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6-05-13赵勇宋敏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物理能力教师

赵勇 宋敏

摘要: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它是学生思维深刻性独特性的一种表现。质疑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针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能力相对欠缺,提出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91-01

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今后教学的重点。质疑能力同样是一种综合素质、一种科学素养。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有"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的感叹。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经过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又如当爱因斯坦看到洛仑兹等人依据牛顿的时空观研究电动力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后,对牛顿的时空观大胆质疑,并提出了相对论时空观,从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由些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质疑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有了"质疑"的开端,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释到创新。物理学史的每一个阶段的进展几乎也是从质疑开始的。

1.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质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教给学生进行质疑的基本方法,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质疑过程中,教师既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悉心爱护学生主动发问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质疑;更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边读边思边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予以肯定,并及时让它展示自己的思索和提问的过程,使学生善于质疑。 质疑缘于认知和思维的矛盾、困惑或对自己的新想法、观点寻求确认的期待,因为它们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状态。利用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寻找一些具体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1.1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巧妙设疑。利用演示实验的直观教学手段,巧设疑问,促进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进入质疑的思维状态,启迪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进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设置疑问:事先用干电池二节和三节分别组成电池组甲和电池组乙,其中电池组乙选用内阻大一些的电池或者用一个约10欧姆的电阻(要隐蔽)串联在任意二节电池之间充当"内阻"作用。问学生哪个电动势高?学生回答后,用电压表直接测电动势来肯定学生的判断。问用它们分别给两个相同的小灯泡供电,哪个灯泡更亮?学生都说肯定是乙电池组供电的灯泡更亮,但演示的结果却是用甲电池组供电的灯泡更亮!将两灯泡对换仍然如此,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有悖常理的事件,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了大大的疑问,进而闪烁起解决问题的思维火花。

1.2引导学生从物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中提出问题。物理学与技术、生产、生活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物理学习要与科技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如:万有引力与宇宙探测;光的全反射与光纤通讯;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列车;激光与全息技术;原子理论与核能利用等等。物理学习也要与生活、自然相联系,如:体育运动、家庭音响、人体辐射、血压与心脏功率、B超、X光检测、CT检测、闪电、台风、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等等。这些领域涉及的物理知识丰富多彩,教师引导他们关注这些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感觉物理是既鲜活又生动。学生在课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的联系中或在观察现象、(尝试)揭示其本质中可以无拘束的展开想向,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往往具有发散性,又可以互相激励,从一个问题的讨论中提出更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科学家也在思考的问题。

1.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质疑,提出有创见性的问题。物理来自于实验,其因果关系非常严密。利用物理知识间的因果关系来思考,能使许多被"正常化"的物理事件再次遭到质疑。如图2左图是用两根细绳悬挂着一个小球甲,右图是一根水平绳和一根弹簧拉着同样质量的小球乙,角度α=β。现在分别剪断水平绳,关于剪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方向,一般认为甲球在水平绳剪断后立即开始摆动,加速度垂直于细绳;对于乙球,由于弹簧弹力瞬间不变,它与重力的合力水平向右。我们从因果关系上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质疑:绳子不也是因为有形变才能产生弹力的吗?"瞬间"是指多长时间?如果在极短时间内,绳子不也照样来不及恢复吗?是否可以认为这两种情况是一样的?这种质疑使老师们在题目条件的表达上更要注意严谨--左图中的细绳应该是理想化的:不可伸长的;又可使学生加深对理想化条件的理解。

2.物理学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2.1利用物理学史上的经典案例进行激励。伽里略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质疑,使他通过逻辑上的悖论法在理论上向权威挑战,并用实验证明了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忽略空气阻力)。纠正了以有几千年的错误认识,建立了落体理论,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奥斯特在实验中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引发了法拉第等人对称性思考: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带着这个伟大的、有创见性的疑问,法拉第(包括楞次)等人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得出了肯定的结果,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先辈们的成功经典会让学生对大师们的才华由衷赞叹,这将会很好地激励有志于科学的青年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

2.2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营造积极质疑的氛围,培养质疑能力。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教学内容上选用问题式教学法。教师课前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音像、文本等媒体资料或演示实验,这些素材在老师的引导下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矛盾,适合中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或初步提出有待确认的观点。教学时不是让教师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要教师做到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教师用设计好的表格让学生们把他们疑问或观点记录下来,教师收集问题,并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积极评价,并把它作为本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来,让师生一起来探究,讨论。这种课把提出问题当作首要培养的能力目标,而且学生得到了积极的评价,让学生觉得大家是在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由于大家的参与,积极质疑的氛围非常浓厚,逐渐培养了主动质疑能力。同时,课堂上还应加强学生科学精神教育(例如不要把什么常见现象都当作天经地义而习以为常),以更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总之,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必须靠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教师应从日常教学中做起,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猜你喜欢

物理能力教师
只因是物理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处处留心皆物理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