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探讨
2016-05-13申风
申风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332-01
美术课可以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美术课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浓厚兴趣
1.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三年级上册《魔幻的颜色》一课,内容是认识原色与间色,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学生看着我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象变魔术般地调配出多种不同的色彩,使小衣服变得更漂亮了,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知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进行色彩练习。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的应用能力。
1.2利用想象激发兴趣。想象是学生感兴趣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善于遐想,在想象中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想象有时是奇特的,想象出来的事物有点离谱,但却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想象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时,在师生问好后笔者叹了一口气,有一个学生问我说:"老师您怎么了?"我说:"今天我在上班的路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在过路口的时候堵车了,老师差点上班迟到,你们能想个办法帮帮我吗?"学生纷纷举手要说,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可以设计一辆能飞起来的自行车就能过去了。"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就被设计多功能型的自行车的想法所吸引,通过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重视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2.1激趣导入。通过教师的导言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知开端,导言非常短暂,但就是这极短的时间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动机。如"美丽的金鱼",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金鱼吗?你们知道吗,金鱼被誉为东方圣鱼,我国是金鱼的故乡,饲养历史悠久。每当茶余饭后人们欣赏那五彩缤纷的金鱼时使人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同学们,你们想欣赏吗?"
2.2引发主动探究新知。美术课不仅要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更要让兴趣保持在学习始终,在课堂多设怎么样、为什么的疑问方式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在有刺激、丰富的气氛中很快会找到感觉,从而延长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如"铅笔屑粘贴"一课,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老师手中的铅笔屑是不是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它像什么?还像什么?正因为它的形状特殊、色彩丰富,加上木质的纹理,就产生了极强的效果。铅笔屑作品看起来很容易,实际做起来要有一定的技巧,学生试做时会发现:为什么有的同学的铅笔屑成片状非常好看,而有的同学的是碎末呢?学生会从中找原因,总结方法。
2.3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加强对学习内容理解的重要手段,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如"中国画--牵牛花"一课,笔者边讲边示范:中国画不同于其他的绘画,作画前要对画面有个完整的构思,花、叶、茎都画在什么位置要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意在笔先;画时不能犹豫,下笔要干脆利落,要注意笔墨的变化,如画叶时笔尖墨稍浓、笔腹稍淡、侧锋三笔,用笔流畅,一气呵成……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能较好地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当然要根据课的不同,有选择地进行示范。
2.4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地,比如手工课,需要合作完成,大家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像成人有克制力,这样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
3.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第一,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茵茵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使他们感到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第二,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细节。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刺绣时,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做绘画作品看。
第三,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的,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第四,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接受,并常常用来作为自己的范本。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儿童之所以喜欢欣赏美的造型艺术作品,是由于生动直观的视觉表象容易唤起他们的心声,但并非每种艺术作品儿童都爱欣赏,都容易接受。只有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习惯,不断加强欣赏指挥,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任务。小学生天真幼稚,求知欲旺盛,对各种新鲜事物怀有浓厚的兴趣。这些心理特征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常常反映出来:年龄较小的儿童喜欢强烈的刺激,他们对于色彩艳丽、对比性强烈、明朗、简练、结构完整的绘画作品,外表华丽、富有儿童趣味的工艺品很是喜爱。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应该对欣赏的内容有所选择,要讲究课堂组织教学的艺术,这样,艺术作品美的因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启发学生思维,陶冶情操。
4.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
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同道德相依存,情感溶化在知识与道德之中。经调查表明:小学生背诵一篇欣赏文章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让他们从美学角度谈论一件作品,那是难乎其难。因此,开设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情感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如何激起小学生的情感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安排欣赏课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电影电视、讲座、参观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利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像毕加索、塞尚、凡高、马蒂斯、夏加尔、杜尚等各种流派,各种造型语言的既抽象又具体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通过提高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在耳闻目睹的情境中将自己的情感自觉的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