来。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说过:"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为什么安徒生的童话有如此永恒的魅力呢?我们能不能从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找到答案呢?通过细读文本和相关资料,我发现了蕴藏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的魅力所在。所见粗陋,望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魅力之一:悲剧性的结局
在安徒生的童话里,美的对象被毁灭,丑陋的东西被揭露出来引起人们的愤怒,弱小的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变得无能为力,最终无可奈何的接受命运的安排。而这凄美的结局,更能打动人心,引起人们对不公社会的愤懑和弱者的深切同情。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强烈地渴望和追求自己小小的幸福,最终也只能在幻象中死去。"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里,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谁读到这里,不会为之心痛、为之哭泣、为之悲悯。正是这种悲剧性的结局,才会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才会触动人性最柔软的东西,才会极大地唤醒人们,同情别人,关心别人,关注弱小,关注他们的希望,关注他们的渴求,关注他们对美好的、幸福的追求。
魅力之二:动人的形象
看看文章的题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女孩"已经让人产生怜悯之心,更何况"小女孩",更令人心生怜爱。而这个小女孩"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如此的小,如此的冷,于是作者不禁叹道"可怜的小女孩!""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多么美丽的小女孩,多么楚楚动人的小女孩,对这样的小女孩,人性应有的感情是爱,是同情,是怜惜。而文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受尽欺凌,受尽白眼。"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在那自私、冷漠的社会里,人们都在匆匆赶路,人们都在关心着自己的生活,谁也没有正眼瞧过她,更没有人停下脚步,给予她小小的关怀。可怜的美丽的小女孩的内心有谁知道啊?"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谁读到这里,不会为之动容,为之心酸呢?
魅力之三:凄美的语言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语言是很美的,因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因这个故事结局的悲剧性,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种美的语言带有一种凄凉的美、令人心酸的美,同时也重重地撞击着人们的心。"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开篇两句环境描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故事发生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多冷啊!"天冷极了",够冷的了;又加上"下着雪",再冷一层;"又快黑了",冷上再加冷!这冷的不只是天气,还有这个特殊的时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大年夜,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多么美好,多么温暖,多么幸福的时刻呀,而小女孩不敢回家,还在街上孤独地走着,她的内心是多么的凄凉、多么的寒冷啊!小女孩的冷是从头到脚、从外到内的一种彻骨的透心凉的冷啊!再有"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一整天"时间多长呀,小女孩多累多苦多饿多冷啊!"一根"、"一个"要求多么可怜,多么少,可这都没有得到满足!"谁也没有""谁也没有",两个"谁也没有"难道只是语言的简单重复吗?当然不是,透过两个"谁也没有",我们看到了看似热闹的城市人心是多么的冷漠,冷漠到了没有一丝人气。读到这里,我们愤恨这冷漠的社会,冷漠的人心,同时也更为小女孩感到心酸、感到心痛。在小女孩划燃火柴,看到的种种幻象,
魅力之六:深刻的主题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选为中小学语文教材,表现了它历久不衰的魅力。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作为一个阶级教育忆苦思甜的范本来读,被贴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的标签,这不仅不符合作家创作这篇童话的本意,而且使得这个内涵丰富的童话变得简单化和概念化,削弱了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今日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发展和变化,总体上说,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人民的生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美好。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已成事实,而且这种现象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有些孩子因经济困难上不了学,在一些城市繁华热闹的街头,可以看到流浪、乞讨孩子的身影。面对这样的现实,今天的中国孩子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首先应当树立对贫困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在自己高高兴兴和父母同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想到有的孩子失去亲人没有快乐;在自己欢天喜地过新年的时候,想到有的孩子缺衣少食上不了学……生活小康而不忘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少贫困者,如果我们能自己节俭给贫困者以帮助,整个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我想这是对当今中国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