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2016-05-13王秋霞
王秋霞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物理学的学科性质。在重视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相应技能的训练外,还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从对物理知识的获取向对物理过程的理解转变;应该从单纯的知识积累向探索自然现象、发现物理知识发生转变。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97-01
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建构物理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有教师引导、学生高度自主参与的探究性物理教学过程,是达成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1."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学案导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借助学案或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以主动学习、实践探究、交流创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高中物理对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案导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学案教学,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2.学案导学的教学现状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另一方面又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它有一定的弊端,体现在:学案是老师自己设计的,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预习作业,不一定适合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思维发展过程。
3.探究式学案导学
探究式学案导学教学的重点是在学案的制定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制定学案。
3.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这是不能由其他人来替代的,只有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的知识,印象才最深刻,理解才最透彻,记忆也最牢。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把要教的物理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可以使自己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起辅导作用。因此,真正的"教"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指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或助手,即教学的引导者,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有监控的责任,要在关键的时候对学生的方向性错误提出自己的意见。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3.2与传统学案导学的区别。探究式学案导学与传统学案导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学案的制定过程。
(1)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进行详细的预习。
(2)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提出探究的问题。
(3)教师收集学生的问题,与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制定学案的目标。
(4)教师制定学案中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可以减少学生课后负担。
4.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举例
4.1教学目标设计。下面以高中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为例来分析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的思想。
4.1.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发现的过程和重大意义;(2)知道汤姆生原子模型;(3)知道a粒子散射实验,说出其设计思想;(4)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理解模型提出的主要思想。
4.1.2过程与方法:(1)初步具备实验设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具有理解和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逻辑招理实验结果的能力;(3)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1.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式结构发现的教学,初步养成科学的世界观、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2教学过程设计。
4.2.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1)问题的提出。上课前播放背景音乐;上课后引导学生通过校园网进入背景资料库学习有关情景资料,激发学生质疑。如:①三项重大物理发现是怎样发现的?三项重大物理发现具有什么意义?②原子的组成问题是怎样被提出来的?③原子的核式结构是怎样被发现的?通过浏览网页呈现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2)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资料有:①19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三项重大物理发现(X射线、天然放射线、电子)的音频、视频资料;②近代物理发展史实的音频、视频资料;③核能释放(原子弹爆炸、核电站)的音频、视频资料。
4.2.2提出假设,科学验证。这一阶段是学生自主探究阶段,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网页。该网页由电子的发现、汤姆生模型、a粒子散射实验等三大学习任务组成。
5.重视并利用物理实验和物理学史的思想
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物理学家为了探求世界的奥秘,曾经运用科学实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规律,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在于实验结果,更在于实验本身,在于精巧的设计,独到的方法,深刻的分析。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追溯物理学家思考研究源头,让学生自行设计。而现在的学生实验的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在课本或实验册中都有详尽的设计和安排,学生长期地按课本或实验册的安排被动地实验,思维显得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作用,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从对观察的直接兴趣转入操作兴趣,进而通过研究实验和分析实验的意外现象和异常现象,体会物理的逻辑兴趣。兴趣层次的升迁,可促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者的状态变为主动的实验设计和研究者。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尽可能的能亲身感受物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和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便能进一步促进物理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